敬德修業,厚德仁愛——記泰安市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玉坤

2008年為表彰醫院醫療技術進步及科技創新帶來較大成就的醫護人員,泰安市中心醫院評選出了一批具有國際視角、在醫院開展新技術並且為病人帶來健康的創新型技術人才,併為他們頒發了“醫院特殊貢獻獎”。這其中,泰安市中心醫院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張玉坤,憑藉先進的“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成功入選。

敬德修业,厚德仁爱——记泰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玉坤

張玉坤,男,漢族,民盟盟員,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山東省醫學會胸外科分會青年委員,山東省肺癌聯盟青年委員,泰安市胸外科學會委員。2001年7月畢業於泰山醫學院,畢業後進入泰安市中心醫院,一直從事普胸外科工作,2009年獲青島大學外科學碩士學位。

2007年晉升主治醫師,2016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16年2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進修學習。進修結束被評為優秀進修生。擅長以手術為主的胸外科疾病綜合治療,在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以及胸外傷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擅長胸腔鏡肺癌根治切除術、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切除術、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及胸腔鏡食管癌切除術等手術。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外科基本功。手術解剖清晰、操作嫻熟。擅長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疾病以胸腔鏡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發表論文10餘篇,SCI 3篇,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謙和有禮,認真嚴謹,是張玉坤給人的第一印象。張玉坤不是一個很健談的人,但是當談起自己的專業技術時,他整個人神采飛揚,好像有了說不完的話題,尤其是談到“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時候。“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顧名思義,就是在胸腔開一個孔,就 能完成肺部癌症治療的技術。跟傳統的技術相比,“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只需在側胸壁附近開一個3-5釐米的切口,“通常我們會將開口點定在腋下的位置,這裡距離肺門近,肌肉組織薄,位置也相對隱蔽,具有美觀性、創傷小、術後出血量少等優點,因此減輕病人創傷,術後3-5天就能出院。”張玉坤介紹。不過,這項技術對醫生的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敬德修业,厚德仁爱——记泰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玉坤

不負眾望:將先進的技術帶回來

傳統的經典開胸切口手術切口大,需要剔除1-2根肋骨,創傷大,病人恢復慢,術後併發症多,術後病人疼痛明顯,往往遺留慢性神經痛,影響術後生活質量。2006年開始,中國開始普及傳統胸腔鏡手術(3-4孔),較大的減輕了疼痛,降低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促進了病人恢復,但可能損傷3-4根肋間神經,術後慢性疼痛問題仍然較明顯。

2016年,在醫院領導的舉薦下,張玉坤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學習,在這個胸外科綜合排名第一的醫院,張玉坤跟隨老師潛心學習,不斷鑽研,不但出色完成了學業任務,更是將先進的醫療手段和技術帶回了泰安市中心醫院,其中,在臨床中獲得最大效果的,便是“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

技術雖好,但對醫生手術的精準度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好在,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臨床實踐,張玉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加上進修時學到的先進理念,僅2017年,張玉坤和同事就完成十幾例單孔胸腔鏡手術,並全部獲得了成功。“雖然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項較新的嘗試,但是這種手術方法在國際上已經很成熟了。跟三孔胸腔鏡技術相比,‘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術者和扶鏡手的要求更高,對手術團隊的配合要求也更高。我們的手術團隊已經完成單孔胸腔鏡下所有肺葉切除,並且達到傳統手術,三孔胸腔鏡手術一樣的根治效果,術後恢復也很好,”張玉坤說。

孜孜不倦:新技術再獲成功

除了獲得成功的“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張玉坤在醫學的道路上一直努力攀登。目前,他又將國際上先進的肺段切除術引進了醫院。當病人肺部發現結節或腫瘤時,特別是早期腺癌(非浸潤性腺癌或者微浸潤腺癌),在CT的表現一般為毛玻璃樣結節,通過手術治療,其5年期無疾病生存期分別為100%或接近100%,基本可以達到治癒的目的。目前對於此類病灶的手術治療方式主要為肺葉切除術、楔形切除術以及肺段切除術。

肺葉切除要切除病灶所在的整葉肺組織,而毛玻璃樣結節直徑通常為1-2cm,對於周圍型的肺結節,肺葉切除顯然造成了過多的肺組織損失,對於患者肺功能影響較大。

楔形切除,一般距病灶邊緣2cm以上切除病灶所在的肺組織,由於肺臟邊緣薄,中間厚,因此,楔形切除一般有如下缺點:1)一般僅侷限於緊貼髒層胸膜的結節;2)較深的病灶楔形切除,由於中間肺組織較厚,會造成切割器不能有效成釘,患者術後可能有漏氣、痰血等併發症;3)對於較大的病灶,難以保證切緣陰性。4)無法清掃段間淋巴結,無法達到根治性切除。

肺段在解剖學上是一個完整和獨立的單位,是每一肺段支氣管及其分支分佈區的全部肺組織的總稱,是肺部外科的解剖單位。支氣管肺段呈圓錐形,尖端朝向肺門,底朝向肺表面,每一肺段除有肺組織外,還有相關的支氣管和動靜脈相伴而行。肺段的劃分是以支氣管的分佈和走向為基礎的,因此,肺段作為獨立的解剖單位,切除腫瘤所在的肺段既能保證腫瘤的完整切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其他肺單位的工作,達到解剖切除、根治腫瘤的目的。肺段切除術也是美國肺癌診治指南最為推薦肺癌外科治療方式。由於肺段的靜脈、動脈、支氣管均在肺內,解剖有一定難度,各肺段間由一層菲薄的纖維包膜分割,肉眼不易分辨各肺段的邊緣。基於以上原因,國內開展肺段切除的醫院或中心並不多。張玉坤指向了一張片子,說,“就像這位病人,他的右肺上葉尖段、下葉背段均有病變,上葉病變良性可能性大,但不排除惡性腫瘤,下葉背段病變符合早期肺癌表現,做右全肺切除將造成嚴重創傷,我們可以在胸腔鏡下行上葉尖段切除加下葉背段切除。這樣,即達到腫瘤根治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患者肺功能的損失。”對於肺部良性結節,胸腔鏡肺段切除術優勢更加明顯。

行醫多年來,張玉坤一直自孜孜不倦地治病救人。他說,五氣纏身,肺癌高發,這五氣分別是大氣汙染、油煙氣體、吸菸、裝修汙染氣體,以及生氣。遠離菸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肺癌的發病率。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使肺癌患者一經確診就是中晚期,甚至是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療的機會,五年生存率低。即便是手術結合放療和化療、局部物理治療、全身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都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肺癌患者的早期CT篩查至關重要。與治療相比,他更加希望的是,患這類疾病的人,能夠少一點,再少一點。“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跟治好病相比,我更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的身體,減少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