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河南许昌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778年,天宝宫要“手术”啦!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道教宫观天宝宫由于部分建筑结构部位出现濒危状况,在河南省文物专家的指导下,目前天宝宫的关圣殿和东庑、西庑正在接受抢险加固“手术”。

天宝宫位于建安区艾庄回族乡北的石梁河畔,创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初称“天宝观”,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易观为宫,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道教宫观,自宋、元以来,就是四川、江北、陕西、河南等地“真大道派”活动之枢纽,常有道祖、真人、举师、大师驻此笃教,终成为“真大道派”第九、第十祖祖庭。

天宝宫距今已有778年的历史,随朝代更迭,经历了战乱被毁,继而重修,后又屡次修葺、增建的过程,至今仍保持较大的宫观规模,占地面积 26000平方米。文物建筑及建筑遗址集中于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山门、拜亭、两侧东庑、西庑、岳王殿、关圣殿、雷祖殿、真武殿等,除拜亭及两侧东庑、西庑为民国时期建造外,其余建筑以明清时期风格为主。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民国之后,天宝宫曾作为当地学校、地区监狱使用,后又恢复道观,其自身的存在,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宫内现留存有元代以来的碑刻数十通,其中,《大元宣谕圣旨之碑》俗称《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据文物专家介绍,天宝宫自创建以来,没有进行过全面、规范的保护。1984年、1986年,河南省文物局4次拨款进行局部修缮,对象包括真武殿、玉皇殿、岳王殿、关圣殿。1987年更换了拜亭的部分瓦件并对其进行了彩绘。1990年,修缮雷祖殿。1998年,落架大修岳王殿、关圣殿,修复山门阁楼。目前,文物建筑残损问题较普遍,部分建筑结构部位出现濒危状况。2016年6月,国家文物局下达了《关于天宝宫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同意对天宝宫维修工程进行立项。由于天宝宫关圣殿及东庑、西庑已经出现了结构安全问题,影响了正常功能的发挥,2016年10 月,建安区文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抢险加固方案设计。

据悉,本次抢险加固工程主要涉及关圣殿和东庑、西庑。关圣殿创建于元代,明崇祯八年重修,为供奉“关圣帝君”之所;东庑、 西庑修建于民国时期,为供奉“土地爷” 和“财神爷”之所。其不同时期建筑与功能均反映了自身的时代特征和功用,是天宝宫发展的实物见证。

关圣殿最近一次维修时间是1998年,目前墙体、屋面漏雨较为严重,下部木基层多有糟朽;建筑四周排水不畅,墙体砌砖有风化酥碱现象。东庑及西庑整体残损较为严重,多处木构件佚失,屋面变形明显,局部墙体歪闪倾斜明显,墙体下部风化酥碱现象出现较多,个别柱础石佚失。

“这三座建筑分别为明清、民国时期建筑,虽然时代不同,其构造看起来与中原区域同时代文物建筑特点也有明显差异,但都在其平面格局、构造上保留了部分早期建筑的信息。维修过程中,我们会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历史信息,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重点消除其结构病害和安全隐患,尽量缩减工程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传承保护对象的历史文化基因。”承担本次修缮任务的河南宏昌古建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真大道派

真大道是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创始人为刘德仁(1122~1180),号无忧子。

天宝宫是河南真大道第一座真大道观,在元泰定和元惠宗两代皇帝颁布圣旨保护下,真大道流传日广,许州天宝宫影响日大。真大道第九祖凝神妙元应真人从华山来到天宝宫,使这里成为全国真大道第九祖祖庭。天宝宫明照湛然普化真人赵德松被奉为真大道第十祖,因而许州天宝宫被尊为全国真大道第十祖祖庭,天宝宫成为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史、中国道教发展史生动的活教材。

1980年,天宝宫被公布为许昌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元中叶至今,天宝宫大门前每年例行两次庙会,尤其是农历三月初三的庙会,热闹异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延续。

《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

天宝宫的碑碣曾有200余通,现仅余数十通,其跨越元、明、清、民国时期,碑刻记载内容成为天宝宫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几通元碑,既补充了真大道教史的若干空白,也可以印证教史中的若干问题,是研究金、元宗教史的重要资料。《大元宣谕圣旨之碑》俗称《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碑上部为八思巴字蒙古语,下部为八思巴字蒙古语的汉文译,该碑立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七月十二。碑高4.1米,宽1.1米,厚0.32米。盘龙碑首篆刻“大元宣谕圣旨之碑”,碑文是元惠宗(顺帝)妥观帖睦尔于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颁发给天宝宫提点王清贵的圣旨,对我们研究元代的宗教政策和蒙古语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庑[wǔ]

在高台基址上,周边连续建屋,以围成一个内向空间的院落,其周长屋,即古文献所谓的“庑”。奴隶制时代的庑,是一种防御性的设置。后世,宫廷外周更加筑宫墙、宫城,然而庑作为一种设置,一直被保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