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北大荒,70歲青春正好

編者的話

2016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工作結束時講話中說“黑龍江農墾在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徵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要發揚北大荒精神,加強墾地合作,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去年,中央深改組討論通過了國有農墾改革意見。要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

「獻禮」北大荒,70歲青春正好

北大荒70年

1947年,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培養幹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範農民”的重要指示,一批榮覆軍人來到北大荒,創建了寧安、趙光等第一批國營農場。1958年,王震將軍率10萬復轉官兵挺進北大荒,掀起了墾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高潮。之後,百萬支邊青年、大專院校畢業生和城市知青相繼投身墾區開發建設……

「獻禮」北大荒,70歲青春正好

今年是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70週年。70年來,北大荒人披荊斬棘、艱苦奮鬥,建成了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

1947年~2017年的中國北大荒,是不可複製的。

同為世界三大黑土地帶,這裡氣候最寒冷、農業開發條件最惡劣、現代農業開發時間最晚。莽莽山地,低溼沼澤;冰雪極寒,邊塞兇險……

70年,滄海桑田,荒原鉅變。

如今,這片5.5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豐美富饒的“中華大糧倉”。113個農場如顆顆星辰,鑲嵌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點點星光,照亮了人類墾荒史上的奇蹟;累累功勳,是奉獻給全人類的北大荒精神。

2010年,作家賈宏圖懷著對北大荒無比的眷戀與激情,創作出近1.5萬字長篇報告文學。文稿完成後,《人民日報》策劃部主任、同為知青出身的曹煥榮對標題斟酌再三,直到有一日抬頭看見辦公室的中國地圖,看到那高居東北的第二故鄉,終於心中有感:每次看那裡,都必須抬頭仰望;每次想起那裡,它都是精神世界裡的一座高峰……同年9月3日,《仰視你,北大荒:“中華大糧倉”》在《人民日報》兩個整版刊發。

今年是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70週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再次體味:青春激昂的北大荒!創造奇蹟的北大荒!再次向夢想進發的北大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