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理氣,又稱利氣、行氣、解鬱,用治氣滯諸證。氣滯則不通,故多有痞滿、疼痛。一般分為脾胃氣滯(見症多在脘腹)、肝鬱(見症在脅肋、少腹、乳、睪等處)及肺經氣滯(胸痛、咳逆)三類。鑑於篇幅太長影響大家閱讀,這邊接著上一篇把理氣止痛藥下半部分整理給讀者。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1.橘皮配生薑

橘皮理氣運脾,降逆化痰為主,配以溫胃和中,降逆止嘔之生薑。合為降逆和胃之方。用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之證。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橘皮

2.木香配荔枝核

荔枝核甘澀而溫,歸肝胃經,疏肝理氣,祛寒止痛;木香辛苦而溫,歸脾胃經,調中宣滯,行氣止痛。合而用之,理氣止痛。用治心腹胃胱久痛。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3.枳實配白芍

枳實破血中之氣,芍藥和血緩急而止痛。合用有活血、行氣之功。又治婦人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兼治擁腫。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4.延胡索配川楝(liàn)子

川楝子,清洩肝火,行氣解鬱而止痛;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共奏疏肝洩熱、行氣止痛之效。主治肝氣鬱滯,氣鬱化火引起的胸腹脅肋疼痛,或痛經、茄氣痛時發時止、舌紅苔黃、脈弦數者。近年多用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炎、肝炎、膽囊炎等疾病之疼痛明顯者。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5.延胡索配青皮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延胡活血化淤,理氣止痛。二藥合用,既入血分,又入氣分。凡肝氣鬱積,脾失健運,氣血阻滯引起的脅痛,胸悶脹痛,均可應用。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青皮

6.荔枝核配橘核

二核皆屬理氣藥,尤以疏肝、散結、止痛為擅長,主治寒疝氣痛,睪丸重墜最宜,古方如疝氣內消丸。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橘核

7.枳實配厚朴

兩者皆屬理氣化溼之藥。枳實性寒,以破氣、消積、除痰為主;厚朴性溫,以下氣、化溼、消痰為主。合用則功力倍增,無論因寒因熱,夾溼夾痰之氣滯、氣逆諸證皆可用之,古方如大承氣湯、橘核丸等用之。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8.木香配檳榔

兩者皆有理氣作用,但木香偏於溫運、止痛,檳榔則兼可殺蟲、下氣,合用則可治脘腹脹痛,食積蟲積,痢疾初起(通因通用),古方如木香檳榔丸。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9.丁香配柿蒂

丁香辛溫,溫中而行氣;柿蒂性涼而味苦,功專降逆止呃。同用則寒熱皆宜,辛開苦降,主治嘔吐呃逆、噯氣吞酸之證,古方如丁香柿蒂湯。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10.檀香配砂仁

檀香行氣而兼散寒,砂仁更增芳香化溼,兩藥合用則功專溫中祛寒,行氣止痛,凡脘腹諸痛皆宜,古方丹參飲中用之。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11.紫蘇子配萊菔子

兩藥皆能降逆止咳,下氣消痰,萊菔子更兼消食導滯,合用則不但加強了降氣祛痰和止咳平喘的功效,又可消食和中,古方三子養親湯中用之。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理氣止痛藥配對大全(二)

很高興能普及中藥知識,具體用量和方法還請諮詢醫師根據病症下藥,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點贊轉發,中藥配對會為您持續更新,祝大家都有一個棒棒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