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些动物,才能有更多的人去保护他们。”

藏羚羊、滇金丝猴、黑颈鹤、血雉、白马鸡、羚牛、马可波罗羊……他的人生由无数的野生动物影像组成,他成就它们,它们也成就了他。

“用影像保护自然”是奚志农的号角,也是他想做也最能做的事。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从摄影助理的助理开始,

我要拍自由飞翔的鸟儿

几乎没有人知道,35年前,中国的野生动物纪录片,是这样拍的——

他们抓住一只鸟儿,在树枝上牢牢拴住它的脚,退开合适的距离,按下拍摄键。

如果要特写镜头,他们就从学校借来标本放到草丛中,精心摆弄,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只真正的黑颈鹤,在风吹叶摇间若隐若现。

“假的,全是假的。”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1983年,酷爱研究鸟类的高考落榜生奚志农(右一),在教授的引荐下加入了科教片《鸟儿的乐园》摄制组,担任摄影助理的助理。中间那个人抱着的是从学校借来的黑颈鹤标本,准备放在草丛里用来假冒真的黑颈鹤拍摄近景。

19岁的摄影助理奚志农不明白,眼前明明有鸟飞过,远处明明有成群的黑颈鹤,为什么摄制组非要养鸟、拴鸟、惊鸟,甚至拿一个标本来以假乱真。这个天大的疑惑,当时被摄影师以一句“你不懂”,封住了嘴。

2018年,54岁的奚志农,在野生动物保护界名满天下之后,仍然会不断回忆起那个荒诞的开始。

在那时,他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情——我想拍自由飞翔的鸟儿。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成功了。那个被拴住脚的鸟儿、借来的标本羞辱过的,执念于自由飞翔的少年,成了野生动物摄影师,云南省第一个鸟儿脚环的制作者,用于鸟类迁徙的纪录。

相机,在那时候成了奚志农最好的工具。

他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雪白的翅膀挥动在昏暗的天空之上。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拍到了正在返回东西伯利亚繁殖的雪雁,

那种中国稀有的冬候鸟,

遮天蔽日地飞翔。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图片摄于加拿大 摄影:奚志农

而处于食物链顶级的猛禽游隼妈妈,

在喂食宝宝的瞬间,

有着一低头的温柔,

那绝对,不是几个标本。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那时,相机是工具,是他实现最初理想的阶梯,奚志农当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会成为他手中最凌厉的武器。

中国有那么多值得拍摄的地方

我不想去国外

今年国家地理旅行刚刚在中国启动的时候,首站就邀请了奚志农作为带队摄影师,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十条适合拍摄野生动物的线路,东非、加拉帕戈斯、勘察加、阿拉斯加……物种丰富又充满异域新奇感的地方。

奚志农听完之后沉默了一阵,带着歉意又坚定地说:“中国有这么多独一无二值得拍摄的地方,我不想去国外。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我们共同走过》节目截图

“独一无二”,“值得拍摄”,也许只有奚志农自己,才会理解到这八个字背后,沉重而深远的含意。

毕竟,在这块土地上,奚志农找到了让他名满天下的滇金丝猴,也遇到了让他至今都会语气黯淡的藏羚羊,他曾看到最壮美的山河,也记录下因为人类的扩张,野生动物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

我们的孩子可以很容易地说出帝企鹅在南极怎么生宝宝,非洲原野上的角马如何迁徙,但是对我们中国这块土地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却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2001年——奚志农拍摄的《幸存者——滇金丝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获BG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这也是中国摄影师首次获此殊荣。

1890年法国传教士彼尔特在云南省西北部的白马雪山,从当地猎人的手中得到了一个滇金丝猴的标本,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再没有关于这个物种的任何消息。

15年前,奚志农六次进入白马雪山,跨越三年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滇金丝猴影像资料。

若干年后的今天,奚志农在他的每一次演讲中,都一定要讲述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动物,以及那段永生难忘的寻找经历。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我一定要让滇金丝猴成为云南动物王国里的国王」,奚志农在寻找滇金丝猴的途中,1993年5月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当年与奚志农一起寻找滇金丝猴的同伴们

1995年,

奚志农在昆明动物研究所,

拍到了这幅最经典的《母与子》。

母亲怀抱着孩子,

孩子从臂弯里怯怯地看向世界,

那与人类几乎没有区别的神态。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滇金丝猴母与子,1995年,奚志农/摄

在此后的十余年,奚志农一直对滇金丝猴进行持续跟踪拍摄。1998年克林顿访华的时候,收到的礼物中有一帧就是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母与子》。

美国《国家地理》、《BBC野生动物》……他拍摄的滇金丝猴登上了最顶级的摄影期刊。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拍摄的金丝猴通过国内外知名期刊被更多人知晓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的照片知道了这个物种,滇金丝猴也真的成了云南动物王国里的国王。

最具戏剧性的是,他在2001年去英国领了梦寐以求的大奖,而2015年,威廉王子像一个小迷弟,跑到西双版纳去见奚志农。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从云南省林业厅辞职后,

奚志农加入央视《东方时空》。

在《东方时空》的日子里,

奚志农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另一个物种

——藏羚羊。

(科普一下:藏羚羊的正式中文名是藏羚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与《东方时空》同事合影,最右为奚志农。

1997年12月,奚志农前往青海报道“野牦牛”队的反偷猎事迹,与野牦牛队一起,在气温零下40度、平均海拔高于4500米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进行了为期14天的冬季巡逻。

拍摄到藏羚羊,是任何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梦想。

他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藏羚羊是1997年9月,在喀喇昆仑山的河滩上,一只带着幼仔的母藏羚被他们突然而至的汽车惊起,拼命向着对岸奔逃。

被留在水边的羚羊宝宝,一动不动,假装没看到突然而至的人类。奚志农后来说起这个呆萌的细节,嘴角都会带起一丝微笑。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等待母亲归来的小藏羚羊 摄影:奚志农。

然而短短的三个月后,

奚志农却在格尔木

看到了藏羚羊堆成小山的头颅和皮子。

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藏羚羊至死还圆瞪着的眼睛、

角上的弹洞以及滴血的头颅……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可可西里》电影中盗猎分子枪杀藏羚羊后剥掉羊皮的画面

一只母羊的鲜血尚未凝结,

还在一滴滴地滚落;

尚未出生的小羊被秃鹫从母亲的体内拖出来;

来到世间才不过一两天的小羊,

还未来得及睁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就饿死在母亲的尸体旁。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一条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需要3只藏羚羊的羊绒。藏羚羊盗猎问题猖獗,照片成了外界了解真相的证据。摄影:奚志农

被猎杀后的藏羚羊,

无一例外被剥走了皮毛,

秃鹫和狼吃掉散落的骨肉,

只有公羊坚硬如铁的角留存在荒原之上,

仿佛墓碑,

如果那碑上有字,

一定逃不开欲望和贪婪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成排的羊头和羊角,成为盗猎分子的罪证。 摄影:奚志农

时隔多年,“一席”的演讲上,奚志农说:“今天的中国没有谁,需要吃一口野生动物的肉,才不会被饿死;更没有谁,一定要穿一件野生动物皮子做的衣服,才不会被冻死。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去消费野生动物。”

那个高大黝黑的汉子,一口温软的云南腔,在说那句话的时候有几秒钟酸涩的波动。

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得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一个美好到如同天赐的镜头,“你还得有一根坚强的神经”,坚强到在美与残忍同时到来,冲击神经的时候,你还能够继续睁开眼,直视它们,按下快门。

纪录下来,再纪录下来,它们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它们必须被更多人看见。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1998年夏天,奚志农从《东方时空》辞职,正式以专职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身份,先后多次进入可可西里,继续用镜头记录那些暴行,同时也记录下了这片生命禁区那些短暂的安宁。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当藏原羚遇上藏羚羊。(左为藏原羚,右为藏羚羊) 摄影:奚志农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藏原羚,有着非常可爱的白屁股。 摄影:奚志农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交配季节的大公羊换上了威风凛凛的婚装。 摄影:奚志农

他曾经在新旧年交替的清晨拍下过一张照片。旧年的月亮还未落下,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已经缓缓地打亮了一群母藏羚羊,母羊回过头来,奚志农按下了快门。

他说,这张照片是他野外拍摄二十年来,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天地仿若初生,残月和旭日出现在同一片天空,生命自由自在,温柔呼吸。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新年阳光下的藏羚羊 2010.1 摄影:奚志农

被误解的猴子和被掠夺的家园

这是一张经常被误读的照片。

新建的度假村里,一只雄性滇金丝猴,会坐在柴火堆上,离人很近。人们常用它在拖拉机旁的样子,表达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

这是一个谎言。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坐在伐木堆上的滇金丝猴,摄影:奚志农

事实上度假村,就盖在这群金丝猴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为栖息地的破坏,猴群竞争的失利,不被允许随种群迁移,这个失败者,孤零零地留在原地。

人们会丢点食物给它,更多的时间,它就坐在凌乱的木材中,安静地坐着,或者抱着拖拉机和柴油发动机取暖。实际上,动物行为专家说它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它疯了,准确的说,是被人类逼疯了。

奚志农为了这些无法抗议的猴子,当了刺儿头。

1995年5月,云南省德钦县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砍伐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一旦破坏这片世界罕见的高海拔暗针叶林,对滇金丝猴、对生长在这里的珍稀动植物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

为了阻止这项商业砍伐计划,奚志农带着他3年来拍摄的影像四处奔走,写信写到了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当年致国务委员宋健的信,全文共三页,该图为第三页结尾部分。

他所做的努力经过媒体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美国《新闻周刊》在1996年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称“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德钦县的商业砍伐计划,取消了。

相机不再只是一个工具,它成了一支武器,小小的圆圆的镜头,每纪录下一帧影像,背后都是一个种群在现世的留影。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普氏原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但是它必须越过布满尖刺的铁丝网

才能到达繁殖地,

稍有不慎就会被挂在铁丝网上。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鹅喉羚跳跃的背景里,

是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巨大的油井。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它们穿过青藏公路,

一不留神就会被大卡车撞倒。

而那条公路,

在它们基因流传的记忆里,

是自由奔跑的家园。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我想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中国还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还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一点其实是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现在走到非洲,去到南美,去到南极,去到北极,但是我们是不是得低头看一下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

人们没看到,那就让他们看见;人们还没来及行动,那就先于他们行动。

奚志农的身份,在悄悄转变。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

野性中国:用影像保护自然

2002年,奚志农与妻子史立红,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全心全意地实践“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理念。16年过去,野性中国和奚志农一样,不再为了拍摄而拍摄。

而他和他的妻子,是最佳拍档,也是最能信任的战友。那一年“环保英雄”遇上了“环境记者”,成就了环保圈的一段佳话。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奚志农与妻子史立红

奚志农热爱那个野性的大自然,即使回归到城市中,他仍是一身速干衣、迷彩服、登山鞋,好像下一秒就要冲回野外。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曾断过肋骨4根,曾在独龙江失手从溜索上坠入山涧,这些经历,他从不多谈,“这是自己想做的事,没人请,更没人逼。”当人们被自己的照片触动的时候,所有吃过的苦都化作了心底的甜。

2011年夏天,母藏羚羊带着它们的孩子,从繁殖地返回原居住地。在这条必经的青藏公路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把两边的汽车拦下,领头的母羊迟疑了好久,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羊群浩浩荡荡地通过,两边的司机们全然没有往日被堵车时的暴躁,他们安静地、兴奋地等着,奚志农按下快门,留住了全中国最开心的堵车。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见过美丽,因而更明白美丽的脆弱,

见过黑暗,才更坚持寻找光明的努力。

愿万物生得其所,

就如同奚志农所说,

最完美,最理想的自然保护。

就是把保护区,建立在每个人的心里面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 THE END -

本文转自:共青团中央

拒绝全球邀请,他坚持在中国绝境拍下最美而残忍的照片,看过的人都沉默了

ID:youthpz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