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日本法人的企業——台灣聯華電子

本文看點:

1.UMC(聯華電子)決定撤銷日本法人,原因是日本半導體制造商全球競爭力的下降。

2.以蘋果味代表的美國製造商在市場上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使得製造企業大量的產能被少數公司佔據。

3.企業不斷向先進技術投資,如:28nm和40nm先進半導體技術。

4.為擴大業務,SAS決定收購優秀的日本企業Covalent,通過這個收購,可以獲得眾多利益。

●採訪Si Foundry 大企業UMC

“日本目標客戶的競爭力下降”

UMC(聯華電子)公司是接受半導體制造委託的Si Foundry(晶圓代工)企業。隨著專門進行半導體特別設計的無工廠化半導體制造商的興起,其影響力也持續增強。其中,臺灣UMC 公司佔據了Si Foundry 市場約15% 的全球份額,並於2012 年8 月發表了終止該公司日本法人UMCJapan 的業務並進行清算的公告。就該決斷的背景及今後的戰略方向,筆者採訪了UMC 公司的Chief Operating Officer W Y Chen。

之所以決定撤銷日本法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本公司的目標客戶——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的全球競爭力下降。在UMC 整體銷售額中,日本市場所佔的比率從2002年第二季度的4% 下降到2012 年第二季度的1%。

最近,Si Foundry 業界所處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引領半導體市場的應用媒介也從計算機漸漸轉變為智能手機。並且美國Apple 等少數大製造商對智能手機市場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在流行的智能手機的半導體生產中,某一個特定公司的訂購量就達到了我們整個半導體工廠(200mm 晶片)生產能力的1/3~1/4 左右。Si Foundry 企業必須時刻特別關注大型機器製造商的動向。

2012年的設備投資預計為20 億美元(約合1600 億日元), 其中為了製造需求量正在增加的28nm 和40nm 兩代的先端科技半導體,以擴大大口徑300mm 晶片工廠的能力為主進行投資。智能手機處理器等28nm 代的半導體需求很大。自2012 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一定規模的批量生產,2013 年起將進行大批量生產。儘管在先端半導體的生產上需要投入鉅額資金,我們也一定要一直站在尖端技術的前沿。如果做不到這點,客戶將不斷流失。

今後我們將拓寬汽車和產業機器等用途的領域。並且已經開始和歐美的汽車專用零件製造商有了交易上的往來。歐美的製造商和日本的製造商相比更開放。我們也非常願意並且正在準備和日本的製造商以開放的姿態進行合作。

∣收購日本企業的臺灣企業——SAS

●採訪晶片大企業SAS

“Covalent 實現單月盈利”

Covalent Materials(日本工程陶瓷製造商,2014年被美國Coors Tek 收購)是一家從東芝陶瓷轉型設立的公司,2006 年實施了MBO(管理層收購)。該公司於2012 年3 月末將營業持續虧損、已經陷入業績困境的太陽能硅片業務轉讓給硅片製造商臺灣Sino-American Silicon Products(SAS)公司。SAS公司收購太陽能硅片公司的目的何在,又將採取怎樣的舉措重振該公司?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採訪了SAS 公司董事長Doris Hsu(徐秀蘭;圖3)。

收購太陽能硅片公司可以說是SAS 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最佳方案。1998年~2011 年的13 年間,SAS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40 倍左右,大約為225 億臺幣(約合608 億日元)。並且在這13 年間,即使經歷了2001 年的網絡經濟泡沫和2008 年的金融危機,SAS公司也一次都沒有陷入到赤字的危機中。

SAS 在2008 年考慮今後的發展方向時,擬定了兩個方案。A方案是建造新的硅片工廠。可是,如果採用此方案,在銷售額增長之前,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資金。考慮到此點,該方案最終並未被採納。另一個B方案就是對優秀的公司進行收購。通過收購,可更快地獲得可用資源,時間方面的優勢也毋庸置疑。B 方案在資金方面也要比需要購入新制造設備等設施的A 方案划算得多。當時,包括Covalent 硅片業務部在內的可供收購的公司有三家。最終之所以選擇收購該公司,首先是因為日本的工程師非常優秀,而且日本和臺灣在文化上有相似之處。公司職員都具備了認真勤勉、盡職盡責工作、並對公司抱有責任感的共同之處。

為儘快實現盈利,Covalent 提出了四個2012 年度的目標。※收購Covalent 後,2012年4 月初出席見面會的Hsu 和員工約定“SAS 不會賣掉Covalent,將和其他分公司一視同仁”。為重振公司,首先精簡機構。將以往從經理到職工之間的7~8 個階層裁減到4 個階層(經理、部長、科長、職員),廢除了執行人員和總部長的職位。

第一,與上一年相比,銷售額增加20%;第二,減少支出20%。公司儘管處於赤字大的困境,但到國外的差旅費及娛樂費等花費仍然很多,應在可能的範圍內進行削減。第三,削減20% 的材料成本。這點可通過一起購入整個SAS 集團所需的材料加以實現。第四,庫存週期壓縮到兩個月的範圍內。儘管當前Covalent 仍處於赤字狀態,但赤字額正在縮減。Covalent將於2013 年3月末達成上述目標,實現單月盈利。並制定2013年全年盈利的目標。

本文有償使用日經BP社(日経BP社)提供的部分圖文資料,禁止複製、轉載。

Parts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column are provided by Nikkei Monozukuri/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Copyright ©️2011-2018 Nikkei Monozukur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