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涉農金融貸款現狀

截止到2016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未統計互聯網金融部分)農村貸款餘額23萬億元,農戶貸款餘額7.1萬億元,農林牧漁業貸款餘額3.7萬億元,全口徑涉農貸款餘額28.2萬億元。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2007-2016年農林牧漁業貸款餘額統計情況

農林牧漁業貸款餘額從2007年的1.5萬億元,增長到3.7萬億元,增長143.3%。年增長率在2009年達到25.3%的頂峰後,增速放緩,2014年起回落到個位數。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2007-2016年農戶貸款餘額統計情況

農戶貸款餘額從2007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7.1萬億元,增長428.7%。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09年增速達到最高的32.7%。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2007-2016年農村貸款餘額統計情況

農村貸款餘額從2007年的5.0萬億元,增長到23.0萬億元,增長356.7%。自2009年增速達到34.2%的頂峰後,增速逐漸放緩,2016年增速跌破10%。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2007-2016年全口徑涉農貸款餘額統計情況

全口徑涉農貸款餘額從2007年的6.1萬億元,增長到28.2萬億元,增長361.7%。自2009年增速達到32.1%的頂峰後,增速逐漸放緩,2016年增速也跌破10%。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三農金融的主要特徵

  • 風險高

信用風險。農村大部分地區徵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農民的徵信記錄少;涉農經營主體的財務賬簿不規範,且不少交易往來為現金結算,容易造假;農村地區的電子化、結構化信息少,整合、分析的難度、成本高。

抵/質押物少。農民可用於貸款的合格抵質押物較少,國家已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但目前範圍偏小,並且面臨資產評估難、逾期後難以處置變現等問題;農業經營主體的固定資產投入少,可用作貸款的抵質押物不足。

農業傳導風險。農業行業的主要風險包括自然風險導致的減產減收,以及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風險。由於農業領域沒有建立有效的風險緩釋、轉移機制,導致農業風險傳導給金融環節。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 收益低

運營成本高。農村地區居住比較分散,金融機構服務成本高;涉農貸款額度小,導致收益與成本倒掛。

隱性成本高。農戶為獲得貸款,存在不少請客送禮現象,這種隱性成本提高了貸款整體成本;傳統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期限長,容易錯過農忙時節、企業生產時間,機會成本高。

其他因素。涉農貸款產品難以做到按風險進行定價,並且導致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農村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農民仍感貸款難

  • 資源配置扭曲

需求抑制與信貸配給並存。需求抑制表現為:農民對借貸存在認知偏差,認為借錢不光彩;抵押擔保物缺乏,加上申請過程繁瑣等原因,使得農民、農企不願意借貸;農民多為風險厭惡型,保守經營。信貸配給表現為:涉農經營主體,在貸款的可獲得性、額度上均得不得完全滿足。

資源配置效率低。農村地區人均金融網點的資源佔有率低;金融服務資源難以延伸到鄉鎮一級;農村金融市場未形成有效競爭。

內容節選自本人的《2017-2018年農村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艾格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