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製劑工藝將其加工製成一定劑型的中藥製品,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藥製劑。因此,作為供臨床應用的中成藥,不但要具備相應的藥名、用法用量、規格和特定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而且要有確切的療效,明確的適用範圍、應用禁忌與注意事項。中成藥方便服用,容易對症用藥,下面是國內主要的中成藥。請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一、解表藥

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解表劑。本類方藥主要用於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現的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痛,脈浮。或用於疹透不暢或風溼痛有表證者。

臨床上,表證有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種,風寒者宜辛溫解表;風熱者宜辛涼解表。此外,若表證兼氣、血、陰、陽之不足,還須結合補益方藥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勝邪卻。故解表藥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類。

1、辛溫解表類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調散 參蘇丸 午時茶沖劑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龍合劑

2、辛涼解表類 銀翹解毒丸 羚翹解毒丸 感冒退熱沖劑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類 小兒回春丸 透表回春丸 小兒羚羊散 蘇解散

4、表裡雙解類 防風通聖丸 葛根芩連片 清眩丸 雙解香蘇丸 升降散 普濟散

5、解表消食類 小兒至寶錠 妙靈丸 小兒百壽丹 消食蘇風丸 甘露茶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二、清熱藥

凡以清解裡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清熱藥和方,性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功效,主要用於熱病高燒,熱痢,癰腫瘡毒等所呈現的各種裡熱證候。

熱證中有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實熱等證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為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燥溼藥四種;清虛熱、清臟腑熱法。

本類方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宜適當輔以健胃的藥物;熱病易傷津液,清熱燥溼藥,又性多燥,也易傷津液,對陰虛的患者,要注意輔以養陰藥,祛邪不忘扶正。

1、清熱瀉火類 上清丸 牛黃上清丸 黃連羊肝丸 明目上清丸 龍膽瀉肝丸 清胃黃連丸 夏枯草丸 梔子金花丸 撥雲退翳丸

2、清熱燥溼類 連香沖劑 香連丸 香連化滯丸 苦參丸 歸參丸 四妙丸 金雞沖劑 五茶花 白帶丸

3、清熱解毒類 銀黃注射液 三黃丸 黃連上清丸 牛黃解毒丸(片) 清熱解毒丸 抗病毒沖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 新癀片 牛黃噙化丸 六神丸 西黃丸 紫金錠 喉症丸

4、清熱涼血類 紫草丸 複方大青葉合劑 清熱涼血膏

5、清熱祛暑類 暑熱感冒沖劑 暑溼感冒沖劑 藿香正氣水 祛暑丸 暑正片 清暑益氣丸 六一散 冰霜梅蘇丸 溫六散 清涼沖劑 清暑解毒沖劑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三、瀉下藥

凡能通利大便的藥物叫做瀉下藥。凡以瀉下藥為主而組成的方劑,叫做瀉下方。

由於瀉下法具有攻下胃腸積滯,盪滌實熱,攻逐水飲,驅除寄生蟲等作用,故凡是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蟲積病邪結聚於裡的實證而正氣未虛者,均可以使用下法。

瀉下法除潤下劑外,孕婦及月經期均慎用。攻下、逐水法在體虛者應慎用,否則更傷正氣,若確實需要,宜配伍扶正之品。

1、寒下類 大黃清胃丸 清寧片 四消丸 調胃承氣丸 通便靈沖劑 冰膈茶 當歸龍薈丸

2、溫下類 半硫丸 三物備急丸

3、潤下藥 麻仁丸 麻仁潤腸丸 五仁潤腸丸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四、溫裡藥

溫裡法就是運用溫熱方藥以治療裡寒證的一種治法。溫理法亦稱祛寒法。前人有“寒者熱之”,“療寒以熱藥”的說法,正是指出溫法治療原則。此類藥性多溫燥。

由於裡寒證的成因有元陽不足,寒從內生或由於外寒直入裡等不同,因此祛寒法又可分為溫中祛寒,溫腎回陽兩種。溫中祛寒適用於脾胃虛寒證。症見手足不溫。納谷不化,胸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倦神疲、舌淡脈弱等;溫腎回陽適用於陰寒內盛,陽氣衰微之證。症見惡寒倦臥、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神疲汗出、舌淡苔白、脈沉微,甚則脈微欲絕等。

1、溫中散寒類 溫中健脾丸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黃芪建中丸

2、回陽救逆類 回陽救急丸 四逆注射液 參附註射液

3、溫經散寒類 溫經丸 虛寒胃痛沖劑 艾附暖宮丸

五、祛風溼藥

此類藥物辛散祛風,苦燥除溼,性溫散寒,能祛除關節、經絡等處的風寒溼邪,達到舒筋、通絡、通痺止痛的目的。有的祛風溼藥還有清熱祛風,通絡止痛及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部分祛風溼藥兼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中化濁,活血解毒,熄風定搐等作用。

祛風溼藥多為苦溫辛散之品,故有祛風散寒除溼之功。主要用於關節疼痛,肌肉麻木,肢體重著,遇寒加重、得暖痛減的風寒痺證;有些藥物兼入肝腎,強筋壯骨,適用於風溼日久,肝腎虧虛所致的腰痠腿軟,筋骨無力,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半身不遂等風溼重證;部分藥物祛風溼而性涼清熱,主治風溼熱邪流注於關節經絡所致的風溼熱痺,證見關節局部紅腫熱痛者。

1、祛風散寒除溼類 木瓜丸 祛風舒筋丸 豹骨木瓜酒 蘄蛇藥酒 追風丸 疏風定痛丸 豨簡丸 老鸛草膏 風溼骨痛丸 活血狀筋丹 寒溼痺沖劑 瘀血痺沖劑 馮了性藥酒 風溼藥酒 追風透骨丸 祛風勝溼酒 骨刺消痛液

2、祛風清熱除溼類 溼熱痺沖劑 當歸拈痛丸

3、祛風除溼強筋壯骨類 獨活寄生丸 大活絡丹 通絡益心丹 祛風壯骨丸 國公酒 祛風木瓜酒 天麻祛風丸 參桂再造丸 追風強腎酒 加味天麻丸 尪痺沖劑 山藥丸 五加皮酒 散風活絡丸

六、利溼類

祛溼法,祛除溼邪的方法。分化溼、燥溼、利溼等法。溼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運化水溼,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下之下源,治溼應注意調節此三髒的功能。詳見化溼、燥溼、利溼各條。

1、燥溼化濁藥 平胃散 香薷丸 小溫中丸 萆薢分清丸 六合定中丸 四正丸 香砂平胃沖劑 楂曲平胃丸 香砂和中丸 健胃散

2、滲溼利水類 五苓散 胃苓散 威喜丸 腎炎消腫丸 五皮丸

3、溫陽利水類 真武丸 濟生腎氣丸 慢腎寶液

4、清熱利溼類 三金片 五淋白濁散 利膽片 分清五淋丸 利膽排石片 三草沖劑 柴茵肝炎沖劑 肝得樂 護肝寧片 利膽排石沖劑 腎石通沖劑 琥珀消石沖劑

5、峻下逐水類 十棗丸 沉香消積丸 消水導滯丸 臌症丸 舟車丸

七、消導藥

消食導滯的簡稱。中醫消法之一。運用具有消除食滯的藥物為主組方,以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的治法。又稱消食化滯、消導法。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內停之證。常採用山楂、神曲、雞內金、麥芽、萊菔子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等。在具體使用消法時,不僅要辨別虛實,還需辨清寒熱。積滯鬱而化熱,則宜消而兼清法;積滯而兼寒,則須消而兼以溫中;積滯內停,脘腹痞滿脹痛,大便秘結,則宜同攻下法結合。臨床上具體運用消食導滯法時,須內有積滯,外無表證方可使用。

1、消積導滯類 保和丸 檳榔四消丸 大山楂丸 啟脾丸 香砂養胃丸 扶脾散 參術健脾丸 開胃健脾丸 木香順氣丸 山楂內消丸 越鞠保和丸 木香檳榔丸 沉香化滯丸 香砂枳術丸 腸胃舒鬱丸 開胸順氣 丸 人參健脾丸 五積丸

2、消痞化積類 化積丸 消積丸 枳實消痞丸 阿魏化痞膏 爛積丸 娃娃安積散 小兒化積丸 消積萬靈丸 檳榔消痞散 沉香爛積丸 四消丸 五香丸 瀉積丸 化痞丸

八、化痰止咳平喘藥

運用以化痰為主兼有止咳平喘作用的藥物,治療肺和氣管疾患的治法。痰是由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水溼積聚而產生的病理產物,它又作為病因導致各種疾病。“肺為貯痰之器”,痰滯於肺,則影響肺氣的肅降,而致咳嗽、喘息、咯痰等症。化痰止咳平喘法是通過化飲祛痰、宣肺、潤肺、降氣等方法,達到治療咳喘的目的。咳喘有內傷外感的區別。內傷之咳喘,多由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引起,表現為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手足煩熱,治以養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平喘,方如百合固金湯等。外感之咳喘,多由外邪侵襲,咳嗽日久不愈,肺傷有加或素有痰飲咳喘,又為外感引發者,症見痰多、咳嗽、喘息等。其兼表證者,治宜解表化飲,止咳平喘,方用小青龍湯;兼脾虛者,健脾滲溼,溫化痰飲,止咳平喘,方用苓桂術甘湯;兼腎虛者,當合八仙長壽丸治之。偏寒者降逆平喘,溫化痰溼,用蘇子降氣湯;偏熱者,宣肺平喘,清熱化痰,用定喘湯。臨床注意事項:化痰止咳平喘法重在化痰,對於乾咳無痰者不宜使用。

1、燥溼化痰類 二陳丸 半夏止咳糖漿 千金化痰丸 杏蘇二陳丸 順氣止咳丸 杏蘇止咳沖劑 治咳川貝枇杷膏 橘紅痰咳沖劑

2、溫化寒痰類 蘇子降氣丸 射干麻黃丸 小青龍沖劑(糖漿) 麻黃止嗽丸 複方川貝精片 痰飲丸 半夏丸 消喘膏 川貝止咳露

3、清熱化痰類 瀉白丸 達肺丸 掃痰丸 貝羚散 急支糖漿 除痰降火丸到 除痰止嗽丸 指迷茯苓丸 川貝枇杷沖劑 羅漢果止咳沖劑 川貝清肺糖漿 蛇膽川貝枇杷膏 清肺化痰丸 清金止嗽丸 羚羊清肺丸 蛇膽陳皮末 蛇膽川貝散 橘紅丸 滌痰丸 小兒久嗽丸 小兒寧嗽丸

4、潤燥化痰類 百合固金丸 止嗽青果丸 寧嗽化痰丸 養陰清肺膏 養肺止嗽丸 潤肺膏 蛤蚧定喘丸 蛤蚧養肺丸 貝母二冬膏 川貝半夏液

5、止咳平喘類 解肌寧嗽丸 止嗽定喘片 川貝枇杷膏 氣喘膏藥 補腎防喘片 固腎定喘丸 麻杏止咳糖漿

6、化痰散結類 消瘰丸 消癭順氣散 礞石滾痰丸

7、化痰截瘧類 瘧疾丸 瘧疾半貝丸 瘧疾五品丸

九、理氣藥

凡用以調理氣分疾病,能疏暢氣機,可使氣行通順的藥物,稱為理氣藥。以理氣藥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氣方。氣分病主要包括氣虛與氣逆。氣虛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低下,氣虛宜補氣,列入補益方藥章節闡述。氣滯、氣逆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障礙,氣滯宜行氣,氣逆宜降氣。理氣方藥具行氣或降氣之功,主要用於肝鬱氣滯、脾胃氣滯、肺氣壅滯、胃氣上逆等證。

1、舒肝行氣類 舒肝丸 越鞠丸 平肝丸 舒肝調氣丸 平肝順氣丸 舒肝解鬱丸 舒肝和胃丸 理氣舒心丸 氣滯胃痛沖劑 十香止痛丸 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 寬胸舒氣化滯丸 複方延胡止痛片 橘核疝氣丸 胃安顆粒 五香丸 柴胡六君丸 舒肝健胃丸

2、理脾和胃類 香砂六君子丸 沉香化氣丸 檳榔順氣丸 消食順氣丸 寬胸利膈丸 良附丸 青果豉 生薑瀉心片 烏棗治胃片

十、活血藥

活血:指借用藥物或特定的運動,促使氣血恢復旺盛狀態的的一種綜合方法。人體氣血關係密切,氣行血行,氣滯血凝,在使用活血祛瘀藥時,常有理氣藥,以增強行血散瘀的作用。臨床包括的範圍很廣泛,如果心肌缺血、腦供血不足、輕度痛經、少府宮寒等前期均屬於該範圍,需要明確區分氣機不暢,血瘀。本類藥多偏辛苦溫,具有通行血脈,散結化瘀,行氣止痛,通經等功效,適用於血行失暢、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腹中包塊、產後血瘀腹痛、經閉、痛經、癰癤腫痛、以及創傷等症。

1、活血化瘀類 血府逐瘀丸 冠心片 冠心蘇合丸 脈絡通 玉楂沖劑 複方丹參片 複方當歸注射液 丹參注射液 複方丹參注射液 丹七片 複方紫參沖劑 元胡止痛片 失笑散 消栓再造丸 大黃蟄蟲丸 獨聖活血丸 田七花精 三七活血丸 腦得生丸 腦血栓片

2、活血調經類 調經丸 痛經丸 溫經丸 通經丸 定坤丹 保坤丹 當歸調經丸 婦科養坤丸 婦科養榮丸 益母草流浸膏 婦康寧片

婦珍片 婦科通經丸 通經甘露丸 調經化瘀丸 調經至寶丸 婦科回春丹 八珍益母丸 烏雞白鳳補精 烏雞白鳳丸 當歸養血丸 婦寧丸 嫦娥加麗丸 當歸紅棗沖劑 生化湯丸 益母片

3、活血消癥類 化癥回生丹 鱉甲煎丸 乳痞消片 散結靈片 桂枝茯苓丸

4、通經下乳類 生乳靈 下乳湧泉散 生乳糖漿 催乳丸 通乳沖劑

5、療傷止痛類 止痛紫金丹 跌打丸 跌打活血散 七釐散 三七片 三七傷藥片 治傷消瘀丸 武力跌打丸 治傷跌打丸 接骨散 八釐散 跌打藥精 跌打油 益腎補骨液 伸筋丹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十一、止血藥

凡能夠制止體內外出血的藥物,稱為 止血藥。 血液為人體重要的物質,凡出血之症,如不及時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損,而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藥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止血藥的藥性各有不同,如藥性寒涼,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之出血;藥性溫熱,能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適用於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藥性收斂,功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出血日久不止等。

1、涼血止血類 八寶治紅丹 十灰散 四生丸 抗癆丸 荷葉丸 止紅腸澼丸 四紅丸 複方抗結核片 槐角丸 八寶止血藥墨 止血秘紅丹

2、化瘀止血類 止血丸 止血化瘀丹 震靈丸 失血奇效丸

3、收澀止血類 溯源丹 仙鶴草膏 濟生烏梅丸 止血散 杭州止血散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十二、驅蟲藥

驅蟲藥,凡能將腸道寄生蟲能殺死或驅出體外的藥物,稱為驅蟲藥。本類藥物主要用於腸內寄生蟲(蛔蟲、絛蟲、鉤蟲、蟯蟲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見腹痛、腹脹、厭食或善飢多食、面黃、消瘦等。可以根據寄生蟲的種類,選擇藥物。服用驅蟲藥可麻痺或殺死蟲體,使蟲排出體外,能得到根本治癒。對於體虛患者,應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驅蟲時一般在空腹時服用,以便使藥物與蟲體易於接觸,更好的發揮驅蟲效果。常配伍瀉下藥,促蟲排出。部分驅蟲藥毒性較大,孕婦慎用。

化蟲丸 使君子丸 烏梅丸 烏梅安胃丸 肥兒丸 化蟲散 健兒素 小兒千金散 驅蟲片 囊蟲丸 絳礬丸

十三、安神藥

凡以寧心安神為主要功效,用於心神不安病證的方藥稱為安神藥。 根據藥物來源及應用特點不同,安神藥分為重鎮安神和養心安神兩類。前者為質地沉重的礦石類物質,如硃砂、琥珀、磁石等,多用於心悸失眠、驚癇發狂、煩躁易怒等陽氣躁動、心神不安的實證;後者為植物藥,如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合歡皮、夜交藤等,具有養心滋肝作用,用於心肝血虛、心神失養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寧的虛證,並常與補血養心藥同用,以增強療效。

1、重鎮安神類 硃砂安神丸 磁朱丸 枕中丹 琥珀多寐丸 寧神定志丸 珍合靈片 朱珀寧神丹 清腦安神丸 瀉肝安神丸 安神定志丸 健腦安神丸 養陰鎮靜丸 琥珀安神丸

2、養心安神類 安神補心丸 養血安神片 天王補心丹 柏子養心丸 健腦丸 腦靈素片 定心丸 酸棗仁合劑 夜寧糖漿 安神糖漿 腦樂靜糖漿 腦震寧沖劑

十四、息風藥

平肝息風藥,適用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症。臨床使用平肝息風藥的時候,應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給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熱引起的,與清熱瀉火藥同用;因風痰引起的,與化痰藥同用;因陰虛引起的,與滋陰藥同用;因血虛引起的,與養血藥同用。

1、祛風息風類 玉真散 牽正散 五虎追風散

2、清熱息風類 心腦靜 鎮驚膏 鎮驚定痙散 舒風保童丸 保兒安丸 救驚丸 保安鎮驚丸 壽嬰丸 清腦降壓丸 降血壓糖漿 牛黃清腦片 羅布麻葉沖劑 紫雪(散) 牛黃清心丸 再造丸

3、平肝息風類 腦立清 天麻琥珀丸 抑肝散 安宮降壓丸 天麻定眩片 天麻首烏片 天麻鉤藤沖劑 降壓丸 鎮心降壓丸 降壓延壽丸 菊明降壓丸 降壓袋泡茶 降壓養血沖劑 複方杜仲片 複方羊角沖劑

4、化痰息風類 天麻眩暈寧 山楂降壓丸 牛黃鎮驚丸 牛黃抱龍丸 猴棗散 半夏天麻丸 小朱砂丸

十五、開竅藥

本類藥主要用於熱病神昏、中風昏厥、癲癇痙厥,以及七情鬱結、氣血逆亂、蒙閉清竅引起的突然昏迷等病證。開竅藥是急以治標之藥,不宜久服,以免洩人元氣;而且走竄性強,對於大汗亡陽引起的虛脫及肝陽上亢所致的昏厥,都應慎用。竅閉神昏有熱閉、寒閉之分,故熱閉用涼開藥,寒閉用溫藥。在應用開竅藥時,除對證選藥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配伍用藥。常用開竅藥物有冰片、蘇合香、石菖蒲、安息香等。

1、清熱開竅類 安宮牛黃丸 局方至寶丹 牛黃醒腦片 安腦牛黃片

2、溫通開竅類 蘇合香丸 蘇冰滴丸 冠心蘇合丸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十六、固澀藥

主要用於久病體虛、正氣不固、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盜汗、久咳虛喘、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滑脫不禁之證。

1、固表止汗類 玉屏風散 當歸六黃散 復芪止汗沖劑 柏子仁丸

2、澀腸止瀉類 瀉痢固腸丸 健脾止瀉靈糖漿 四神丸

3、澀精止遺類 鎖陽固精丸 桑螵蛸散 金鎖固精丸 縮泉丸

4、收澀止帶類 千金止帶丸 調經止帶丸 除溼白帶丸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十七、補益藥

補益藥,是以補益人體物質虧損、增強人體活動機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虛弱證候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補虛藥、補養藥。此類藥物的作用可概括為補虛扶弱。具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的作用。結合藥物的歸經,又分別具有大補元氣、補氣昇陽、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心血、補肝血、補肺陰、補胃陰、補肝陰、補腎陰、補腎陽、補精血、強筋骨等不同作用。

1、補氣類 四君子丸 補中益氣丸 參苓白朮丸 參芪膏 嬰兒健脾散 複方胎盤片

2、補血類 四物丸 雞血藤膏 阿膠補血膏 通脈養心丸 養血榮筋丸 歸參補血片 維血寧沖劑

3、氣血雙補類 人參歸脾丸 十全大補丸 八珍丸 更年樂 更年康片 生脈衝劑 參脈注射液 人參鹿茸片

4、補陰類 玉泉丸 六味地黃丸 壯腰強腎丸 石斛夜光丸 杞菊地黃丸 首烏片 知柏地黃丸 養陰清肺膏

5、補陽類 金匱腎氣丸 右歸丸 蛤蚧補腎丸 腎康寧片

6、陰陽並補類 三腎丸 參茸百補丸 鹿茸大補丸 龜鹿二仙丸 五子衍宗丸 鍵腎壯腰丸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十八、外用藥

凡在體表或某些粘膜部位應用,具有殺蟲止癢、消腫散結、化腐排膿、生肌收口、收斂止血的一些藥物,稱為外用藥。

錫類散 冰硼散 如意金黃散 珍珠散 生肌玉紅膏 紫金錠 骨友靈檫劑 瘡瘍膏 金雞膏 清涼膏藥 生肌散 生肌八寶散 潤肌皮膚膏

檫癬藥水 一搽靈腳氣水 燙傷膏 燒傷膏 燒傷噴霧劑 凍傷未潰膏 保眼散 口腔潰瘍藥膜 雙料喉風散

中國市場常用中成藥大全與對應主要功能

請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