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當年獨佔恩寵的星巴克,在連咖啡、瑞幸咖啡等一眾新人入宮後,早已不復當年風光,為了復寵,星巴克於近日選擇拉攏阿里巴巴壯大勢力,希望能借此翻身重獲恩寵。但凡是福禍相依,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星巴克來說,還尚未可知。

那麼,我們就先來回顧一下星巴克的“進宮史”,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風光入宮】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1999年,充滿異域風情的星巴克風光大嫁,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大陸第一家門店,而中國疆土遼闊,自是不會虧待遠道而來的星巴克,所以星巴克先是入駐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待根基穩定後,再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擴張。

【獨得恩寵】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順利打入國內市場的星巴克恩寵不斷,風光一時無兩,讓習慣喝茶的中國逐漸改變了口味,也讓星巴克一躍成為行業咖啡業的食物鏈頂端,而中國也成為目前星巴克發展速度最快、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海外市場,在14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400家的門店。

【險些失寵】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當星巴克沉溺於中國市場能帶來的鉅額回報時,二季度的財報公佈了,顯示中國星巴克營收增速將持平,萎靡的市場狀態被公之於眾,這才將星巴克狠狠的打醒。

“入宮”19年,星巴克一直在努力維持高端小資的屬性,但是已然無法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國內市場,尤其是在互聯網+的衝擊下,崛起了一眾互聯網品牌咖啡,比如創業不足一年的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緊追星巴克,上個月還成功融資2億美元,估值高達10億美元,而且國內的外賣市場正逐漸蠶食堂食市場,快銷的模式成為大勢,這樣一來星巴克等客上門的模式就把自己陷在了被動的局面裡,舉步維艱。

【局勢動盪 新人當道】

互聯網咖啡的出現,推翻了國內傳統咖啡行業的成本和渠道,從多個消費場景延伸,主動獲取顧客,實現引流,不僅營銷能力十分出眾,而且產品研發能力也很強,組建專門的產品研發團隊,分析行業的流行趨勢和年輕人的消費習慣,還會將不斷將試驗產品推向市場進行驗證,以達到最好效果。在大資本的加持下,互聯網品牌得以瘋狂砸錢,進行線上線下全方位佈局,在主要城市進行密集覆蓋,並得以野蠻生長。

當然,互聯網咖啡也並非無暇,資歷尚淺的互聯網咖啡,進入市場時間不久,根基未穩,不僅品牌定位不清晰,還有可能會因擴張過大而導致資金供應不上的問題等等,所以最讓這些企業擔心的是如何持續延長生命週期。

【尋機復寵】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眼見著新興之秀玩得風生水起,甚至已經逐漸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星巴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畢竟市場無情,不是生存就是滅亡,為了再獲恩寵,星巴克將目光投向了阿里巴巴。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我們前幾天所看到的,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上海宣佈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正式宣佈加入國內外賣戰場。

19年之後,星巴克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大變革。

從9月中旬開始,星巴克會藉助餓了麼的配送體系,在北京和上海的300家門店進行試點外送,隨後擴展至全國。星巴克也會與盒馬生鮮共同打造外送星廚,形成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體系。

同時,阿里為星巴克打造的全渠道中臺系統,將智慧門店與星巴克的會員系統打通,提供線上導流,幫助星巴克利用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盒馬、口碑等任一入口進行所謂的“全域獲客”,讓星巴克有更多接觸用戶的線上渠道,也讓星巴克的顧客享受數字化體驗。

阿里為星巴克的獻禮——新零售智慧門店,讓星巴克粉絲的消費行為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這樣就可以對線上獲得的大量消費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基於消費足跡來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判斷用戶的經費預算,智能匹配用戶的偏好產品,這樣一來,星巴克便有能力適應更多消費場景,市場根基才會越來越深、越來越穩。

與阿里聯姻後,底氣十足的星巴克也大膽設定了今年的小目標:2018年的星巴克實現在30個主要城市開設2000家以上門店。

【爭寵背後的無奈】

其實,星巴克向市場無奈妥協,不光是因為互聯網咖啡在逐步蠶食星巴克的市場,國內消費者的口味也在變化,喜茶、貢茶等茶飲的發力,表明單一的口味無法滿足年輕人市場追求的口感刺激和健康訴求。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外送咖啡等新零售模式,也都對星巴克的消費市場進行了分流。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在消費場景越發多元化的大環境下,已經四面楚歌的星巴克,仍堅持用高端的價格維繫身份,也沒有及時跟進外賣的風口,外賣市場的火熱,也讓星巴克的核心優勢失去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失了人心。

在市場瞬息萬變、消費場景多元的中國,星巴克面對的困境遠比其他國家要尖銳,為了維繫其全球咖啡行業的統治地位,與阿里巴巴聯手,是星巴克破局的唯一機會。

不可否認,星巴克在與互聯網品牌的競爭中遺失了先機,但是互聯網品牌的野蠻生長方式太過激進,如果僅是極力拓寬市場,必有可能會是繁華一瞬,曇花一現。而星巴克為客戶帶來的體驗讓其歷經時代的洗滌,其特有的品牌文化和營銷策略等都讓很多人對咖啡的認識有了重新的改觀,所以星巴克立足全球市場不是沒有原因的,儘管當下遇到了些許困難,但只要

順勢而為、借勢而進,便能乘勢而上。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星巴克與阿里聯手,量身打造的新零售智慧門店,不僅保留了星巴克的體驗服務優勢,更是將其發揮極致,將原有的點餐、收銀等升級,還有取餐提醒,手機的自助服務,可以讓星巴克節省大量的人力,同時也不會降低用戶的消費體驗。

儘管時勢在變,但是機會仍在,因為消費主力還是同一批人。

與阿里巴巴聯手後,星巴克可以打通線上和線下渠道,佔領更多市場,一方面保留其引以為傲的線下到店體驗,另一方面,將高峰期的高客流量分流,讓更多潛在顧客有體會下單。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也為星巴克增加了變局的可能,利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等社交工具的線上的流量,收穫大量的活躍客戶,觸達到更多的人,形成社交裂變,擴大影響力。

融投世界:星巴克拉攏阿里巴巴 能否再次復寵上位?

而在同質化競爭越發激烈的金融業,似乎正在醞釀著一場市場新變局。

對於企業來說,不僅融資、投資是剛需,評級、徵信、法務、擔保等也同樣是剛需。作為一家本土化的戰略平臺,融投世界推崇“用戶至上、體驗第一”,力求滿足企業用戶在發展過程中的升級需求,無論是融資、投資、合作還是第三方服務,都要將各個環節中的重重障礙逐一擊破。

基於產業鏈大數據的整合,融投世界可以深入挖掘企業的商業價值,而且融投世界平臺本身的社交屬性,也會讓註冊企業滲透到平臺的各個場景中,提升用戶的互動性和參與性。

企業可以藉助融投世界的平臺來獲取線上流量、拓展新用戶,有助於開拓市場,而且融投世界的智能匹配會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增加用戶粘性。

融投世界整合全數據構建出的對企業的細化用戶畫像標籤,對企業實現定製化運營。儘管企業的行業類型不同、屬性不同,需求也不盡相同,但融投世界的智能匹配,能對差異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讓用戶感受到平臺的個性化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