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本文共計2500個字,閱讀大概需要8分鐘。

最近,共享單車的負面新聞不少。

在海外市場,ofo正在撤出前期進駐的海外市場,單車被以幾十元人民幣的白菜價格處理掉,幾乎相當於賣廢鐵,這與彼時迅速擴張海外市場的情形,可謂天壤之別。

【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在國內市場,無論是摩拜還是ofo小黃車的境遇都不太樂觀。

作為一個深度的共享單車用戶,筆者已經感受到單車行業正在面臨著危機,遭遇難以解決的痛點。舉兩個例子:

北京最高端商業地段當屬CBD和國貿。每天下班,我從第一商城(人民日報社附近)到國貿附近的郎家園做公交,1000米左右的距離最適合做單車。可我發現,最近一個月已經很難找到能用的單車。

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上班時間,樓下總是停著一大片單車,有時甚至擠佔了上班通道;可到了下班時間,單車全都無影無蹤。如果偶爾看到一兩輛,也甭想打開,大多數是壞的。最近幾天,我一路上掃過去,除了掉鏈子的、腳蹬子壞了的,就是車鎖打不開的,一路上十幾臺共享單車,不論是摩拜還是ofo,竟然無一能打開。

當你需要的時候,找不到一輛能用單車;當你不需要的時候,單車堵在路上。

五環外的情況更為糟糕。

晚11點之後,六號晚班地鐵的終點是草房站而非潞城站,距離家旁的北關站,還有近三公里的距離。此時,草房站四個站口聚集了大量黑車拉客。想找輛單車,根本找不到。一路走下去,兩三百米外才有了單車的影子,大多也是故障車或者七仰八歪地倒在地上。走得更遠些,才能找到能騎的單車。

同樣,在火車站附近也很難找到一輛能用的單車,在昌平北火車站一公里之內,都很難找到共享單車,急著趕火車或者剛剛出站的旅客,唯一的選擇就是打黑車。

這時,人們不禁會問:單車都去哪裡了?

【共享單車並沒有解決自行車的兩大痛點】

共享單車最火的那陣子,也正是58速運最忙的日子。

城市交通的人流具有方向性,上班時單車被人們騎到了地鐵站,或者從地鐵站騎到了公司,為了增加單車的複用率,共享單車只能求助速運公司,把單車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顯然,這需要一大筆錢,這筆支出形成了單車企業巨大的運營成本。

此外,單車也沒能解決自行車出行的兩大痛點。

一個是丟失率高的問題

在北京,買過自行車的人大多有過被盜的經歷。自行車鎖在地鐵站,兩天不去取,不管是便宜的28車,還是貴重的變速車,都可能就被偷走。共享單車造價並不低,一般在千元以上,換掉鎖私用的情形並不少見。

地鐵旁和火車站旁的共享單車,可能遭遇更悲慘的破壞。人們出行方案先天具有排他性,打車就不能騎單車,同樣,有單車可騎,人們就不再打黑車。共享單車變相在跟黑車搶生意,但他們能搶得過黑車麼?

趁著月黑風高,把單車扔到河裡、掛到樹上,或者直接塗抹二維碼破壞,真的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

黑車本來就遊離在管理之外,一個地鐵站四個出口,還由不同幫派的黑車把持,草房地鐵站四個出口,曾經被河南、天津、河北和山東四波不同地區的黑車控制,其他黑車都進不來,共享單車又豈能獨活?

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第二是難修理問題

自用單車的另一個問題是,經常需要修理,掉鏈子、車胎跑氣,一個小毛病就要耗費半天時間,北京街頭的修車師傅也越發稀少,修個車還真挺麻煩。

我曾在一條不足一公里的路上,發現不止十臺掉鏈子的共享單車。可見,即便沒人破壞,共享單車在正常使用,仍擺脫不了容易損耗的尷尬。

相比ofo單車,摩拜單車無疑更耐用。摩拜單車用料足,車很重,不容易扔到樹上;摩拜還專門推出一款沒有車鏈的單車,避免掉鏈子的尷尬。但這款成造價不菲,據說高達數千元,出於成本和輕便的考慮,摩拜主流車型還是有鏈子的款式。

和自行車的小修小補不同,被黑車司機破壞的單車,受的是重傷一般很難修復;共享單車又不是私有財產,使用者往往也不加愛護,破損率就更高了。

現在,在共享單車投放巨量的城市裡,比如北上廣深,上千輛的單車墳場無疑是一道扎眼的風景。它在訴說這個帶有公益性質的行業,正在受到巨大傷害,也暴露行業自身暴露的不足。

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共享單車:冰火兩重天】

小黃車要黃了,這是最近多家媒體使用的標題。

最近ofo發佈消息,陸續退出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韓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將撤出或暫停業務。在美國西雅圖,所有ofo單車將以3美元每輛的價格回收,ofo稱不會續約。

ofo收縮戰線的撤退路徑可見一斑。

此外,共享單車行業的資本併購消息一直不斷。美團收購摩拜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有獨角獸支持的摩拜宣佈了免押金舉措,還推出了新款共享電動車,單月增加了千萬量級用戶。不差錢的日子就是舒服。

不只是海外業務收縮,國內的資本併購新聞頻傳,也讓ofo單車的日子並不好過。

ofo小黃車新聞一直不斷。年初阿里巴巴支援的投資,並沒能緩解ofo小黃車的危機。摩拜賣身後,ofo也頻傳賣身新聞,最近的一則是關於摩拜和ofo合併的新聞,人們想象著或許重演當年滴滴和快的合併,成為行業有一個頭部企業的併購案例。ofo不得不多次闢謠,稱自家會獨立發展。

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9月初,美團將在香港IPO,母公司的上市,將成為摩拜有力的支持,至少在短期內不差錢,至少能在美團這個獨角獸的APP上也能擁有入口。

小黃車和摩拜的處境,可謂冰火兩重天。

【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或許從一開始就有問題。

第一個 共享模式本身的問題

共享單車並不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而是比滴滴打車還重的企業。滴滴掌控者全國的出租車和專車資源,卻幾乎沒有任何資產負擔,但共享單車的每一輛車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

滴滴控制的出行資源是個人司機擁有,都格外愛護,汽車價值高但損耗問題,根本不用滴滴品臺操心;共享單車,就像是陽光下的資產 ,誰都可以拿,誰都可以破壞,而維護、修理和運營,都是苦活、累活和髒活,這些成本遠遠不是1、2元使用費用所能負擔。

滴滴做了四兩撥千斤的事兒,而共享單車恰恰相反,做的是千斤撥四兩的累活。

共享單車,不能掉鏈子

第二個 公益性與商業性的矛盾

解決城市交通,尤其是低碳出行,本是當地政府應該做的事兒。共享單車做了政府的事兒,卻沒有拿到相應的資源和支持。比如單車破壞嚴重,卻很少列為交警、志願者的管理範疇,單車企業卻常常因為單車墳場而飽受批評;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缺乏,但政府卻堵住了車身廣告的口子。

每次騎行1元的商業模式是所有長著眼睛的人,都能看到的模式,但共享背後的損耗,可能連很多投資者都理不清頭緒。

在本文結尾,誠心為這個行業和管理部門提幾點建議:

1 共享單車的車身廣告應儘早開放。

單車盈利模式單一,app上的彈窗廣告並不符合單車的騎行場景,車身廣告的口子如果放開,並加以有效管理,單車企業的盈利規模就能翻一倍。共享單車如果倒下,城市的單車交通就會成為瘸腿,至少目前很多使用過的用戶,會非常不便。

2 共享單車行業應該針對場景升級單車

低成本的耐用單車,應該是未來的單車的主流趨勢。共享單車已經擁有很多創新,比如智能車鎖,免拆車鈴,無鏈設計,都降低了單車的磨損率,共享單車應該更為智能,在遭遇破壞時,能夠用攝像頭拍照記錄,進行威懾;使用人臉、語音識別騎行,減少掃碼和輸入數字的操作,提升導航體驗等等,可以優化的細節很多。

—END—

聚焦科技股投資、上市公司點評、跨境資產配置等新財經趨勢。每日一篇深度原創,用真正的互聯網思維解讀財經大事件。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們努力讓您成為理財的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