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扶風人屈軍強


陝西扶風縣,是我的家鄉。“紫萼扶千蕊,黃鬚照萬花”;“晴暉連鳳岫,綠柳界秦川”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在《詩經》中,就有頌揚故鄉土地肥美、苦菜也甜的詩句。扶風縣在歷史上名氣大震,是周原文化的發祥地,是“青銅器之鄉”。扶風二字為官名,取“扶助京師,以行風化”之意,此名始於初唐,至今已一千三百餘年曆史。上溯歷史,女帝神農氏、周人古公亶父等即在此地域活動,秦孝公更於此建縣留下了“美陽”之美名。“眼前景物供清趣,踏遍邱泉尚未休”。扶風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十分豐富,彭祖古蹟、絳帳傳薪、舉案齊眉、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我的家鄉;班昭、班固、馬融、馬超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在此代代相傳。

扶風的歷史影響了我,扶風的文化薰陶了我;

扶風的風情感染了我,扶風的哲人教育了我。

扶風多寺,鳳泉寺、賢山寺、高望寺、興龍寺、禪林寺、大佛寺等等,環拱法門寺,形成了特殊的佛教景觀群。1987年秋天,“從地湧出多寶龕,法門寺古剎更是聲震世界。如今法門寺寶塔聳立,氣頂雲天;寶閣巍然,氣勢雄偉,這裡遊人不斷,僧俗紛至,學者如雲,瞻禮朝聖。法門寺寶物一亮相,趙樸初老人即賦《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出土讚歌》,讚歎珍寶,表達禪思。

扶風城隍廟建築特色鮮明,牌枋迴廊相間,很是大氣;班固墓、馬援墓、織錦臺讓人觸景生情,敬仰扶風前輩之功績。“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西周文化歷史璀璨,在我們縣出土的青銅器豐富多彩,特別是鐫刻或鑄於古代鐘鼎彝器上的古文字----鐘鼎文,有文彩,有意境,十分精美,成為金文書法之最,被後人接踵臨摹。正如林正義詩云:“西周文化看周原,百件青銅成大觀。尊爵觥壺皆瑰寶,金文美奐法書源。”

“有情知望鄉”。扶風,風調雨順,人勤地豐。桃花點山紅,槐香滿村莊。莊稼人喜種麥子,樂栽玉米,兼種豆類,穀子黃色金燦燦,高粱紅面情樸樸,夏日田地流金,秋季豐收溢彩。這裡人質樸厚誠,形象好假兵馬俑,講話就像唱秦腔,與人閒聊,高喉嚨大嗓門,滿臉通紅似吵架一般,一個個都是倔性子,牛脾氣。

扶風風光獨好。晉代王贊有詩道:“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描述了人思念自己故鄉的心情。扶風八景絢麗多姿:飛鳳拱秀,絳帳傳薪,賢山晚照,高望晴嵐,杏林霞彩,柳店煙飛,景福仙壁,法門曉鍾,景、人、史融為一體,彷彿一組新穎的電影蒙太奇鏡頭,精彩耐看。

說起文化藝術,古往今來,扶風更是好戲接踵:社火遊演,十分壯觀;勞動歌謠,悅耳動聽;皮影說唱,轟動鄉里;一個瓦當,就可講一段故事;一副匾額,就會有一段傳說;老人過壽、結婚生子、逢年過節,吃長壽麵,貼紅對聯,寫大福字,鳴放鞭炮,敲鑼打鼓;品中堂書法,賞窗戶剪紙,那民情風俗,那色彩音響,那多樣文化才稱悠遠深邃,此時,我有了“人生遠遊固雲樂,何似在家常看山”的情愫。

許許多多文豪詩人對扶風一往情深,賦詩熱情禮讚----“周原朊朊,堇荼如飴”。

----“半空煙樹有人家,一時登臨日影斜”。

----“法門古寺今洞開,遐邇問名好人來”。

----“路上何人舒望眼,好將淑氣對魚鳶”。

青蓮居士,唐大詩人李白性格豪放,詩風飄逸,曾寫過《扶風豪士歌》,其中有句很名的詩句:“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寫出了扶風人的豪爽與仗義,表達了一種感恩的期冀。我很喜歡這句詩句,起名號為“扶風豪士”,並精心治印一方,勉勵自己扶搖直上,做一名豪放大氣之士。

“百年為客老,一念愛鄉深。”古人這句詩表達了自己戀家思鄉的念頭。如今的扶風,四季如畫,八景迭出,縣城流光飛彩,鄉野春燕翻飛,莊戶人勤勞致富,樓多了,路寬了,人心舒坦了,晚上看電視,聽秦腔,日子美咋啦。

我為自己是扶風人而自豪。

我為自己是扶風人而驕傲。

寫不完的故鄉景,頌不盡的故鄉人,扶風真美!離家三十餘年,日想夜念,由衷讚歎,逢人宣講,筆文歌詠。作為扶風人,歡悅之情難抑,今特賦小詩,謹獻給自己的家鄉----

扶風道上

鳳泉古城景緻美,寶塔雄姿雲霄裡。

千年舍利奇光放,晨鐘迴繞萬方祺。

故里詠唱

美陽道上芳草新,遠愛杏林銘青史。

晴嵐高望五彩出,金風西鳴丹心吟。

題法門寺

關中塔廟如原頭,法門拜佛人長流。

真身靈骨耀吉瑞,古剎聲名震宇宙。

觀博物館

寶閣巍然道古源,舍利佛經顯壯觀。

金匣琉璃錫杖長,富麗堂皇世罕見。

觸景隨感

唐帝好佛六拜迎,璇璣圖案若蘭繡。

手撫跪石雙姣難,朝聖瞻禮百事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