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中國教育報:市中區探索推進綠色教育改革

今天,《中國教育報》七版頭條刊發《濟南市中區探索推進綠色教育改革,追求品質——綠色理念換來更真切的成長》一文,點贊市中區綠色教育改革舉措。

点赞|中国教育报:市中区探索推进绿色教育改革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全國軟式棒壘球U系列錦標賽上,來自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秀山小學的軟式棒壘球隊,一舉奪得五、六年級組全國冠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球隊組隊只有短短4年時間,隊員們來自濟南市市中區南部深山區的一所只有300餘名學生的農村小學。

秀山小學的成功,隱含著濟南市市中區以“關注每一個,瞭解每一個,激勵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教育態度的影子。近年來,濟南市市中區以辦全國一流品質教育為目標追求,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点赞|中国教育报:市中区探索推进绿色教育改革

明確“零起點”教學,杜絕“搶跑”,是濟南市市中區近兩年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第一天,和孩子們一起讀《小阿力的大學校》,開啟孩子們的入學之旅;第二天讀《我是霸王龍》,讓孩子們快速認識好朋友;第三天讀《圖書館獅子》,讓孩子們懂得規則的重要性……開學的第一週,我們用5個溫暖的繪本故事,開啟了一年級新生的入學生活。”濟南市泉秀學校小學部執行校長陳銀萍告訴記者。這是2017年濟南市市中區推出小學零起點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對學前“搶跑”行為說“不”後,學校創新入學教育方式的新舉措。

早在2013年,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局便開始探索推進“零起點教學”工作,2017年開始全面推進。在此背景下,各學校圍繞著“零起點”教學下功夫,聚焦一年級新生的需求,探究科學的操作策略,編制了科學的課程計劃,嚴格落實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效能。

点赞|中国教育报:市中区探索推进绿色教育改革

“以‘零起點’為代表的一系列綠色教育改革舉措,旨在遵循學生髮展成長的規律,還教師啟蒙教育權。”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局局長劉紹輝說,“這背後隱含的是整個教育生態的變革,是對老師‘逼近專業’的目標追求。”近年來,濟南市市中區每年投入500萬元用於教師、校長培訓經費,並與浙江大學等10所高校聯合搭建多樣化教師成長平臺。僅2017年,走出去接受培訓學習的教師就高達7000人次。

聚焦“一生一長”,開展陽光體育,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也是濟南市市中區教育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具體舉措。少年搏擊操、花式跳繩、柔道……在去年5月濟南市市中區承辦的第十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現場展示暨研討會上,市中學子在運動場上的精彩展示,震撼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名體育工作者。

自2015年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聯盟綜合改革實驗區”以來,濟南市市中區通過聚焦“一生一長”,實現了陽光體育全覆蓋;通過聚焦“一師一優”,讓每一位教師專業精進;聚焦“一校一品”,“無差別”整體推進了城鄉學校體育的均衡發展,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學校全員運動會100%全覆蓋。兩年下來,每個學校每場運動會每名學生至少能參加3至4個體育項目,一改過去“少數人跑,多數人看”的狀態。

在學前教育領域,濟南市市中區依託10大幼教集團,從園本課程開發入手,開發設計了以體育健身遊戲為特徵的各類課程100餘項,實現了“天天健身不間斷,園園課程有亮點”。在義務教育階段,則培育湧現出了66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20所新興運動項目特色學校,以及72所體育特色課程項目學校。一年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就提升了5.12%,初中體育學業水平考試滿分率提升了9.6%。

点赞|中国教育报:市中区探索推进绿色教育改革

此外,濟南市市中區還推倒“學校圍牆”,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開闊視野,學習成長。市中區教育局與山東省博物館、濟南市圖書館等10箇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簽約,開發了“相約博物館”區域德育課程,並給每一名中小學生髮放社會實踐護照——《印記》。據統計,全區中小學生每年約有26萬人次走進各大場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每個學生平均3.8次。今年初,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局還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以區域為單位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管理辦法,2018年3月至今,50餘所中小學近3萬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足跡遍佈省內外多個城市。

“今年我們投資4.26億元建設的新素質教育基地即將啟用,基地集合雲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的發展探究,實現‘寬帶+設備+系統+調試+服務’的一體化,將成為全區每一個學子追逐夢想、健康成長的樂園。”劉紹輝告訴記者。

近年來,市中學子斬獲世界級機器人競賽冠軍12項,在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一等獎400餘項,專利申請授權量累計達到7000餘項,獲獎質量、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董國華

- END -

____

______

__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