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週末結束那天晚上,葉子長出了一口氣:自己終於可以上班休息幾天了。這話聽起來有點奇怪,全因為一大家子裡,只有她一個人忙裡忙外。葉子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平時不算忙,但是隻要一回到家裡,自己就像擰緊了的發條,圍著家人忙得團團轉。

這樣的生活,已經過了五六年。家裡的生活不算拮据,但也不怎麼寬裕。雙方家長不是身體不好,就是脾氣不好,基本都幫不上什麼忙。老公又要常年出差,也就更加指望不上。

深夜裡,葉子偶爾一個人在燈下落淚。她也想過一些辦法,但是最後還是選擇隱忍,因為承受不起親人們的眼光和評價。事實上,她只是沒有勇氣留出一點點空間,純粹為自己而活。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責任,無論這種責任是必然還是偶然,是原來就有的還是後來加上的,但是為自己而活和責任無關,你不應該以此為藉口,讓自己在生活裡處處艱難。

如果你等到完成所有責任,才想起那個辛酸的自己,可能臉上早就已經爬滿了曲曲折折的皺紋。為自己而活,就不要等到陌生的未來,而應該把握真實的現在。

這是一個大女人的時代,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早就已經不再是女人的標配,更別提什麼為了老公和孩子單方面犧牲自己了。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越來越多的女人在擔起家庭責任的同時,選擇用共贏思維為自己另闖一番天下。要知道,一個關係健康的家庭,應該擁有清晰的邊界、明確的分工,那種喪偶式婚姻或守寡式婚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女人拒絕和摒棄。

實際上,無論你是否已經走進婚姻,都需要認清這一點:你對自己大方,別人才不敢對你吝嗇;你對自己重視,別人才不敢對你冷淡;你對自己溫柔,別人才不敢對你尖刻;你對自己體貼,別人才不敢對你怠慢。你對待自己的樣子,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映襯出你在別人心裡的高低貴賤。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楊麗萍54歲的時候,有記者問她: " 你是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嗎? " 楊麗萍的回答很直接: "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

三十多年前,楊麗萍還在舞蹈學院學習,當時只練民族舞,拒絕練習芭蕾舞,還為此差點斷掉了生活來源,這在那個年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楊麗萍後來回憶說: " 我感覺那種練習不適合我。 "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所以果斷不練,還自創了另一套練法。後來,她在全國舞蹈大賽上憑藉孔雀舞拿了兩項大獎,從此名揚四海。有人評價說,楊麗萍把一生都獻給了舞蹈,其實倒不如說,楊麗萍把一生都獻給了那個精彩的自我。因為,她只為那個熱愛舞蹈的自己而活。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從出生到成長,每個人都是一路艱辛,早就看夠了生活裡的雞零狗碎。甚至,會因此懷疑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全部意義。

但是,這就是生活的真實面目,你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不可能逃離柴米油鹽。唯一不同的,不是生活的外在,而是生活的內在。也就是說,你究竟為誰而活?你究竟快不快樂?

郝雲在《去大理》中唱道: " 誰的頭頂上沒有灰塵?誰的肩上沒有過齒痕? " 是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但是有的人選擇一路向西去大理,有的人選擇委曲求全對待自己。

如果你現在還活在別人的泥潭裡無法自拔,就把畢淑敏的這句話銘刻在心吧: " 好好愛自己,讓一切變得不同。 "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我的理想是:我在追夢的路上,你在我身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