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起,那時我不夠理解你 "

你聽過海靈格說過的這句話嗎: " 作為兒女,對父母最重要的愛就是全然接納,無論他們是誰,都要接納他們原本的樣子。 " 以前我覺得這句話過於果斷,但現在不了。

小的時候,我們總埋怨家人逼迫自己學習,讓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長大之後才明白,即便當初他們的方法有多讓自己難以接受,但不可否認——他們是真心地想讓我們變得更好。

是我們沒有學會接納他們、理解他們。當我們指責家人對我過於苛刻時,卻從未想過,這已經是他們竭盡全力做到的 " 最好 " 了。

《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劉憲華與大家談到自己5歲開始學小提琴的心理路程。那時候,劉憲華帶著疑問屢次思考過,他的家人是不是不愛自己?不然也不會這般對待。

剛開始他並不喜歡小提琴,也厭惡這種每天猶如完成任務一樣做著同樣的事情,枯燥且乏味。直到16歲那年,他在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10級考試中獲得表彰,他才真正體會到學小提琴的快樂。

他不禁感慨這麼多年來,家人對自己嚴厲對待,原來是一種無形的呵護與愛。何炅問他感謝家人嗎?我看到了他眼神裡的堅定。

你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在你耳邊講著故事哄你睡覺嗎?他帶你去遊樂場玩蹦蹦床,教會你摔倒了要試著自己站起來,與你一起看世界盃,還一個勁兒地在你旁邊說道: " 孩子!你看這個人,把球踢得非常好! "

那個與你一起看電視還笑得跟小孩兒一樣的人,就是平日裡對你非常嚴格的父親。即便再強悍的人,心裡都會有一根軟刺,那根軟刺,就是你。你是他的驕傲,是他的全世界,是他的一切。

足球巨星梅西曾說過,在自己的生命裡,父親既是他的導師、朋友、教練,也是生活中的指導者。對他的父親而言,梅西無疑也是最值得讓他驕傲的一份禮物。

而C羅也同樣對自己的父親有著深厚的感情。2005年9月7日,葡萄牙隊在莫斯科與俄羅斯隊進行了一場世界盃預選賽,C羅表現非常出色,幫助球隊戰平了對手。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當天,C羅得知父親在倫敦一家醫院不幸病逝的噩耗。直至如今,父親一直在他心裡佔據著不可逾越的位置,他認為是父親造就了他,沒有父親,就沒有現在的C羅。

我非常害怕失去家人的痛苦,也慶幸自己還有機會做彌補。這世上有很多愛都表現在不經意之間,最初,我們總習慣性地去埋怨家人對自己不夠好,還沒來得及發現父母對自己的呵護與愛,便喋喋不休地爭吵了起來。

而青春期的時候,父親給我們買文具盒買書包,我們卻嫌棄他的眼光不好,挑的禮物過於幼稚,還責備他送的禮物都是跟學習有關。

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家人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個孩子,一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孩子。

從前的你,過於輕狂過於浮躁,沒有意識到背後那份沉默的愛。

那個男人的手掌因你而粗糙,脊樑因你而彎,面容因你而憔悴,頭髮因你而斑白,只為了看到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不求功成名就,只願福氣安康。

想到這裡,你也許會忍不住想要擁有一臺時光機,回到過去再聽一次父親的話,好好學習,並接納家人的一切,看看那張笑得開懷的臉。

時間雖不能倒轉,但也不要忘了來日方長。從這一刻起,你可以選擇為過去的不懂事做彌補,為過去拒絕學習做彌補。也願你可以成為那個讓他最為期待的你,那個讓他引以為傲的你,那個讓他愛你愛到歇斯底里,即便掏空了也覺得不要緊的你。

也許在處理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時,你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如果你現在已經是為人父母了,那就要用更有效親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給孩子專屬的陪伴。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意說出自己最近剛學到的單詞,並充當 " 小老師 " 的角色教你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