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扇子作為送風的涼友,自兒時起便同西瓜、涼蓆、遮陰的小院一起,成為了我夏暑時節的必備記憶。

幼時常去鄉下的姨媽家玩耍,一把老舊的蒲扇,是農家夏日的標配。

老爺爺坐在自家的小院門口,一邊吃著自己種的西瓜,一邊手搖蒲扇輕送涼風,炙熱的陽光雕刻在老人褶皺的臉上,耳中蟬鳴不斷...

這動人的畫面似是時光靜止,緩慢悠閒,唯有手中的蒲扇把時間左右輕搖。

這是扇子在我的生命裡留下的片刻記憶。一直以來扇子在我的印象裡只是夏日裡必備的送風器物,談不上有何獨特地印象。只是在回憶舊時光的時候,畫面裡的一件陪襯。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但真正地認識扇子,是從偶然看到的“懷袖雅物”四個字開始的。

初識這四字,不知所指何物,只覺得讀起來有些許風雅。遂查閱詞解,方知指的竟是平時不甚留意的扇子。

對於扇子的起源,一直未能有明確的說法,有說來自彼岸的大和民族,對此我個人有所存疑。且不說大和的悠久文化大多習自中唐,但就歷史底蘊而言確實相去甚遠。

在中國的古籍文獻中,對於扇子最早的記錄是源於“伏羲女媧結草為扇成婚”的記載。

傳說上古神祇女媧摶土造人,隨後伏羲制定了嚴格的婚娶之禮。古代女子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舉扇遮面成婚的禮俗。

舜帝制“五明扇”,殷商有“雉尾扇”,戰國有“便面扇”,這些都有跡可尋。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以前,人們使用扇子多以團扇為主。

團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又因其由絲織物製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

像林黛玉、芸娘這樣的安靜女子,手執一把半遮面的小巧紈扇,行止間盡是大家閨秀的溫婉嫻靜。

摺扇是自南北朝以後開始有的。摺扇即趁手又便攜,扇面與中國傳統書墨藝術相結合,風雅好用。因此摺扇也被稱為文人扇,是為揣在懷中的文雅,最合“懷袖雅物”之意。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這是白居易的悠閒夏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灰煙滅,這是東坡先生的萬丈豪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著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氣時拿他出氣。”這是寶玉對晴雯小女兒情懷的成全。

一把小小的扇子,道不盡的千古風流情致。

雙環結成連理枝,舒捲隨人意。半輪秋月明,一片春雲膩。到手時清風陣陣起。

開合清風紙半張,隨即舒捲豈尋常?盈盈一扇間,扇來的是幾許清風伴著詩意。

中國人的精緻與文雅,便是嘆過了紫檀的椅子和雲錦的繁華後,落在這隨手可及的小物上的眼光。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日曬時可遮蔽陽光,行路揚塵時可掩面避穢,扇面的墨寶,詩畫相映,落紅泥纂印,小巧精緻。炎炎夏日清風拂暑,開合之間一派大儒風範。

一把小小的摺扇,便是一種獨屬東方的審美和情感表達。

夏至,夏至,仲夏如期而至。古時人們相贈扇與脂粉,予人度夏。

而今你的手邊是否還藏有記憶中的這把送風涼友呢?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夏至風物:國風,扇之美

本文由爾雅慢生活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