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6年巨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滴滴自誕生以來,便受到業界廣泛看好,用戶暴增;而最近也是多事之秋,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滴滴目前正積極配合多部委的聯合安全大檢查。

滴滴6年鉅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滴滴出行

就在昨天,滴滴創始人程維發員工的內部信曝光

程維透露,滴滴運營6年沒有盈利,2018年上半年淨虧40億人民幣,6年虧損390億。

"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出行業務對應GMV的平均Take Rate約為16%,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公司整體對應GMV的毛利率只有1.6%。"

滴滴方便了大家的出行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相信滴滴公司有底線的公司,有自己的價值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為大家提供出行方便的同時也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滴滴6年鉅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滴滴2018年上半年虧損40億

滴滴公司跟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一樣,前期經歷融資、燒錢、圈用戶的階段,那為什麼燒了390億巨資,卻還能屹立不倒?這大公司的生財邏輯是什麼呢?

2014年至2016年,程維帶領滴滴合併快的、擊退Uber,獨步中國網約車市場。據公開信息,滴滴成立5年來融資17輪,融資總額達200億美元。

截至2017年底,滴滴訂單總量和用戶數分別是74.3億單/4.5億,這兩個數字在2015年底僅為14億單/2.5億。高速增長的GMV背後是訂單量的快速上升。2016年,滴滴日單量從百萬衝到千萬,2017年底日均2400萬,高峰時達到2500萬單。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單量保持在2600-2700萬單之間。2017年12月底,滴滴後臺收到的出行請求最多一天達到5000萬次,最終完成了2500萬訂單。滴滴認為,這證明市場上尚有足夠多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目前滴滴單均毛利5%-6%,滴滴未就該數據予以置評。程維曾在《財經》採訪中表示,美國網約車的毛利率在36%左右,"今天我們並沒有在中國市場把賺錢當成目標,很多錢最後又返給車主和乘客或者投入長期發展當中了,滴滴會長期保持很低的毛利"。

滴滴6年鉅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支出不出問題則不會倒閉

我們倒不如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一般來說,看一個企業是否會倒閉。只需要看兩個條件:而經營是否可以持續,關鍵還是看企業的現金流,一家企業的現金儲備或者未來的現金流入,能否覆蓋目前的開支,包括不限於人工、租金等日常經營支出和利息支出,後續項目再投資等財務支出。

滴滴6年鉅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現金流

支出大於收益不意味著虧損

就像亞馬遜虧很多年,市值依然很高;房地產商欠銀行錢比自己的現金流還多,如果連平衡都做不到,就別想當大企業。

互聯網行業要先做好佈局搶佔市場,有了穩定強大的流量(說白了就是用戶),才講利潤,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滴滴6年鉅虧390億卻“大而不倒”,背後的生財邏輯是什麼?

那麼滴滴怕虧損嗎?

當然不!關鍵就看,你的虧損有沒有人願意為你的虧損買單,你能不能虧的有技術,一路急速變大,由此保持大而不倒,並最終靠"金融"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彼岸。別人玩的是資本遊戲,如果用常見的那套企業運行邏輯,顯然不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