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農產品爲何銷售難?

什麼是高端農產品?個人覺得首要特徵是農產品價格和普通農產品來說高出一截,價格上體現高端後,那質量肯定也得跟上,比如綠色、有機等,符合三品一標(注:三品一標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當然這些都有的話,成本自然就高,那反過來也推動價格上的高企。

高端農產品既然在市場上流通,那自然就有買方和賣方,賣方一般是公司化行為銷售,既然能生產這樣的農產品,但農民也很難辦理相關的證件,為什麼呢?流程複雜啊,更別說做好銷售渠道(商超或專賣店)!那買方又是哪些呢?一般的普通家庭我想很難接受價格相差數倍的農產品,那消費者也就非常明確了,中產或以上的消費者,這部分人群的收入、消費理念、安全健康等等都促使他們對農產品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高端農產品恰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那問題來了,既然有消費者,有生產者,這個市場應該很火才對,那相反為什麼即這樣不溫不火,甚至還有些蕭條?

高端農產品為何銷售難?

超市高端農產品專區

筆者查詢相關的資料,分析了下原因,不外呼以下幾個:

一、信任問題,農產品這快由於這幾年的經濟發展,農產品的一些醜聞也不停的發酵、爆發,比如瘦肉精豬肉,蘇丹紅鴨蛋,雖然這些醜聞還牽連到高端產品,但是多少會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這塊的擔憂,可能一部分這樣的消費者會提出疑問:我吃的說是高端,那是不是也是假的呢?沒有親自到現場檢驗,我能相信嗎?重建信任感任重而道遠啊。就比如蜂蜜市場一樣,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不斷出現,原因在於高端蜂蜜對消費者的來言除了認證還需要哪些?現場觀摩、現場檢測、現場包裝等我想是最後贏得消費者信賴的法寶了!

二、高端農產品需求群體有限,據國外一份報告說明,中國消費者購買力不大,日均消費7美元,美國主流消費者平均每天消費97美元,僅為美國的十四分之一,在7.7億中國就業人口中,僅有大約 11%的中國人口可以被定義為“中產階層”。也就是隻有8000多萬人有消費力,再加之大部分中產還得承擔高房價的壓力,可想而之真正能消費高端農產品有的多少?難怪拼多多之類的平臺能從14到17年,3年內能影響3億人,為什麼?因為價格低啊!

三、高端農產品仍然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雖然有三品一標認證,但大部分人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當然部分生產者了為經濟效益,誇大宣傳,混淆標準等也對消費者造成心理上的陰影。雖然近年來很多廠商建立了可追溯體系,但也只能是飲鴆止渴,

高端農產品為何銷售難?

高端農產品買賣任重而道遠

因為食品供應鏈中包括原料、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那這個體系也就脫節。

哪高端農產品銷售難,有沒有有一個可之有效的應對方案呢?個人覺得有這些方式可以嘗試,比如高端農產品的直銷,讓品牌口碑帶動產品的自然銷售,可能短期內是比較痛苦的,因為銷量會上不去,但是一旦口碑度起來了,那這樣的影響是長期的,不是簡單的廣告宣傳就可以達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