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區塊鏈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上線


全國首個區塊鏈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上線


全國首個區塊鏈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上線

8月17日,中國太保攜手京東集團共同宣佈,全國首個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正式上線運行,並在中國太保“互聯網採購(e採)平臺”試點應用。

“營改增”以來,隨著企業開具和接收的紙質增值稅專用發票數量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企業也面臨著用戶體驗差、發票風控成本高、發票管理效率低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據初步統計,中國太保每年接收發票超過500萬張,每張發票查驗至少需要花費3分鐘,每年發票查驗、認證等花費的直接人工成本超過1400萬元。尤其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於可認證抵減成本的特徵,企業在管理要求上更加嚴格,需確保接收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真實有效、信息未經篡改、不存在重複報銷。京東集團表示,2017年京東集團全年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超2000萬份,按平均每開具一張專票紙張、人工及郵寄綜合成本約10元計算,投入綜合成本超2億元。

在此背景下,中國太保聯手京東集團,在“互聯網採購(e採)平臺”打通採購系統、財務系統、報銷系統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積極探討並落地實施區塊鏈技術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的應用。區塊鏈具備特有的分佈式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流程完整追溯等技術特點,將其應用於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領域,可以幫助稅企雙方在發票管理上實現降本增效。業內專家指出,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可為稅務機關提供交易、物流、資金流、發票流等豐富的涉稅大數據,幫助其實時掌握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部流轉動態,準確追溯問題發票的源頭節點,大幅提升稅務機關稅源管理能力。對企業來說,藉助區塊鏈技術防篡改、可追溯、全流程等特性,一是可以大大降低發票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二是有效防範虛假髮票、不合規發票帶來的違規風險;三是可以整合內部報銷、財務記賬等流程,改善用戶報銷體驗,提升企業財稅管理智能化水平。

中國太保集團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潘豔紅表示,數字化是中國太保實現轉型2.0目標的重要支撐。此次合作的成功應用一方面可以助推中國太保實現採購全流程電子化;另一方面,該項目是首次由開票方和受票方共同合作,攜手在區塊鏈應用於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領域的開創性探索,希望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在財務架構優化及增值稅發票管理方面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京東集團副總裁、企業級業務負責人宋春正表示:本次京東集團與中國太保在區塊鏈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的深入合作,是我們在企業級市場聯合優秀企業進行的一次有意義的創新實踐,在業界首次打通了企業採購中的對賬支付環節,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實現了企業採購全流程電子化的升級。

如果看完文章您覺得有所收穫,希望您能將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看見。

感謝您的支持,工會有你更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