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最得意的一首懷古詩,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稱絕

餘秋雨先生曾說:“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的確如此,我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文人留有大量的懷古詩。懷古詩就是指因登臨古地遊覽、憑弔古蹟,追念往事,觸景生情,抒發感慨而創作的詩。

中唐是懷古詩的繁榮期,出現了大量作品,而且總體水平高。這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劉禹錫,他可稱中唐詠史懷古之冠。劉禹錫的懷古詩多采用七言絕句或律詩形式,如《烏衣巷》和《西塞山懷古》等都堪稱傳世名作。今天我們就來讀一下他的《烏衣巷》。

劉禹錫最得意的一首懷古詩,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稱絕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裡。

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劉禹錫最得意的一首懷古詩,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稱絕

這是劉禹錫最得意的一首懷古詩。本詩借詠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的景象,抒發了一種物是人非、滄海桑田的感慨。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分別描寫了朱雀橋和烏衣巷的現況: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首句寫朱雀橋,以地名直接表現它過去在交通上的重要性,是通向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再以“野草花”襯托朱雀橋如今的荒涼冷落。次句由首句“朱雀橋”牽出“烏衣巷”,既表明此二處地理位置上的關聯,也進一步渲染懷古的氣氛,還為詩句增添了對仗的美感,一舉數得,接著以“夕陽斜”烘托出烏衣巷今日無人問津的慘淡、空寂。詩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野”字,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斜”字,則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野草花”“夕陽斜”反映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

劉禹錫最得意的一首懷古詩,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稱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過去棲息在王、謝豪門雕樑畫棟上的燕子,現在都飛到普通百姓的房子裡去了。這兩句寫往昔此地豪門堂前的燕子,說它們現如今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舊時”兩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舊時”“尋常”兩詞中寄寓了歷史盛衰興亡的無限滄桑之感。

此詩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構思巧妙,語雖極其淺顯,卻自有其深意所在,不愧為千古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