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在釋放孩子天性,其實只是在製造熊孩子

你以為在釋放孩子天性,其實只是在製造熊孩子

我們這代小時候大多接受的管教是比較嚴格的,稍有出格家裡是要“棍棒教育”的。到了學齡,家長也是一再囑託老師要嚴加管教的。所以印象中,我們似乎都是被大人們壓著成長的,偶爾要釋放一下“貪玩”“調皮”的天性,恐怕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於是乎,當我們成了爸爸、媽媽,當“孩子的天性應該被釋放”“孩子就是應該在玩耍中成長”這種論調被提出來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很多家長所吹捧和信奉。細思,其實僅僅是因為那些正是我們小時候想要卻得不到的。

有一次帶女兒去餐廳吃飯,服務員上了兩杯茶,一杯稍滿一些。女兒下意識地拿了滿的那杯。我問女兒為什麼要拿那杯,是不是因為那杯比較滿?女兒低頭不說話,像是覺得自己做錯了。於是我抓住機會跟女兒說:如果桌上有兩杯茶,你應該讓別人先選;如果別人一定要你先選,你得選少的那杯。這是禮貌,更是風度。

我把這事發在了朋友圈,立刻得到了議論。有人說我教得好,有人說女兒懂事,但也有人說:孩子天性如此,不應該盲目加以干涉。

我贊成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但這種該被釋放的天性僅限於孩子純真、好奇、精力旺盛以及無限的想象力。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並告知他生存的自然法則和適應社會的秩序規則,必要的時候要給予適合的約束和管教。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規則、原則、道理,需要很直白地告知孩子,並帶有強迫性地讓他去學會、遵守,即使他短時間內不理解,也要遵循。很多情況下,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諮詢孩子的觀點,沒有太多時間去慢慢給他講道理讓他理解。“短平快”是有效而有益的。

很多家長喜歡把做選擇的事情拿來問孩子,一方面是尊重孩子的選擇,一方面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固然很好,但也分事情。某兒童遊樂場所臨近下班時間,有位孩子還在裡面玩耍。家長詢問孩子:這裡快下班了,你是想再玩一會兒,還是回家?孩子當然說要再玩一會兒。於是,店員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只好無奈地等待著這位孩子玩盡興。在我看來,有些事情,家長是無需詢問孩子意見的。像這件事,家長只需告訴孩子,這裡要下班了,如果你繼續玩會影響到別人,我們該走了。很果斷,也很有效。並不見得這樣就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機會,反而會讓他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應該去打攪和麻煩別人。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絕對的自由和天性解放,只會讓他天性中自私、無規則的一面得到釋放,“熊孩子”就是這些天性自然釋放的產物。我在工作中曾接觸過一位母親,帶著孩子來上試聽課。課堂上孩子滿教室亂跑,根本坐不住。母親嚴厲吆喝幾聲,能稍微安靜一下,過會兒又開始亂跑、亂動老師的教具。課後媽媽跟我說,孩子的爸爸信奉“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認為任何干涉、違背孩子意願的教學都是不正確的。所以在家裡,孩子是個小霸王,除了對媽媽還有點懼怕外,誰都不放在眼裡,家裡長輩、保姆誰的話都不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且沒有禮貌和尊重。

我很難斷言這個孩子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或許殷實的家境能為他築起一道防禦的屏障。但能擋得住他一生要面對的各種磨礪?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前而言,這孩子已經完全符合“熊孩子”的標準。現在不管教,將來有可能被社會管教。

我所從事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釋放孩子的天性。但這種釋放是有原則的,有範圍的,有技巧的。我們可以就一個事物,去引導孩子往多方面去思考,去尊重孩子的意見,去發散孩子的思維,去引導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釋放孩子的天性是一門講科學、講技巧、講道德的學問,絕不是不加干涉地任意放養。

PS:本文收錄於慈溪市滸山街道實驗幼兒園第三期園刊《童年之旅》中,原文標題:《莫把釋放天性,理解成了放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