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子,鴨蛋,很抱歉!小時候,我們的端午沒有糉子!

現在,如果說哪戶人家端午的時候不吃點粽子,那就不是過端午了!如今,粽子的種類各種各樣,端午的活動也豐富多樣,那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過端午的情景了?

記得我小時候的端午,從來沒有這麼多活動,這麼多花樣,不過還是把端午當成一個節日來過,只不過小時候端午節當天從來沒有吃過粽子,所以說,大概我一直過的都是假端午吧!

酵子,鴨蛋,很抱歉!小時候,我們的端午沒有粽子!

小時候,端午節的前夕,媽媽都會準備我們那端午必備的一種食物,"酵子"。酵子,南方人叫"酒釀",是一種以穀物經過發酵製成的食品!我們那邊的酵子有米酵和麥仁酵之分,當然還有一些其它沒吃過類型的酵子!端午節前夕,每家每戶都會根據自家的口味進行製作相應類型的酵子!

我們家比較喜歡米酵,所以,端午前,媽媽會蒸一大鍋米,然後晾乾,把裡面的熱氣散盡!接著媽媽會用酒麴或者新鮮的棗樹葉子混在米中,之後就是把加工過後的米進行密封,放在一床被子裡,讓裡面的米進行發酵!在米發酵的過程中,媽媽要時不時看看米發酵的情況,確保在端午的時候可以吃,如果期間製作失敗,媽媽還要重新來弄!不過,對於已經有著很多年經驗的媽媽而言,失敗是極少有的情況!

酵子,鴨蛋,很抱歉!小時候,我們的端午沒有粽子!

緊接著端午就到了!端午節當天,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活動和表演,但是各家各戶的重視還是很有節日的氛圍的。早晨,媽媽會起來從她那用來醃製食物的大黑罈子裡取出許多鴨蛋,煮熟!趁著煮鴨蛋的功夫,她會把那已將有香氣飄出的米酵端出來,首先盛出來小部分放在大容器裡,然後擺好碗筷,等著我們幾個孩子起床去吃!

在我們搶著吃酵子的時候,爭著吃最大鴨蛋的時候,媽媽會拿著大容器,帶著一碗鴨蛋,去給鄰居送去!因為,在我們那邊過端午時,有著互送自家端午酵子的習慣,這在當時算的上最為淳樸的民風了!也就是這樣,我們不光嚐到自己酵子的口味,更嚐到多家酵子的口味!

酵子,鴨蛋,很抱歉!小時候,我們的端午沒有粽子!

吃完之後,我們小孩子還需要上學,因為在當時,端午節還不是法定假期!我們不是空著手去學校,帶著自家的好吃的,和同學交換,這便是我們小孩子的樂趣!大人的樂趣在於評論各家酵子的好壞,小孩子更關心誰有好玩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

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到當時的那種快樂,端午已經被更多粽子代替,當初的小夥伴也很難聚在一起!在那不算富裕的年代,端午如此也算難得,不過,這種難得再也回來了!如今的端午有著太多不屬於這個節日的東西,被過度包裝,好像再也不是端午了!希望在娛樂化的今天,端午的內涵不被完全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