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契丹意為“鑌鐵”,世代遊牧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可能不少人對於契丹的第一印象還是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劇得來。喬峰喬幫主,為人仗義,義薄雲天。後來證實自己的身份,胸口一個狼頭。可能大家都以為契丹也是狼圖騰,其實不然,他們號稱是白馬青牛的子孫。那麼他們的起源、傳說、興起、遷移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為現代民族?且聽慢慢道來。

契丹屬於東胡種,源出鮮卑,出自鮮卑宇文部。奚與契丹同是源出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為宇文部所控制,是個相對弱小的部落。東晉建元二年(344)﹐鮮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餘落﹐宇文部單于逸豆歸走死漠北﹐其殘部分為契丹與奚。關於奚和契丹的發祥地,目前史學界公認的說法是:早期的奚與契丹居住在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奚人居住在老哈河上游一帶,契丹人則居住在老哈河中下游。奚人居住地向西、向南接漢境,向東、向北鄰契丹。契丹的起源有些神話色彩,據說契丹族的祖先是一頭青牛,有一天青牛在草地上吃草,突然看見一個仙女騎著白馬從天而降,後來青牛和仙女相戀留下了後代,於是契丹族都自稱自己是青牛白馬之後。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國賊安祿山就是以防範奚與契丹為名,養寇自重。同時重金賄賂朝中大臣,諂媚逢迎君王。逐漸掌握平盧、范陽等三鎮節度使,擁兵幾十萬,進而爆發安史之亂,唐朝因此由盛轉衰。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唐時期契丹分佈圖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國號梁,定都開封。從此進入了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軍閥混戰,黎民塗炭。短短几十年更換了五個朝代。缺乏中原軍事壓制的契丹一躍而起。在朱溫稱帝的同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公元916年建國號契丹,是為遼太祖,自此契丹奮發幾百年後終於作為一個王朝登上了歷史舞臺。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不包括西遼)。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部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滅掉了兒皇帝建立的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為帝,是為遼太宗,同時改國號契丹為遼。契丹不斷東征西討,擴展疆土。到宋代的時候,達到全盛。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遼的行政體系遼國的體系大體上是道、府(州)、縣三級。共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遼史·地理志》。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遼國的最大亮點是一國兩制,契丹族依然過著草原部落遊獵的生活,漢民地區實行州縣制度,兩種文化交融、互補,終遼一朝,幽雲地區鮮有反抗契丹族的大規模起義。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西亞地區的波斯和大食,紛紛派使者前來,與遼國交好。因此,唐朝滅亡後,遼國成了西域的實際統治者。西域、西亞、東歐各國都把契丹作為中國的稱呼。正是由於文化和軍事力量在西域的影響,才為後來耶律大石建立西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遼在當時世界文明中的位置

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傳說中十萬只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 遼帝每年都要派人到女真等部落去捕捉或索要海東青,用於春捺捕天鵝。都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遼帝喜歡海東青,同樣的貴族子弟玩鷹也就成了潮流。鷹哪裡來?女真進貢唄。 遼晚期,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腐敗無能,信任奸臣,生活奢靡,加大對各民族的壓榨,人民起義風起雲湧。女真也沒能例外,遼政權對女真的壓榨達到了頂峰。強迫女真年年進貢海東青和侍女,以至於無鷹可捕。最後逼反了女真,造成了契丹的滅亡。難怪有人戲謔之言,遼滅亡就是因為神鷹-海東青。

公元1114年也就是遼天慶四年春天,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金滅遼有三大經典戰役,由於篇幅原因不講細節。一、出河店戰役:遼天祚帝派兵10萬,當時女真士兵是3700人,雙方比例為1:27。女真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女真各部爭相來投,軍隊達到萬人。二、黃龍府之戰:黃龍府是大遼國庫所在,影響遼的經濟命脈。女真的戰法是圍點打援,此戰契丹潰不成軍。女真得到擴軍必須的給養和財物。三、護步答岡之戰:公元1115年遼天慶五年,國庫有失,朝野震動。遼天祚帝傾其所有兵力70萬,阿骨打士兵是2萬。金遼雙發進行戰略決戰。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此戰,阿骨打殲滅遼軍數萬,遼國主力損失慘重。自此,遼元氣大傷,帝國存在的時鐘開始的倒計時。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金滅遼示意圖

公元1125年遼天祚帝在西京被俘虜,遼王朝滅亡,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這個時間長度其滅亡符合王朝興衰週期規律。中原王朝一般也不會超過三百年。各位別急,下面就是小強變身的時候了,契丹餘部建立西遼、東遼、後西遼等政權。(北遼和後遼存在時間較短不予介紹)。

西遼:公元1132年,遼貴族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魯朵。西遼曾一度擴張到中亞,成為中亞強國。西遼帝國,稱霸一時,最鼎盛時面積達到350多萬平方公里。。最後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歷三世三帝二後,享國八十八年。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西遼

後西遼:中亞西遼政權崩潰後契丹貴族在波斯東南部地區建立的一個小政權。1218年,西遼被蒙古滅亡。1224年,西遼將領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遼臣民逃亡到伊朗起爾曼地區建立了一個完全伊斯蘭化的政權—“起兒漫王朝”。我國的史書上又有稱之為後西遼或西契丹的。公元1309年被蒙古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所建立的伊爾汗國所滅,享國85年。後西遼也是最後一個契丹政權。如果從耶律阿保機916年建國開始計算,已經將近四百年。

東遼:在金末元初時,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所建立的反金附蒙古的政權。1211年,金朝與蒙古爆發野狐嶺會戰一役,金朝精銳盡沒,衰敗已見端倪。金主對境內遼代遺民契丹人心存疑慮、戒備,恐其與蒙古人呼應。故下令境內各地凡有契丹人居住者,須以二戶女真夾一戶契丹。契丹皇族耶律留哥當時正是金朝北邊千戶,聽令後大怒。於是他趁金國上京、泰州守兵調防之機,於崇慶元年(1212)在隆安、韓州一帶揭竿而起,號稱義軍,正式反金。周圍被金國壓迫的百姓紛紛加入。不及數月,起義軍已成氣數。與耶的合兵後擁眾十餘萬。耶律留哥自立為都元帥,以耶的為副,威震遼東。反金自立,1213年稱遼王,史稱東遼。東遼長期受蒙古影響。1269年,忽必烈滅東遼。

打不死的小強-契丹

東遼

如有疏漏,歡迎斧正。我是縱橫歷史帝,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