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在山東

青島篇


2016年的初秋,我背上行囊,踏上離家兩千餘里的求學道路。那時候啊,真是沒見過大世面,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來到大都市。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而青島,對我來說意義就更重大了,這畢竟是我即將生活四年的地方。我仍然記得坐飛機時從上空俯瞰青島,美。不僅美,還大。

現在是2018年的初秋,我來這兒已經整整兩年了。前兩天剛帶朋友來玩。自然第一天的路線就選擇了八大關到棧橋沿線。畢竟棧橋算是青島的地標。朋友第一次見到海,正如我第一次來青島看到海那般激動、興奮。我想這隻有像我們一樣從沒見過海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如此這般心情。這是從小就看過海的人所感受不到的。


南方人在山東


這次再遊八大關,選擇了另一條路走進去,路線不一樣,沿途的風景自然就不一樣。此時的八大關雖不及深秋時節那般楚楚動人,卻別有一番風味。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大樹,不用仔細鑽研也能得知它年代久遠。陽光透過枝頭直射進來,或明或暗。繼續往前走,你會看見那片蔚藍的海域,在陽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美麗極了。走到沙灘跟前,脫下鞋子,讓腳自由自在的去感受每一粒沙子的觸碰。慢慢的,你會不由自主的走到海水跟前,嘗試著用腳去試試海水的溫度,剛好。和著海水的清涼,沿著海岸線一直走,所有的煩惱都會被拋之腦後。這就是八大關獨特的魅力。

來青島玩的人應該沒有沒來過棧橋的,走在棧橋上,感覺像是置身於海面中央。如果有興趣,可以乘坐遊艇,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馳騁飛翔。棧橋上空翱翔的海鷗更應稱為棧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深秋時節,大群的海鷗會在棧橋上空來回飛翔,遊客們手裡的食物是緊緊吸引它的大餐。海天一色,海鷗飛翔,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動?

看夠了海,不妨去大學路走走,這一路上有許多名人故居,建築也挺有特色,還有許多吸引年輕人的精緻的咖啡屋。在大學路與魚山路的交叉處拍張照留念,這在青島的旅遊旺季時還得排隊等候呢。往上走,就可以看見海大的校門隱藏在一片鬱鬱蔥蔥中,不禁發出令人唏噓的感嘆,果然,名校的風格就是不一樣。再往上不遠處就是小魚山公園了,這才是我們此次的目的地。買完票進入公園,可以隱隱約約的看見右側整整齊齊的紅瓦綠樹,不過這可不會讓你滿足。


南方人在山東


進入閣樓三樓,這是一片新天地。此刻,所有的美景都在你眼皮底下,真正的感受什麼叫做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不遠處第一海水浴場在藍天白雲紅日的映射下發著光,人們歡呼雀躍爭先恐後的下海。放眼望去,儼然一幅醉人的畫。再看看周圍,整整齊齊的房子,紅的瓦、綠的樹。誰說紅配綠賽狗屁,他大概是沒見過此景!沿著三樓走一圈,我竟然發現自己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般美景。大概只能說我所看過的風景中它是最美的。

待到暮色降臨,再領你去五四廣場走走。去五四廣場得早一點,最好是天快黑的時候,不然到了七八點,那可是高峰期,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五四廣場其實也就是一個廣場而已,它真正不同於其他廣場的地方在於它有歷史,古往今來,人們總愛去具備雄厚歷史淵源的地方去緬懷古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一抹紅格外吸引人的目光,那就是五月的風。人們迫不及待的去它跟前合影,擺出各種姿勢,為旅行增添一抹亮色。沿著五月的風往前走,不遠處就是奧帆中心,那一排排迎風飛舞的各個國家的國旗在向你招手,去吧,去看看總不會留下遺憾。

此次帶朋友來遊玩,她很盡興,我也是。很久沒有這樣利用空閒的時間來領略青島的美,但它一直就在那,美得張揚,美得令人心動。


南方人在山東



青島,在我心中,它已然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從遙遠的南方來到這北方,從偏僻的大山深處來到這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祥和之地,一切都讓我欣喜若狂。我深深地臣服於這上天的恩賜,它是大地的寵兒。多年以後,我想,再也沒有能讓我如此眷念的地方。或許,什麼時候我還會再來,那時候也許只能是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在棧橋邊喂喂海鷗,去石老人海水浴場玩玩沙、在大學路的某家精緻咖啡館裡坐坐、站在小魚山公園的閣樓上俯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美景、夜晚去五四廣場,在五月的風面前留個影、去奧帆中心看國旗迎風飄揚。此生足矣。

濟南篇


或許,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南方人在山東



第一次去濟南,是在前年的端午節,和幾個舍友一起去玩。去之前我們首先把遊玩的攻略做好,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地可都是濟南所獨有的,自然要前去領略一番。由於端午節的原因,到處都是人滿為患,摩肩接踵。這不但沒有減滅我們遊玩的心思,反而激發了我們鬥志昂揚的遊玩熱情。

濟南應該算是一座老城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大街小巷。芙蓉街、寬厚里美食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曲水亭街古老的街道兩旁住滿了許多老人。濟南的人也很好,客棧裡看似冷漠實則善良樸實的大叔、滴滴司機一路上熱心的為我們推薦去哪裡玩比較好,哪裡的美食值得品嚐、小吃店裡溫柔的阿姨親切的端上份量滿滿的可口飯菜。濟南可真是一個人美景美的風水寶地。

猶記得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其中皇上與夏雨荷那段大明湖畔上悽美的愛情故事也被廣為傳頌。便想來看看這大明湖畔到底有何魅力,一來便深陷其中。湖畔旁的垂柳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微風吹過,湖面上蕩起一陣漣漪。

不禁和朋友談論,這本該是江南所特有的風景,到了這遙遠的北方竟也絲毫不遜色,倒多了些豪放的氣質。


遊船在湖面上緩緩的划著,遠處傳來遊客們爽朗的笑聲,隔著半個大明湖我依舊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悅,笑容不禁溢於言表。橋上的行人拿著相機在專注的拍照,小孩們臉上的笑容比嘴裡吃了蜜還甜。我多想是這湖邊一個小小房子的主人,半天坐在門前觀望來往的遊客,傍晚邁著小步哼著小曲在湖邊走走。

山大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夢,走進山大老校區,著實被這種濃厚的氛圍所包圍,路旁粗壯的老樹記載著它悠久的歷史,斑駁的老牆述說著它過往的輝煌,來來往往的大學生談笑風生,意氣風發。大學該有的樣子它都有。就這樣靜靜的坐在亭間,一個悠閒的下午便過去了,彷彿這個下午我也是一名山大學子。

聽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得去它的博物館看看。此次也是慕名而來,畢竟山東可是孔子、老子故里,這裡傳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

一踏進山東省博物館,就被深深的震撼了。迎面而來的是寬敞明亮的大廳,一層層錯落有致的階梯,那是通往知識的殿堂吧,廣闊而又莊嚴。特別喜歡博物館的規劃,按順序標註每個展廳所展覽的東西,方便前來參觀的人能快速便捷的找到想要參觀的展廳。最令我震撼的是非洲野生動物遷徙廳,裡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應有盡有,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與心靈的震撼。到了博物館才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到山東文化為何如此悠久。


南方人在山東


泰安篇


也許,你也想來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

沒去過泰安市裡,在泰安火車站下車後便直奔泰山腳下,那是下午六點整。買完票後便滿腔熱情的準備上山。沿途看見許多遊客雙手拄著柺杖在賣力的爬山,甚是好奇,問了他們才知道,爬泰山需要好幾個小時,登許多階梯,買根柺杖會方便許多。便又和朋友折回來一人買一根柺杖正式開始了我們的登山之旅。


南方人在山東



沒有爬過泰山的人大概不會清楚,在登山的過程中你需要有多大的毅力與決心。尤其是在沒有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海拔一千多米、階梯很陡、遊客超多、越往上海拔越高,風越大。實在是被風吹得受不了,在小攤販那買了件軍大衣緊緊地裹住瑟瑟發抖的身體繼續往上爬。從下午六點一直爬到凌晨一點,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此時的我們已經是筋疲力盡、渾身無力,身體狀態達到了極限。沒有人知道這七個小時我們是如何度過的,還好有同行的小夥伴。每每有人想要放棄或累爬不動時我們互相加油打氣、互相攙扶。就這樣,我們幾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小女孩齊心協力的登上了泰山。

別以為登上來就完事了,現在是凌晨一點,日出時間是五點左右。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想辦法度過剩下的四個小時,在這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頂上。當然你可以住賓館,價格自然是不菲的。對於我們幾個窮苦的大學生來說,這根本不是個選擇。此時山頂上開始湧上一批又一批的遊客,他們也在焦急的尋找一個合適的地兒來獲取短暫的休息。可這山頂上大多是迎風口,大風一陣一陣的吹來,直教人直不起腰來,無奈之下眾人狠狠地裹緊軍大衣就地躺下。

見此情景,我們也只好互相依偎著蹲在地上。希望時間能快速的過去。

選擇夜爬泰山的人大部分是為了看日出而來,所以我們必須得提前動身去佔據看日出的最佳位置。五點一到,我們一個激靈就爬了起來,興奮地跟著人流前往看日出的地點。在焦急的等待了半個多小時後,太陽終於露出了它那嬌羞的臉,紅紅的,很是可愛。瞬間感覺身上的疲憊一掃而空,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我們也是時候該下山了。等到下山才發現,下山比上山更恐怖。


南方人在山東


上山的時候只覺得累,只想著繼續爬就一定會到達山頂。在下山的過程中可不這樣想,尤其是到了南天門之後,你往下一看,十八盤一直蜿蜒到看不見底的階梯,十分陡峭。加之下山的遊客很多,我生怕別人一個不小心滾下去會殃及到其他下山的人。每下一級階梯我都提心吊膽,小心翼翼的貼著邊走。等走到了中天門,實在是沒有更多的精力了,我們一致同意乘坐大巴車下山。

花費十餘個小時,只為了看一場日出,值得嗎?當然是值得的。此次泰山之行,不僅看了一次完美的日出,更多的是在登山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戰勝了自己。我深刻的體會到意志真的是一個人所應具備的東西,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在登山過程中,和小夥伴們一起相互鼓勵,互相扶持,更是見證了友情的可貴。儘管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個個都是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我們依然把這一旅程視為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南方人在山東


還去過山東很多的地方,但山東的故事遠遠不是我能夠說完的,需要你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去感受,去領略,去挖掘。未來的兩年裡,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去曲阜看孔子,去臺兒莊看紅軍,去煙臺看雪……

待我回到我的故鄉南方時,我能說我去過北方,我曾在山東待了四年。

  • 梁書虹
  • 青島大學大三學生
  • 校園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