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監測,這五大誤區要避免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自我監測血糖的習慣,自我監測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糖波動,定期的自我監測血糖,可以隨時瞭解自己的病程,及時的調整治療方案,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大的意義。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監測時容易走進誤區,如果不及時的瞭解改正,反而會影響糖尿病的治療,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糖尿病自我檢測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糖尿病的自我監測五個誤區

誤區一、不定期到醫院測血壓糖尿病患者要進行自我監測與管理,首先要觀察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情況症狀、全身乏力與否,還要定期檢查心臟的大小、節律,下肢情況,有無浮腫,眼底是否有問題,是否有皮膚潰瘍等。

一些化驗指標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監測自己的情況,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測血糖,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血糖監測瞭解血糖濃度,可以幫助患者隨時調整飲食、運動及判斷療效。

病情比較穩定、血糖控制比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個月可以監測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後的餐後兩小時血糖、夜間血糖,每次監測一種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監測空腹血糖,隔幾天後再監測早餐後血糖,再隔幾天監測午餐後血糖。每個月共監測 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I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島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則要增加監測次數,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監測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後兩小時、睡前、夜間一兩點鐘。病情穩定後可以逐漸減少測定的次數,一般一週測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監測血糖外,瞭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情況對於監測糖尿病是否對患者造成了更多損害也非常重要,因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壓升高,進而對心血管、心臟造成損害。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正常血壓值為130/85毫米汞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血壓計有一定誤差,測量效果不如醫院常用的水銀柱血壓計,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醫院測量血壓。

誤區二、不定期測糖化血化蛋白

除了血糖、血壓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監測的項目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監測也很重要,但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這些監測必須要到醫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穩定地反映人兩三個月以來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體內葡萄糖代謝的情況。根據化驗結果,醫生能判斷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適,運動是否得當,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給患者調整治療方案。

此外,還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監測的化驗指標也只有醫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雖然都有相應的試紙,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難做到準確。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是否存在早期的輕微損害,一般1到3個月要檢測一次。已經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監測頻率要更高,這一指標精確的測定只有在醫院化驗室才能進行。尿酮是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這一數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現酸中毒導致昏迷。因此,在持續高血糖超過13.3時,就要到醫院做尿酮體檢測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比較正常,就不願意測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測的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只能代表血糖當時的情況,而不能反映一段時間裡人的總體血糖情況。因此,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還是非常重要的。

誤區三、血糖高低僅用家用儀器

家用血糖儀是在指尖採血,測的是毛細血糖。這種監測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尤其是當患者的血糖值過高甚至(家用)血糖儀不能讀數時,情況就比較危險了,因此要儘快到醫院取靜脈血進行檢測,必要時還要查酮體,及時進行治療。

在血糖儀的使用上,首先要學會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當導致測定結果不準確,浪費試紙。

誤區四、早起測空腹血糖吃藥

專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堅持每天早起後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藥物,因此即使要測空腹血糖,也習慣了早起按時吃藥。然而這會影響血糖值,因此空腹測血糖前千萬不要吃藥。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複查血糖的日子裡還要注意保持一貫的生活和服藥習慣,不要故意少吃東西或不吃降糖藥,這也都會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影響到病人的治療。檢測的前一天晚上10點後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別吃太油膩的。糖尿病的控制關鍵是要“管住嘴、邁開腿”。

很多糖尿病患者習慣經常到餐館飯店去“打打牙祭”。專家指出,餐館的飲食其實很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因為一般餐館做的菜,不但熱量比較大,而且大多油、鹽、糖比較多,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都是大忌。

誤區五、運動前不測血糖

除了飲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也很重要,也就是“邁開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適當活動,卻忽略了對運動前血糖的監測。事實上,血糖低是不宜運動的,否則可能暈倒。

此外,運動中一旦出現頭暈等低血糖症狀,也要立即停下來;必要時還要及時服用一些糖來使血糖達到正常值。一些公園裡專門用鵝卵石等鋪設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歡在上面走以按摩腳底、促進血液循環,有的人甚至喜歡赤腳走。不過這種保健方式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腳部保健,而走石子路會增加糖尿病患者腳部破損的幾率,增加他們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險。此外,運動時為防止腳部出汗太多,專家還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腳趾間夾上棉花等柔軟、透氣、有彈性的物品,防止過度摩擦或腳趾疊壓。

糖尿病自我監測的四個注意問題

1、如何確定血糖監測的時間和頻率

這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需要來決定。對於血糖控制比較穩定的患者,血糖監測的間隔可拉長一些,可以1周測定一次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每隔 2~3周安排一天測定全天7個點的血糖譜:即三餐前及三餐後2小時和睡前血糖,必要時還可加測凌晨3點的血糖。但對於近期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則需根據病情增加監測頻率,有下列情況時應加強監測:

①使用胰島素(尤其帶胰島素泵者)治療的患者。

②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

③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④有低血糖發生的患者。

⑤藥物更換或調整劑量的患者。

⑥妊娠期的患者。

⑦各種打亂平時常規生活的情況如:生病、手術、外出、激動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要進行隨機血糖監測。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運動前後和飲酒之後容易發生嚴重低血糖,這個時候檢測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駕車外出前也應檢測血糖,因為低血糖狀態下駕車是非常危險的。另外,病人在感冒發燒、情緒波動、自我感覺不適時也需要加測血糖。

2、不同時點血糖監測的意義

檢測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於發現低血糖;檢測三餐後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降糖藥是否合適;檢測晚上睡覺前血糖,有助於指導加餐,防治夜間低血糖,保證睡眠安全;檢測凌晨1~3時的血糖,有助於發現有沒有夜間低血糖,明確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3、自我血糖監測的注意事項

(1)家用血糖儀應定期到醫院或售後服務點進行校正核准,特別是當血糖監測結果與病人臨床症狀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不符時,建議抽取靜脈血測定血糖。

(2)當近期經常出現低血糖時,最好監測餐前血糖和夜間血糖;而當近期血糖常常較高時,應該監測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血糖升高的程度。

(3)隔一段時間在某一天的不同時間測血糖要比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監測血糖效果好。因為前者更容易反映出一天24小時中血糖的變化規律,而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時間測血糖,您總是不知道一天中其它時間血糖水平控制如何。

4、關於血糖監測的幾個基本概念

(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時以上,早餐前採血測定的血糖值(一般不超過早上7時)。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是餐前血糖,不能稱為空腹血糖。

(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

(3)餐後2小時血糖:指早、中、晚餐從吃第一口飯時計時後2小時測定的血糖。

(4)隨機血糖:一天中其他任何時間測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溫馨提示:血糖的自我監測可以準確、全面、隨時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況,為指導糖尿病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用藥調整提供科學的依據,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患者要堅持定期自我監測血糖,做好相關的記錄。如果只根據一次血糖的監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堅持自我監測血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