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攝影:Wu I-Lin,(臺灣)環球旅行攝影師

我國東北與日本交流最為頻繁的地區並不是日本本島,而是最近剛發生地震的北海道。比如北海道的札幌市、夕張市、旭川市都與東北的瀋陽、撫順、哈爾濱結交為友好城市。雙方無論是在經濟、資源、旅遊上都有著多個領域的合作和交流。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再從地理位置上看,北海道位於日本北面,靠近我國東北,有著日本“東北”之稱。但談到雙方旅遊業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北海道面積為8.3萬平方公里,我國東北面積是152萬平方公里,東北是北海道的18倍多,而作為我國曆史上曾經最發達的地區,今天的東北經濟早已落後沿海地區,甚至連中部地區經濟也不如。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而北海道的經濟總量卻遠遠高於我國東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比較,你會發現產業結構調整,能夠為一個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上個世紀北海道與東北一樣,主要以農業和工業為主,到了七十年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北海道逐漸轉型發展第三產業,集中資源發展旅遊等相關服務業。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到80年代左右,北海道的旅遊業就已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併成為亞洲最熱門的旅遊觀光地區。在90年代臺灣、香港、澳門、廣東出境旅遊最多的目的地,便有北海道。去北海道玩什麼呢?看雪!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是的,早在幾十年前日本的雪鄉文化就開始打造。但北海道旅遊業取得成功的並不是因為時間早,也不是因為自然生態資源有多麼世界獨一獨二,在我們看來其成功之處還在於健全的服務業。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近幾年我國東北旅遊業嶄露頭角,依靠著自然風光,東北文化吸引遊客無數,但一直以來黑龍江、哈爾濱、吉林各城市的旅遊一直無法擠進前10。2017年瀋陽排在東北第一位,在國內也僅排在14位。


地震前,日本是如何把北海道打造成日本旅遊“小東北”?


而圍繞東北雪鄉宰客、遊客安全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低口碑的服務或許是制約東北旅遊業最大的問題所在,僅一個雪鄉事件,就導致東北口碑形象崩塌。在與日本北海道幾十年的交流中,東北顯然並沒有學到北海道的精髓之處,錯過了其旅遊業發展黃金時期。事實上不止是東北,包括中國各個城市、區域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超過1.3億人次,這裡並不只是因為國外的風景多美,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不堪國內的旅遊混亂現象,選擇性價比更好的出境遊。

不過出國有風險,正如北海道發生地震一樣,只要做好旅遊業,相信還是有很多遊客更愛在自己家門口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