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我離買房越來越遠了?高房價正吞噬年輕人的未來


為何我離買房越來越遠了?高房價正吞噬年輕人的未來


面對畸高的房價,年輕人再也不敢談論理想,他們的未來正一步步被殘酷的現實吞噬,但這又好像是無法避免的時代宿命。

1

以前的全款,現在的首付

自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的房價已經歷經三輪暴漲,榨乾了幾代年輕人的血汗。

第一輪是2003-2005年,一線城市炒房情緒開始覺醒,推動房價上漲。這一輪漲幅達到50%。

第二輪是2009-2010年,為了刺激受次貸危機影響的經濟不景氣,“四萬億”救市大水漫灌,一二線城市房價急劇上漲,這輪漲幅更加驚人,直接翻倍!

第三輪是2015-2018年,在“去庫存”、“棚改貨幣化”的引領下,新的一輪暴漲重新啟動,由深圳放開調控開始,接著一線城市全面相應,進而漫灌到二線,直至全國普漲。正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房價全部翻倍之後,關門打狗式的速凍政策隨之而來。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50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出臺了限購政策,實施限貸、限售的城市更是上百個,再配合上限制離婚購房、限制企業購房、限制公寓購房的政策,熱鬧的市場急速冷凍,企圖以時間交換空間,換句話說就是讓房價不要漲得太猛,慢慢漲上來。

在利用房地產拉動全國經濟增長,誘發房價暴漲之後,政府為了遏制財富向個人轉移、為了今後還可以繼續使用這把“夜壺”,政府開始主動限制,並且提出“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但這就像是吸食海洛因,在引誘你上癮之後,任何嘗試過一次的人,估計一輩子都很難戒掉!

最可憐的是來不及上車的那幫人——“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資料齊了、錢到位了,來看樣板房了,不好意思,開盤售罄了!

有錢了,可是房源沒了;

有錢了,學區房變成了郊區房;

有錢了,首付變成了車庫;

有錢了,每月的房租也跟著漲起來了……

2


樓市越調控,價格就會越貴

中國房改20年,樓市調控如果從2003年出臺的別墅用地禁供令開始算起,也有15年了。但是,歷次調控過後,房價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下降,反而是在階段性的下跌後,頻繁迎來報復性反彈。用通俗的話來說,房價總是在曲線上漲!

就像網友調侃的“調控不調不漲,越調越漲”“深圳一手房價環比下跌6元,再等幾百個月可以買房”“iPhone X首次瘋狂調價,幅度比深圳房價還猛。”

2018年初,中國社科院公佈的全國城市房價排名中,53個城市房價過萬,其中一二線城市24個,三四線城市29個。2018年一季度,全國200個縣城新建商品房銷售均價已經超9000元/平。


為何我離買房越來越遠了?高房價正吞噬年輕人的未來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平攤到每個月,即月入2605元。請問一下,全國人民平均才這麼點工資,要買平均高達9000元/平的房子,是不是有點扯淡?

換言之,中國房價高,買房難,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段子表達的不僅是網友對現狀的不滿,也是集體的迷茫,更是弱勢心態和輿論審判。

各地搖號搶房的新聞,總是撥動我們敏感的神經。不管是成都7.4萬人搶1056套房,中獎率1.4%;杭州11927人搶404套房,中獎率3.4%;還是深圳500萬誠意金,666人認籌,凍結資金33.3億元,搖號現場非常火爆,167套房源被搶購一空。

這張購房者蹲著等搖號的圖片,當時刷爆了朋友圈。


房價越調越漲、萬人搶房的怪圈,不正說明房產才是這個社會最稀缺、最搶手的資源?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越限制越珍貴,越限制越要漲。

任志強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他說“每次都有人問我,到哪兒賣房子?我說你真傻,政府其實已經告訴你在哪買了,他在那兒使勁壓著,不壓著不就漲了嗎?”

3

房價上漲的元兇

先拋結論,其實房價上漲的元兇就是現行的土地制度,這是房地產無法擺脫國家支柱性產業的根本原因。

因為現行的土地制度是單一渠道、單一主體的土地壟斷供應模式,根本不允許土地在市場中自由流動和交換,這就造成了土地的供求和配置關係成為了完全背離市場經濟的存在。土地供不應求,房子奇貨可居,房價持續上漲。

其實要想房價下跌很簡單,最起碼有兩種思路:

➤一是放開土地管制,擴大土地供應,允許集體土地入市。擴大了房源供給,緩解房源供不應求的局面,房價自然會降低。

比如深圳市的房價一直受到全國矚目,但是其實深圳市1000多萬套房子中的600多萬房子都是歷史遺留問題的村委小產權房,如果把這些數量龐大的小產權房按照一定模式(比如綠本轉紅本),那麼深圳的房價馬上就會下降!

➤二是加重炒房成本,比如將二套房的房地產交易稅費直接翻倍,一旦稅費超過了房價的預期漲幅,就相當於給炒房者帶上了腳鐐,炒房行動立馬戛然而止。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政府不拿這兩樣開刀呢?

原因很簡單,以土地財政為主、房地產交易稅費為輔的兩大財政來源佔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在面對地方政府鉅額赤字、養老基金虧空,政府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就是無法擺脫,更不願意擺脫的支柱性產業。所以,土地供應就成了政府必須牢牢抓住的財政來源,只有住宅用地稀缺,用擠牙膏的方式供應土地,高房價才能一如既往地維持下去。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提高炒房稅費,而代之以樓市調控讓市民限量購買就更加好理解了,一邊平息民憤,一邊以時間換空間,讓房價緩慢上漲。畢竟房價崩盤,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

很明顯,所有調控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打擊房價,相反恰恰是為了保護房價。每一次調控,或許都是等待下一輪的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