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正紅|長壽教授鄭集的養生經

著名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抗衰老學的奠基人鄭集先生,生於1900年,終老於110歲。鄭老之所以能既壽且健,是因為他有獨特的養生經。

鄭老認為:“要想長壽,就得科學地飲食起居,不要違反自然規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開,心平氣和了,身體才能健康。”鄭老起居有節,每天早上6點醒來後,花15~20分鐘做“床上操”,從頭皮至腳趾按摩一遍,以舒筋活絡。梳洗罷,做一套自編的“綜合保健操”,也是15~20分鐘。上午工作幾小時,12點準時吃午飯,午餐後睡1~2小時,下午讀報2~3小時,晚飯後靜坐或散步約半小時,用熱水泡腳後,9點準時入睡。平時每當感覺疲倦、感冒和不適時,馬上臥床休息。這些習慣堅持了幾十年,即使是大年三十晚上,他也是按時入睡的。鄭老說:“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恆。像我這樣的生活規律其實不難養成,貴在堅持。”

作為營養學家,鄭老的用餐以“三低”(低脂肪、低熱量、低糖)“二足”(足夠的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容易消化為總則。鄭老獨創的“長壽菜單”是:起床後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早上喝一杯牛奶,吃一碗用5顆紅棗、3顆桂圓、20顆枸杞子一起煮的羹,還有一小塊蛋糕;中午三菜一湯,黃豆炒瘦肉絲、涼拌苦瓜、清炒生菜、西紅柿嫩豆腐湯,再來碗很稠的粥,裡面放一點赤豆、山芋;晚飯是藕粉、包子、麵條、餛飩之類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時是煎雞蛋餅。

鄭老從來不去想“老”這個字,保持著年輕的心態。他常對友人說:“要忘掉你的年齡,積極進取,老有所為,讓生活多姿多彩。”鄭老有許多業餘愛好,他自50歲開始喜歡園藝,怡然自娛,還自己設計了幽雅的庭園景觀。60歲起喜愛古典詩詞和健身鍛鍊,70歲以後特別愛好外出旅遊,79歲第九次上黃山時,仍然堅持爬上1800米高的天都峰。他在《十上黃山》詩中寫道:“老來遊興尚未衰,五嶽四山猶掛懷,此生偏把黃山愛,不惜衰頹十次來。”鄭老還把旅遊分為淺遊、深遊和神遊,認為旅遊不能停留在一般的遊山玩水上,而要從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是他獨到的見解。鄭老說:“且喜老來健,尚無頹廢姿。天如假我年,還將再著書。這就是我一個百歲老人的追求。”

鄭老認為,養身先要養心,要有好心態,心平氣和才能身體健康。人要健康長壽,最主要的是要保持身體代謝運轉正常,讓身體的衰老過程按照遺傳基因安排的自然規律進行。他的座右銘是“勿求長生草,世無不死藥。只應慎保健,攝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寬體常適。”鄭老曾自創健康養生十訣:思想開朗、樂觀積極、情緒穩定;生活有規律;堅持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休息和睡眠;注意飲食衛生、切忌暴飲暴食;嚴戒菸、少喝酒;節制性慾和不良嗜好;不忽視小病;注意環境衛生、多同陽光和新鮮空氣接觸;注意勞動保護、防止意外傷害。

在這十訣中,樂觀居首,鄭老認為要爭取做到心平氣和、笑口常開。多年來,鄭老一直保持樂觀開朗,從來不為不稱心的事發愁。他說:“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傷心事和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有放寬胸懷、治癒內心創傷的能力和抵抗不良情緒的能力。”

對於生死之事,鄭老早已看得通透,每次與朋友們談及生與死時,他都會用自己寫的《生死辯》來回答:“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僅朝夕。壽夭雖各殊,其死則為一。造物巧安排,人無能為力。勿求長生草,世無不死藥。只應慎保健,攝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寬體常適。勞逸應適度,尤宜慎飲食。小病早求醫,大病少焦急。來之即安之,自強應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當可必。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

孔子說,“仁者壽”,對人寬厚、淡泊自甘又樂善好施的鄭集教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因為境界高、憂慮少、胸襟開闊、心情舒暢,他才能足享天年並健康長壽。

(陳衛衛/文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8年8月20日1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