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德比復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萬達大都會落成後的首次馬德里德比平局收官,雙方在戰術層面的博弈延續了以往的高水準。床單軍團依靠出色的防守執行力和強硬的打法成功地將比賽納入了自己所擅長的節奏中,皇馬在部分時段創造出的零星得分機會不足以殺死對手,球隊在控球狀態下的用球速率和空間利用率距離理想的境界還有不小差距。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邊路鏖戰,西蒙尼的陷阱】

在西蒙尼入主床單軍團之後,馬德里德比已經成為整個歐洲足壇出鏡率最高、戰術水準最高的強強對話之一。雙方除了在聯賽中展開交手以外,還連續四個賽季在歐冠淘汰賽階段進行兩回合博弈,兩家在車輪大戰的見招拆招中不斷得到進步和提高,彼此都成為了對手戰術升級的催化劑。上賽季,雙方的實力差距一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最大值,馬德里競技成為了皇家馬德里雙冠之路上的墊腳石。此番再度展開對決,兩隊的狀態和戰績均處於低谷,一方在聯賽中先手盡失,一方在歐冠上全面失勢,兩位主帥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都遇到了一些麻煩,這是一場對雙方而言都輸不起的比賽。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由於馬德里德比是不需要進行戰前動員且足以激發球員潛能的對決,床單軍團在主場作戰時顯然不會過於保守,令人窒息的壓迫和遊走於規則邊緣的防守動作都是可以預見的。對手的策略其實並沒有太多秘密可言,皇馬方面的應對和選擇才是決定比賽走勢的關鍵。包括C羅和本澤馬在內的球員都參與了齊達內在國際比賽日期間安排的“小型集訓”,馬德里德比正是齊達內計劃中的“反攻之路”上的第一戰,球隊有條件在壓迫防守和跑動傳切方面做出更積極的表現。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貝爾是去年同期卡爾德隆大捷的關鍵球員,他的缺陣意味著皇馬失去了高球轟炸和反擊衝刺兩大法寶,齊達內的球隊只能硬著頭皮打陣地戰。)

此役,雙方有著相似的戰術藍本,邊路是兩家的主要進攻通道,雙方在比賽中圍繞馬塞洛/胡安弗蘭所在的一側區域展開了長時間激烈的爭奪。根據賽後數據顯示,雙方的邊路進攻比重都超過了80%,在中路戰區創造出的得分機會寥寥無幾,考慮到馬競的442/451陣型極為擅長邊路絞殺且皇馬現階段缺少速度型爆點球員(邊鋒),這種高對抗、高消耗的邊路鏖戰模式顯然對馬競是比較有利的。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中場大會戰,前鋒是關鍵】

西蒙尼本場排出的陣型在無球狀態下形成了一個451/4411站位,雙前鋒之一的科雷亞來到右前衛位置參與防守,科克成為了一個不斷追逐皮球的自由人。此前兩個賽季,馬競擅長在兩個半場開局階段向對手的衛線瘋狂施壓,此役他們並沒有在開場就猛撲向對手,西蒙尼指揮球隊將陣型的重心控制在中圈弧附近,一旦皇馬方面負責持球推進的球員試圖帶球進入前場,就迅速對其實施包夾並控制他的接應點。這種策略要務實和狡猾很多,馬塞洛和莫德里奇都因為準備不足而陷入麻煩,前者的一次傳球失誤險些讓西蒙尼搶開局的戰術得逞。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科雷亞的單刀球(3’)為皇馬的後場球員敲響了警鐘,拉莫斯等人開始尋求依靠更多更快的橫向轉移來躲避壓迫,伊斯科和C羅連續在左路獲得一對一機會迫使馬競將防線向後收縮。隨著對手高位防守強度的減弱,皇馬能夠順利進入前場展開陣地進攻。在理想的狀態下,伊斯科和莫德里奇都具備利用變速和變奏躲避馬競圍剿的能力,前者在保持中路攻擊性的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兩翼的積極性,利用馬競防守陣型在寬度方面的缺陷,後者可以在推進階段突破馬競的中場防線,為C羅和本澤馬創造單挑後衛的機會。然而,馬競此役的防守強度和協作效果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裁判對身體接觸的吹罰尺度也比較寬鬆,這對體格處於劣勢的莫德里奇和伊斯科十分不利,兩人多次出現吸引包夾後沒能第一時間將球傳出導致對抗中丟失球權的情況。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中路強攻不力意味著皇馬必須要從邊路尋求向前發展的機會,為了配合邊路進攻(主要是左路),齊達內安排兩名前鋒擴大橫向間距、靠近邊路站位,試圖以局部人數優勢來保證傳送質量,從邊肋部打開缺口尋求下底之後的倒三角傳中機會。本澤馬開場之後在左路活動頻繁,C羅在右路與卡瓦哈爾靠近站位。由於在對抗中被積極上搶的盧卡斯-埃爾南德斯限制,剛剛傷愈的卡瓦哈爾沒能起到預期中的作用,C羅在右路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像樣的機會。在比賽進行到第15分鐘左右時,兩名前鋒交換了位置,狀態更好的C羅與伊斯科、馬塞洛等人連續在胡安弗蘭的防區創造機會。

皇馬依靠前鋒的拉邊在一側邊路連續取得攻入禁區的機會,馬競方面也通過前鋒的回撤完成多種戰術任務。在菲利佩和卡拉斯科均因傷無緣首發的情況下,西蒙尼似乎有意放棄通過邊路局部細膩的傳切來完成滲透的嘗試,球隊在反擊中依然通過邊路完成推進,但進入前場30米區域後的配合要比以往更加依賴於前鋒且更為簡潔。科雷亞的右傾是為了利用馬塞洛身後的空當,正三角站位的三後腰設置是為了遏制皇馬左路球員的內切,切斷他們在縱向空間上的聯繫。

可惜的是,科雷亞在開場後不久錯失的單刀球機會似乎影響到了他的心態,阿根廷人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不斷做出足以申請黃牌的防守動作,在進攻中則連續出現了前插接應不及時和過分沉溺於局部單打的現象,這嚴重影響到了西蒙尼反擊戰術的貫徹執行。得不到足夠多支持的格列茲曼在前場顯得孤立無援,瓦拉內在速度上的優勢化解了很多潛在的危險。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格列茲曼的困境從根本上來說由馬競同質化的鋒線配置引起的,馬競的前場技術化改革帶來的一大問題就是鋒線技術型球員扎堆,球隊既沒有持球衝擊力極強的中鋒拉動反擊陣型簡化推進,也沒有高點作為支撐來破解高位緊逼併帶動後排梯隊跟進,他們只能依靠小組配合來推動地面進攻。在卡拉斯科缺陣的情況下,馬競的反擊威脅性進一步下降,缺少強力中鋒的他們反而比以往更加依賴於陣地戰。

【踢牆配合靈光乍現,成功經驗難以複製】

從上賽季開始,齊達內的球隊就打破了“馬競聯賽保持不敗、皇馬贏得歐冠對決”的規律,原因就是法國人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主戰策略,那就是通過區域間的快速一腳傳遞快速通過馬競的中場防線,為BBC組合創造一對一挑戰馬競後衛的機會。此舉可以減少身體接觸,避免陷入局部的纏鬥,發揮皇馬中場球員的技術優勢,不給對手包夾和犯規的機會。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C羅和克羅斯的這次踢牆配合是為數不多、行之有效的嘗試。)

皇家馬德里上半場最好的得分機會出現在第32分鐘:克羅斯和C羅做出精彩配合,C羅送出直塞,克羅斯突入禁區後右腳打門,皮球擦近門柱而出。這就是一次典型的依靠連續一腳傳遞來破解防守的嘗試,即便是組織性極強的馬競防線也無法應付這種迅捷而準確的撕扯和穿刺。不過,在大多數時間內,皇馬的球員無法創造出這種理想化的進攻模式,

包括伊斯科、馬塞洛和卡塞米羅在內的很多球員在每次接球后都至少要完成兩三次觸球才能將球送出,這固然可以保證傳球成功率但卻失去了捕捉空當的最佳時節,馬競有足夠的時間用跑動去縫合防線的裂痕,這就是皇馬空有傳控卻無法制造出足夠多空當和機會的原因。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從上賽季後期開始,伊斯科就在首發陣容中佔據一個位置,這緩解了莫德里奇和克羅斯在進攻推進和半場組織方面的壓力。中場多出一個出球點意味著皇馬攻擊手對防線的侵蝕不會僅限於肋部的一個節點,馬競無法僅僅依託一側的邊線來擠壓皇馬的進攻。因為只要持球人可以較為輕鬆地從強側轉移出來,在中路或另一側接應的球員能夠獲得一對一突破的機會,過去那種在433陣型下頻繁出現的兩條邊路被分割包圍的現象已經很少出現了。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不幸的是,這種在近半年來罕見的局面卻出現在了今日的馬德里德比戰場,西蒙尼依靠五中場驅動高強度防守的策略打破了齊達內依靠菱形中場形成的人數均勢(442VS442時),成功地阻斷了皇馬兩條邊路之間的聯繫。伊斯科和克羅斯也都曾多次試圖內切尋找轉移機會,但馬競方面對此早有防備。遠端的盧卡斯-埃爾南德斯和加比時刻保持與卡瓦哈爾與莫德里奇的“安全距離”,隨時準備利用上搶完成斷球反擊,馬競球員在伊斯科和克羅斯猶豫不決的狀態下果斷上搶攔截。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近一個賽季以來,雙方在體格和對抗能力方面均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皇家馬德里利用定位球和邊路傳中方面的效率已經大不如前,馬德里競技在前場的技術化改造中也逐漸失去"頭球隊"的威名,雙方似乎都在追求小球戰術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貝爾缺陣以及對手中路防守力量的增強也是促使齊達內打地面戰的誘因之一,皇馬已經不完全具備像上賽季聯賽次回合那樣直接通過後場起高球正面衝擊馬競防線,輔以後排球員捕捉第二落點的能力。在高球進攻威力下降的情況下,皇馬在肋部打開缺口後更多地嘗試通過低平球傳中,馬競依靠密集而富有層次的防守站位完成解圍,客隊傾注了很大精力的左路進攻並未製造出實質威脅。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前場反搶虎頭蛇尾,鋒線調整為時已晚】

看到瓦拉內能夠利用速度限制格列茲曼,科雷亞和科克也無法在進攻中給予法國人足夠支援,齊達內在易邊後指揮球隊加強前場丟球后的反搶,試圖利用馬競中場推進和擺脫能力較差的缺點,更多地創造“反反擊”機會來豐富進攻端的變化。在這一階段,皇馬的兩名前鋒減少了回撤參與邊路進攻的頻率,更多地待在禁區正面等待過頂輸送和直塞,

皇馬的邊路進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通過中場開始變得愈發困難。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面對皇馬突如其來的壓迫式反搶,西蒙尼迅速做出了反應,卡拉斯科取代托馬斯-帕爾特伊出場意味著馬競具備了化繁為簡的能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防線壓力的增加導致皇馬中場出現了攻守失據的情況,前場“三三兩兩參與壓迫”的情況不但無法奪回球權反而造成了陣型的脫節。皇馬的進攻重新起勢是在第70分鐘之後,在陣型頂端得不到球的C羅重新回到邊路參與踢牆配合,但齊達內的換人卻打亂了C羅的機會,替補出場的阿森西奧接管了C羅在外圍的任務,陣地戰十分吃力的C羅只能通過定位球和反擊尋求射門機會。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從馬競的主場帶走一分並不是無法令人接受的結果,然而,考慮到巴塞羅那依然在延續連勝紀錄,這場平局就顯得很不合適了。皇家馬德里上一次在聯賽中落後爭冠對手10分以上還是在1995/96賽季,西甲歷史上從未有球隊逆轉過10分以上的差距並最終奪冠的經歷,巴塞羅那在1998/99賽季填平9分大坑逆轉馬洛卡已經是極限紀錄。賽季剛剛進行了1/3就創造了一連串尷尬紀錄,上賽季末還被媒體冠以“史上最具天賦”的皇馬在不斷半年時間內經歷了大幅度的滑坡。當馬競在最後時刻連換兩名前鋒加強進攻的時候,皇家馬德里卻只能換上一名影子前鋒來撞大運,未能利用夏窗及時補充即戰力讓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馬德里德比覆盤:前鋒戍邊時斷時續,保守傳控事倍功半

在賽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西蒙尼曾指出皇馬的成功是建立從西甲球隊挖掘西班牙本土球員的基礎上,阿森西奧和伊斯科的成功以及特奧的“背叛”都是支撐其觀點的有力證據。不過,如果將時光軸向更加久遠的過去延伸,我們就會發現皇馬近年來從西甲中產球會里直接收購的球員並不多,造成皇馬本土化印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球隊在2013/14賽季之後推行的轉會新政。令人遺憾的是,就像世紀之交的巨星政策一樣,這種過分側重本土化的選材標準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