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北宋书画家、鉴藏家米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赏鉴之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资力,元非酷好,意作剽韵,至假耳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

这段话文字虽不多,但被引用的频率却极高,原因就在于这段话第一次准确地提出了区分真伪书画“鉴赏家”的标准。真正的鉴赏家,不仅喜欢书画作品,而且还会查阅相关文献,进而研究藏品,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书画实践。

但有时候经验丰富的鉴赏家也会在“假”作品面前“栽跟头”。比如刘海粟,就遇到了亦假亦真的董其昌《山水册》。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刘海粟 《溪流中断石》 67.3cm×43cm 纸本水墨

1966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是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收藏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极其喜爱收藏,一生收藏了许多古代名家的作品,如关仝的《溪山幽居图》、巨然的《茂林叠嶂图》、赵孟頫的《山桥探海图》、王蒙的《溪山秋霁图》、沈周的《绝壑携琴图》、文徴明的《桃花源图》、恽寿平的《菊花图》、石涛的《黄山图》、华喦的《遥岑结茅图》等等。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关仝 《溪山幽居图》轴

通过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刘海粟对山水画的热爱。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刘海粟 《苍松》 135cm×68cm 纸本水墨

1946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但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刘海粟收藏的董其昌的《山水册》,就被怀疑是“假”的。


刘海粟收藏的董其昌《山水册》到底“假”在哪里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董其昌《山水册》上都有什么: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一开左边绘突兀的山石,右边则是一片空旷虚灵,山石间夹以草木、竹子等植被,画幅右下方水滨有茅舍两间。山石多用长披麻皴,干湿浓淡并用,以湿笔为主,主宗元人黄公望,但不及黄公望苍秀蕴藉,款署“董玄宰写”,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另有“海粟心赏”朱文椭圆形印与“刘九”白文方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二开采用了元代绘画中常见的“三段式”构图,近处陂陀树木,中间一弯水域,远景是堂堂高山,处理手法近于第一开,左上方的款署为“玄宰写”三字行书,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左下方有“海粟长寿”白文方印一方。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三开构图近于第二开,山石处理亦为常见的短披麻皴,画风较之前两开略显硬朗,款署“玄宰画”三字,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右下角有“海粟之印”白文方印、“海粟心赏”朱文椭圆形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四开则是仿北宋画家米芾的“米氏云山”笔意,毛笔饱蘸水墨,横落纸面,水墨相互渗透,形成烟云迷漫、雨雾溟蒙的视觉效果。左上方有董氏款署“玄宰”二字,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右下方另有“刘海粟家珍藏”朱文长方印、“颛庵”朱文长方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五开较之前四开狂放一些,放笔挥洒山石林木,水墨淋漓,皴染较多,画风浑厚肃穆,在董氏山水中并不多见。款署“董玄宰画”,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左下角有“海粟审定”朱文方印一方。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六开则是同于第四的“米氏云山”,几乎全用渲染,不施勾皴,款署“董玄宰画”,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右下方有“海粟心赏”朱文椭圆形印、“武进刘氏”白文方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七开为粗笔山水,山石、林木粗简随意。款署“玄宰写”,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右下方有“刘海粟”白文方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第八开的山石多用长披麻皴,且多有湿笔渲染,画风文秀,却又不失厚重之感。左上方画家款署“玄宰”二字,下钤“昌”字白文方印,并有刘氏“刘海粟家珍藏”朱文长方形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 《山水册》及吴湖帆题识 刘海粟美术馆藏

最后一开则是吴湖帆的一段题识:


思翁天资独绝,堂庑之大,在倪黄之上,往往烦(繁)处简写,巧笔拙画,一观百读,变化至深,此之可谓董派笔也。丁酉(1957年)初夏吴湖帆病中观识。

虽然这篇题跋并没有详细写出鉴赏的内容,却指出了一个关键的信息。这句“此之可谓董派笔也”,说的是这个册页是属于师法董其昌一派的绘画作品,但对于这只否是董其昌的作品,则没有提及。

实际上,对于董其昌的作品的鉴定,历来都是中国古代书画中的一个难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原因——董其昌的代笔实在是太多了!

已故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曾说:


董其昌代笔有六七人,作伪者亦形成面貌。故真假难辨。代笔有赵左、沈士充、叶有年,都是行家,与董画则不相干。学董的人很多,有的学得很像,属于明末遗民画家。

另一鉴定家启功曾考订出董其昌的代笔人有赵左、释珂雪、叶有、沈士充、吴易、杨彦冲等。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山水画》册 10开 20.1cm×12.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吴湖帆认为:“董文敏笔甚健,书画皆勤敏,但不能长卷大轴,往往零星小册四页、六页者甚多,若巨制率为捉刀。”刘海粟收藏的这套董昌山水画册页,全册皆无体款,所有画作均钤盖一“昌”字白文方印。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山水画》册 10开

20.1cm×12.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我们将这个山水册页中董其昌的款识与他其他作品中的相对比,我们发现书写特点与董其昌1627年前后的绘画题识十分相近,属于董其昌晚年的作品。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一生酷爱书画,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就用笔而言,他曾说过: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

1613年,董其昌59岁时创作的《岩居图》,是大家公认的他的真迹。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岩居图》

32.8cm×135.7cm 纸本水墨

无锡博物院藏

画卷远景是很明确的山峦,此起彼伏,造型很有特色。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岩居图》(局部)

32.8cm×135.7cm 纸本水墨

无锡博物院藏

右边的山石呈现出圈形的特点,用笔和造型明显来自元代画家王蒙。左边的山石造型似乎受宋人的启发较多,用笔多是披麻皴,“董、巨”的气息更浓。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岩居图》(局部)

32.8cm×135.7cm 纸本水墨

无锡博物院藏

该图点苔多用横笔,葱葱郁郁,主次分明,节奏感极强。后的一抹山石,用笔和构图很明确来自黄公望。山石形状精谨,间草木葱茏,山脚下散布四五茅庐,有小桥临水,向前是一片空蒙的水面。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 《关山雪霁图》卷(局部)

13cm×143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在技法处理上,此图应是先用淡墨勾稿,再以渐深的墨色反复勾摹,山石、树木无一处不精心为之,墨色富于变化,层次丰富,显示出画作综合诸家的艺术特点。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 《仿黄公望山水》卷(局部)

25.7cm×207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尤是画面中树木的处理手法,与董氏“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写字之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树有四枝,谓四面皆可作枝着叶也。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的绘画理论十分吻合。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山水画》册 10开

20.1cm×12.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我们将这幅作品与之前的《山水册》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山水册》中的整体用笔都较为软熟,尤以第三、第七开为甚,同时某些地方的处理水也较低,如第三开的几株松树,整个树用笔已没有书入画的特点,且显呆板僵硬。枝布局过于均衡,毫无穿插曲直之纵深感。线条不仅缺乏浓淡变化,且无转折处理,整体感觉呆滞乏味。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山水画》册 10开

20.1cm×12.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这个《山水册》极其有可能是董其昌找人代笔而作,后来才在画上提上自己的名字的。这亦真亦假的作品确实是挺难判断真伪的,也不能怪刘海粟判断失误。

什么?刘海粟居然收藏到了“假的”董其昌作品?

明 董其昌《山水画》册 10开

20.1cm×12.4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这就不得不再提到那句话:作品有真伪,收藏需谨慎啊!

内容选自《中国美术》2017年第2期

《刘海粟藏董其昌〈山水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