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充盈愛的暖流,傳遞美好希冀!

實踐/語文課堂,充盈愛的暖流,傳遞美好希冀!

“切記: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愛心貼近童心,它會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著名特級教師丁谷怡)”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併為知識所引導的,從這一角度講,學生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語文課堂就是老師用愛心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絕好陣地。

^O^投身自然,感受生命

人類是自然的產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促使人類不斷地發展和繁榮。熱愛自然,你才會感到生命的呼吸和顫動。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你才會領略到大自然的風姿,傾聽生命的吟唱,與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在《山中訪友》中有這麼一段:“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著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思考、看插圖、對話等多種教學方式感受生命的靈動。課後我在自己的教學日記中也寫下了這樣的感受:

“用心感受大自然,在樹林中,鳥的鳴叫變成了“呼喚”,露珠的閃耀變成了“眼神”。擬人化的寫法,使作者與自然達到了心靈上的溝通。緊接著,一個“送”字,即傳神的表達出了作者所在的位置,又形象的描繪出樹林對“我”的接納和友好。我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用“送”而不用“撲”,用“撲”不是更顯熱情嗎?但最後還是想通了:我忘記了作者已在樹林中了。如果說在前兩層中作者是在用心感受自然的話,那麼最後一層,作者就將自己融入了自然,把心植入了自然“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人是自然的產物,生命也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只有我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感恩自然,呵護自然,人類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與自然共存!”

自然的博大,讓我們心胸開闊,人間真情更讓我們感動不已

^O^母愛無私,感受生命的珍貴

每個新生命的降臨,都讓我們激動萬分,每位母親的謝世都讓我們肝腸寸斷。

在教授《懷念母親》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季羨林先生抱終天之恨,悟母愛之情。我特意在課外拓展了學生閱讀先生的《賦得永久的悔》。教學中,學生不僅領悟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還在更深的層次上做出瞭解讀:

生甲:“我們應該從小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生乙:“如果現在不去孝敬父母的話,將來長大了,我們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可能就沒有時間了。”

生丙:“我每天回家,都會幫媽媽做家務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命的短暫是人們無法估計的,從小愛戴父母,孝敬父母,不讓著永久的悔落到自己身上。

人間處處有真情。人生雖然短暫但卻美好。

實踐/語文課堂,充盈愛的暖流,傳遞美好希冀!

^O^希望是生命的源泉

偉大的富蘭克林說:“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會枯萎。”一個老師在生命教育中,要用愛心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充滿希望,他們才會進步,才會健康的成長。在《用心傾聽》有這麼一句:“你知道嗎?,這隻可愛的小鳥,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中我曾這樣嘗試:

師:誰能告訴大家,是什麼原因讓蘇珊這樣說的?

生:因為心愛的金絲雀死了,“我”很傷心。

師:你是怎麼知道“我”很傷心?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生:“能告訴……一動不動呢?”

生:“我”不願意金絲鳥死去。希望他活過來。

生:作者很害怕。

生:作者很傷心。

師: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蘇珊聽出來了嗎?

生:聽出來了!

師:是的。她一直在用心的傾聽“我”說的話,那蘇珊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金絲鳥死了?

生:她有愛心。不想讓“我”太傷心。

生:她很樂觀。把死看作是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

師:她這僅僅是在安慰“我”嗎?

生:不是。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師:找出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湯米,我要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

師:樂觀、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蘇珊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她對生活態度和精神卻永遠的激勵著我們。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命教育的元素,我們“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滿足並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需要。用愛喚起每一位學生心底的學習熱情(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用心體會,善於發掘,我們的教學一定會讓學生充滿希望。

實踐/語文課堂,充盈愛的暖流,傳遞美好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