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肖像外貌描寫是對人物的相貌特徵的描寫,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常用的人物描寫手法之一,同時也是“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段之一”夕。通過對肖像特徵的描寫達到以“形”傳“神”的目的,從而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比如,抓住特徵簡筆勾勒,用簡練的筆調,抓住最能展示人物個性特徵的方面進行描繪,通過寥寥數筆勾畫出人物的肖像,揭示人物的本質特徵,是早期現實主義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共同方法,屬於人物肖像描寫由類型化過渡到具體描寫的階段。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首先是對人物主要特徵的聚焦,《金瓶梅》己經充分注意到人物之間的不同肖像外貌打扮,以及由此產生的人物性格本質的不同和在作品中地位作用的不同。

“對穿著打扮的精工細描更加熟練和簡潔了,真正擺脫了傳奇性的影響而成為完全現實性的描寫,肖像描寫的日常生活化更加明顯和普遍,不僅如此,蘭陵笑笑生在此基礎上將《金瓶梅詞話》的肖像描寫提升了一個層次,這就是:開始將人物外在形態的描寫與視點(觀察者)之間的感應溝通了,肖像描寫作為一種藝術需要的藝術功能被激活了。”

中國小說以此為標誌進入了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階段。在身體特徵描寫方面,不僅詳細地描寫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體特徵,同時以此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命運,擺脫了此前小說創作中脫離文學創作本身而獨立描寫人物相貌、為描寫而描寫的尷尬境地。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中對潘金蓮的描寫,雖然簡短,但已經交代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潘金蓮“從九歲賣在王招宣府裡,習學彈唱,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一個纏髻兒,著一件扣身衫子,做張做勢,喬模喬樣”。

這裡對潘金蓮的描寫是概括性的,並未涉及太多身體特徵及面部表情,但是從作者的敘述中可以知道,潘金蓮並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下人。其行為特徵和性格特點與此也一併交代,即“做張做勢,喬模喬樣”,寫出潘金蓮的輕桃行徑,為後文情節的展開奠定基礎。這短短的幾十字,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描寫,而只能算作一種敘述。

可見作為中國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金瓶梅》在人物描寫方面並沒有完全擺脫《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流傳下來的以敘述代替描寫的人物塑造方式。這一現象是古代小說在現實主義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金瓶梅》雖然還殘留著這樣的痕跡,但已經開始比較詳盡的描述作品中人物的衣著打扮和表情儀態,對人物面部特徵的描寫雖然簡單,但較之前也有一定的發展。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人物的肖像描寫,主要有兩種手法:靜態和動態。靜態的肖像描寫,是在介紹人物的時候,或輕描淡寫,或精雕細刻,將人物的外貌特徵生動地勾畫在讀者面前。這一方法往往用於人物登場之時。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在行文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人物形象在讀者心目中的鮮明性和感染力。

《金瓶梅》在人物初次登場時往往採用靜態描寫方式,如第二回潘金蓮與西門慶初次相遇,作者從對方的眼裡描寫這兩個人物,西門慶:

“也有二十五六年級,生的十分博浪。頭上戴著纓子冒兒,金玲瓏替兒,金井玉欄杆圈兒,長腰身穿綠羅褶兒;腳下細結底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腿上勒著兩扇玄色挑絲護膝兒;手裡搖著灑金川扇兒。越顯出張生般龐兒,潘安的貌兒。可意的人兒,風風流流從簾子下丟與奴個眼色兒。”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在這段描寫中,作者已經基本克服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全知描寫視角,雖然“也有二十五六年紀,生的十分博浪”總體來說仍算概括性描寫,但以他人的目光審視被描述者、猜測被描述者的年齡和性格,已經算得上較為合理的全知視角轉換。

而“張生般龐兒”和“潘安的貌兒”則落入了古代小說中描寫男性便“潘安貌”的案臼,可見《金瓶梅》在小說由以情節為中心轉入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襲痕跡。

肖像描寫中衣服、頭飾等等諸方面的顏色非常重要,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暗示和表達效果,而在西門慶的初次亮相中,便充分運用了服飾的色彩來刻畫人物形象。由這段描寫可以看出,西門慶的打扮儘可能的豔麗豪華,金色、玉色、綠色、白色、紅色,各種奪目的色彩齊聚一身,不可謂不鮮豔。

作者以一種說書人的口吻對其穿著打扮進行詳細描寫,將一個手搖川扇、風流浪蕩的公子哥形象刻畫出來,為全書故事的順利進行做鋪墊。接下來作者對潘金蓮的描寫著墨更多,不可謂不花心思。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頭上戴著黑油油頭髮鬃髻,口面上緝著皮金,一徑裡戈出香雲一結。周圍小替爭齊插,六鬢斜插一朵並頭花,排草梳兒後押。難描八字灣灣柳葉,襯在腮兩朵桃花。玲瓏墜兒最堪垮,露菜玉酥胸無價。毛青布大袖衫兒,褶兒又短,襯湘裙碾絹絞紗。通花汗巾兒袖中兒邊搭刺,香袋兒身邊低掛,抹胸兒重重紐扣,褲腿兒髒頭垂下。往下看,尖超越金蓮小腳,雲頭巧緝山牙,老鴉鞋兒白絞高底,步香塵偏襯登踏。紅紗膝褲釦鶯花,行坐處風吹裙挎。口兒裡常噴出異香蘭爵,櫻桃初笑臉生花。人見了魂飛魄散,賣弄殺偏俏的冤家。”

作者用較大篇幅對潘金蓮的容貌身材、穿著打扮、表情儀態進行了詳細描寫。用流利順口的驕體將潘金蓮的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臉型、鬢角、手、腳、腰等身體各個部分以比喻的方式詳細描繪出來,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具體清晰的人物形象。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同時描寫其平日的打扮,寫她對自己的相貌服飾如何用心。由髮飾到臉上的妝容,由衣服的穿著搭配到對小腳的特寫,由動作神態到表情儀態,將一個風流妖豔輕挑女子的形象刻畫十足。這樣的描寫擺脫了傳奇性影響,與現實生活結合,更加生活化和普遍化,讓讀者意識到這是現實生活中的某個活生生的人物。

除此之外,《金瓶梅》的肖像描寫更多地是動態描寫或動靜結合的方式,如小說第二十八回《陳經濟因鞋戲金蓮西門慶怒打鐵棍兒》,陳經濟從鐵棍兒手裡得到了潘金蓮落在花園裡葡萄架下的紅繡鞋,便藉機挑逗金蓮:

“這小夥兒方扒步撩衣上的樓來,只見女人在樓前面開了兩扇窗兒,掛著湘簾,那裡臨鏡梳頭。這陳經濟走到旁邊一個小機兒坐下,看見婦人黑油般頭髮,手挽著梳還拖著地兒,紅絲繩兒扎著,一窩絲績上,戴著銀絲口髻,還墊出一絲香雲,口髻內安著許多玫瑰花瓣兒,露著四鬢,打扮的就是個活觀音。須臾,看著婦人梳了頭,掇過妝臺去,向面盆內洗了手,穿上衣裳,喚春梅拿茶來與姐夫吃。那經濟只是笑不做聲。”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這裡雖然寫的是潘金蓮的肖像打扮,然而卻是通過陳經濟的眼寫出來的。潘金蓮在陳經濟上樓後故意不理她,看似無意卻是有心賣弄風情,在他面前梳妝打扮,看在陳經濟眼裡就是活脫脫一幅佳人臨鏡梳妝圖:黑的發,紅的繩兒,銀的冠兒,對著窗,掛著簾兒,再聯想到花的容,玉的手。

作者在這裡技巧性的避開描寫陳看到這幅畫面時的神情態度,而是通過描摹整個場景讓讀者在腦海內形成一幅金蓮梳妝、經濟痴看的畫面,寫出潘金蓮的有意勾引和賣弄,以及陳經濟垂涎三尺的真實場景。而最後一句“那經濟只是笑不做聲”,寫出了陳經濟在看過金蓮梳妝後的浪蕩和挑逗。此段描寫不僅刻畫了金蓮的美貌、風情,寫出了其性格的放浪輕挑,同時也刻畫了陳經濟輕浮無恥的性格特徵。

《金瓶梅》的肖像描寫,絕對是一流!

此段描寫目的主要在於刻畫人物性格,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描寫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與以故事情節發展為中心的小說具有明顯不同。“這種描寫手法,和圖畫式的肖像描寫迥然不同。它主要是在人物的行動中描寫人物的肖像,通過人物之間的行動互相襯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內心活動,從而達到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的目的。”

因此,可以說“蘭陵笑笑生的創作觀念在某種意義上是更加地現實主義了”。“以往的肖像描寫,被描寫者外在形態的描寫與觀察者對這種外在形態的心理和感情的反應常常是相分離的,兩者之間本來存在的結合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解釋,蘭陵笑笑生把這種情況改變了”,讓被描寫者和觀察者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了溝通,通過對被描寫者的描寫,讓讀者在心中形成初步的看法和觀點,不僅更現實化,而且更加向著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發展。

來稿/舒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