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颳起「南下」風

幾乎同一時間,眾多西部省份,都將目光聚焦“南下”。

今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其中,“突出南向”居於首位;

隔壁的重慶,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以下簡稱南向通道)如火如荼, 書記市長都在為此奔走;

而坐擁“西部唯一的一片海”,廣西也喊出“南向、北聯”的口號,希望對接西部省份,共同出海……9月4日,廣西防城港市還專門到訪四川,共謀合作。(相關閱讀:四川的“南下”與廣西的“北聯”

西部刮起“南下”风

一座城市與海港的距離,幾乎決定了它的“開放基因”。對中國廣袤的內陸地區而言,對海的渴望,由來已久。要彌補先天不足,西部抱團南下,已是大勢所趨。

書記市長都在忙同一件事

今年3月,彭清華從廣西調任四川省委書記,履新不久,就積極謀劃提升四川“全面開發開放水平”。

6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而“四向拓展”中,“突出南向”居於首位,即要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為紐帶,緊密配合國家各項戰略實施,促進中國改革開放新格局形成和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

重慶的主抓工作則是南向通道。上週,重慶市委書記和市長都在為同一件事情奔忙。

8月31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當地調研南向通道建設。同一天,在千里之外的越南,重慶市長唐良智也在力推南向通道。

事實上,從2017年2月首次提出至今,南向通道已成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一張“主打牌”。

南向通道是在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為出海口,聯合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共同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2017年8月,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在重慶簽署《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近期,青海、新疆又先後加入。在境外,位於新加坡、越南和中國香港的國際貨物分撥中心,也接連掛牌成立。

西部刮起“南下”风

今年4月,渝桂黔隴聚首重慶,召開南向通道中方聯席會議,內蒙古、四川、雲南、陝西、青海、新疆等6個省份的代表也受邀列席。會上,十省份共同發出“重慶倡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

歡迎沿線省區共同參與南向通道建設,並實現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有效銜接。

這也是廣西的發展重心——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格局,廣西期望,與西部地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將向海經濟做大做強。9月4日,廣西防城港市專門到四川謀求合作,就是一個具體實踐。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四川就已開通經廣西欽州的“蓉歐+”東盟班列,現已實現穩定運行。今年6月,四川與重慶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南向通道被明確寫入其中。隨著川渝合作釋放出的積極信號,西部“南下”的風,越刮越猛。

“南下”這筆賬怎麼算

為什麼這麼多西部省份都想“南下”?背後,還是一筆經濟賬。

首先,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必然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西部省份來說,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才能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看看下面這組“扎心”的數據,就更加一目瞭然了。

西部刮起“南下”风

從2017年全國各省(區、市)進出口數據來看,位於珠三角的廣東是最強外貿大省,2017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一枝獨秀。同處長三角的江蘇、上海、浙江,則穩穩佔據“第二集團”。此外,北京、山東及福建表現也較為突出。而除北京外,其餘省份,

無一例外都擁有沿海開放的地利優勢

商務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4.1萬億美元。其中,廣東進出口總額超1萬億美元,江蘇0.59萬億美元,上海0.48萬億美元,浙江0.38萬億美元,四大“巨頭”佔據全國進出總額“半壁江山”。再看看西部地區,差距不可謂不大。

要奮起直追,如果僅靠一個西部省份單打獨鬥,顯然難成氣候。既然目標一致,何妨抱團取暖?

其次,是物流成本方面的考量。

翻開中國地圖,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就是廣西北部灣。然而,由於北部灣港口與經濟腹地交通集疏運體系不健全、外貿航線密度偏低等原因,一直以來,西部地區主要依賴長江水路或陸路,從東西向通道出海。

但是,這條通道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方面,運輸路程遙遠,物流、時間成本高昂;另一方面,長江航運通過能力日趨飽和,還受季節性因素等制約……公開數據顯示,內陸地區物流成本佔GDP的16%,遠高於沿海地區8%。

隨著南向通道不斷推進,以重慶為例,經測算,重慶經長江航運出海運距為2400公里,運輸時間超14天;而如果經鐵路到北部灣港口,運距僅1450公里,運輸時間可大幅縮短至2天。

西部刮起“南下”风

除時間成本大大減少外,在經濟成本方面,據廣西商務廳今年6月公佈的數據,通過鐵路運價下浮和運營企業降價優惠,重慶至北部灣集裝箱班列運價,已與重慶到上海港出海全程運價大體相當,大大低於重慶到廣州港出海的全程運價。廣西方面稱,之後,還將進一步優化運輸價格和綜合服務水平。

“帶動城市合作新契機”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南下,西部省份將擁抱東盟、中亞以及南亞地區廣闊的市場

2017年,中國和東盟貿易額達5148.2億美元,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7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2017年中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額及增速

西部刮起“南下”风

具體到西部地區,以經濟體量及外貿規模均居西部首位的四川為例,東盟是四川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四川與南向國家貿易額佔全省1/4左右。

近年來,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經濟表現不俗。預計未來5年,東盟經濟年均增速將達5.4%。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快速增長的東盟市場,蘊含著巨大商機。對西部地區而言,這個機會不容錯過。

今年7月底,在解讀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 “突出南向”戰略時,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黃河談到,要主動融入國家中新合作機制,對接南亞、東南亞這個擁有2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拓展四川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空間。

對發展的渴求無疑是雙向的。9月6日,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在接受自貿君採訪時表示,尼泊爾在南亞屬於重要節點,四川南向開放,尼泊爾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西部刮起“南下”风

除了合作開拓市場,西部抱團南下,或許還將引發區域合作間的“化學反應”。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黃載曦告訴自貿君,調研發現,西南地區許多城市在資金、人才及產業等方面,都有協調發展的潛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西部省份選擇“南下”,不僅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充分合作,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和各類主體在行政、政策、產業等方面都要深度參與,豐富區域協作內涵。“或許,這將是充分帶動城市合作的契機。”黃載曦說。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