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所教育部直屬211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日拿了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對一所高校的評價標準有很多,學科建設、師資團隊、科研成果、校園文化等等,都是體現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因素。大學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基地,辦學實力強勁的高校當然是更多學子深造的嚮往之處。古都西安有這樣一所高校,不僅在學科、學術方面連連取得佳績,在國內外也是具有一定影響力,那就是——長安大學。這不,這所高校最近又有“大動作”。

陝西有所教育部直屬211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日拿了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近日,中國公路學會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由長安大學王春生教授主持、段蘭、王茜、羅曉瑜博士等參與完成的“複雜荷載與環境下鋼橋抗疲勞設計和維護關鍵技術”榮獲2017年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該項目是由長安大學主持,西安公路研究院、同濟大學、陝西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浙江大學參與合作完成,這也是長安大學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首次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項目簡介:

長安大學主持完成的項目針對鋼橋抗疲勞設計和維護領域的重大技術需求,通過自主創新和實踐,對複雜荷載與環境下鋼橋抗疲勞設計方法和性能提升技術開展了20餘年的長期、深入的研究,解決了多項世界性橋樑技術難題:提出了鋼橋疲勞車輛荷載模型,填補了我國公路鋼橋設計規範中無疲勞荷載模型的空白;建立了系統的鋼橋疲勞性能、抗疲勞設計方法和疲勞性能提升技術的研究方法,首次研發了鋼橋足尺疲勞試驗裝置和加載系統;構建了鋼橋疲勞可靠性設計方法,提出了提升鋼橋面板、鋼樑面外變形疲勞細節疲勞性能的構造設計措施,研發了可減少疲勞細節的管翼緣組合梁,提出了鋼橋疲勞損傷冷加固技術。

項目研究發表論文59篇,出版專著4部,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研究成果納入國家交通行業技術標準2部、地方標準2部。項目成果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香港青馬大橋、上海市外白渡橋等多個重大工程及歷史文化橋樑中進行了成功應用,突破了制約鋼橋發展的設計與維護技術難題,為提升鋼橋抗疲勞性能、合理延長疲勞使用壽命提供了技術支撐,提升了國內外鋼橋抗疲勞設計與維護技術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經中國公路學會組織的專家會評價,該項目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陝西有所教育部直屬211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日拿了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本次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特等獎5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76項。

長安大學獲得的獎項分別是:

特等獎:

主持完成的“複雜荷載與環境下鋼橋抗疲勞設計和維護關鍵技術”,

參與完成的“外海厚軟基大回淤超長沉管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

二等獎:

主持完成的“生態環保型瀝青路面冰雪自融技術開發與應用”,

參與完成的“瀝青路面抗車轍性能評價與智慧預估預警技術”、“溫拌阻燃瀝青在長大隧道路面中的應用研究”、“基於物聯網的公路網運行狀態監測與效率提升技術”、“中國快速公共汽車交通系統(BRT)成套技術研究”;

三等獎:

主持完成的“高速公路改擴建路面關鍵技術研究”,

參與完成的“珠三角路網密集區互通式立交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陝西有所教育部直屬211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日拿了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長安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以公路交通、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等為辦學特色,目前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府。

歡迎關注“長安大學本科招生”,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