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胄之禍:這種珍稀鳥類掙扎在生死邊緣


在泰國南部的一片森林裡,一隻雄性盔犀鳥向一棵樹飛去,它的伴侶和雛鳥已經在那裡與外界隔絕了數月之久,靠它送來食物過活。攝影:蒂姆·拉曼

盔犀鳥的頭胄——也就是它喙上面的盔狀物——與其他犀鳥的頭胄有所不同,幾乎是完全實心的。它比象牙柔軟,可以很容易地雕刻成珠子、小雕像和藝術場景。這些中國式樣的盔犀鳥頭胄雕刻品被美國的執法部門查沒。攝影:蒂姆·拉曼

這隻雄性盔犀鳥正準備給巣中的家人送去水果美餐。盔犀鳥會吃下樹的果實,反芻並排出種子,幫助大片的森林補充新的樹苗,在這些森林裡,商業採伐、清理林地種植油棕威脅著它們的棲息地。攝影:蒂姆·拉曼

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一棵樹上,一對盔犀鳥夫婦正在觀察一個可能適宜築巢的樹洞。選定築巢地後,雌鳥就會在裡面閉關數月,孵化並撫育雛鳥。如果偷獵者殺死了負責給雌鳥和雛鳥送食物的雄鳥,它們可能就會死去。攝影:蒂姆·拉曼

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一間政府辦公室裡,盔犀鳥頭胄、老虎標本和其他走私的野生動物塞滿了一個儲藏室。最近,由中國人經營的走私老虎身體部位和穿山甲的犯罪集團把目標轉向了盔犀鳥頭胄。攝影:蒂姆·拉曼

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一名偷獵者展示一隻花冠皺盔犀鳥的皮和頭、一隻馬來犀鳥的頭骨和頭胄、一隻盔犀鳥的頭胄和兩根尾羽。中間人拒絕收購他的盔犀鳥頭胄,原因是那個頭胄太小,無法雕刻。攝影:蒂姆·拉曼

一隻盔犀鳥從泰國南部一片森林的上方飛過。科學家們尚未確定世界各地森林中倖存的盔犀鳥的數量,但已採取了保護行動,包括將原先的偷獵者轉變為鳥巢保護者。攝影:蒂姆·拉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