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四)修剪技巧

1.常綠樹種留葉法 常綠樹種修剪時,可在每個剪口下方保留一個小枝,其上留下1~2片葉,以促使修剪後萌芽點迅速萌發。等新芽展葉後,再去掉原先留下的枝葉即可。此法在我們的盆景創作實踐中屢試不爽,百發百中(圖6~7)。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6 小葉榕應用留葉法修剪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7 小葉榕應用留葉法發芽後的特寫


2.充足陽光法 植物修剪後應保證充足的陽光照射。我們曾做過移至蔭處、加遮陽網、全光照的對比實驗,植株萌芽速度、新芽強壯程度的觀察結果都表明“全光照”最好,它是實踐中能較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植物萌芽的方法之一。

3.剪後病蟲害防治法 我們經常在剪後立即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因為盆景葉片本就不多,在嶺南技法中採用“脫衣換錦法”創作冬景時(圖8),整樹餘葉寥寥,修剪後再萌發的新芽更是“每芽如金”,經不起任何害蟲的半刻饕餮,應先下手為強。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8 榆樹脫衣缺錦的效果


4.禁水法 在盆景創作中常會遭遇這樣一種情形:修剪後剪口一直流水,傷口無法癒合,輕則樹死半壁,重則全株死亡。究其原因,剪口實際上類似於水閘大開,讓水分快速流失了。上部,在陽光下,植物原本通過自身葉、枝、乾的毛細孔完成自然的水分蒸騰,現在不一樣了。有了暢通無阻的出口,水就會彙集到創口處溢出。下部,根系吸收的水分原先是沿樹幹上行供給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現在有了人為造成的無障礙通道,水便走捷徑了。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因此,修剪時應嚴格按照前文中提到的修剪前“天氣與控水”的要求禁水、節水及視情況補水;如遇下雨,特別是中到大雨,應為植物遮風擋雨。

5.剪口高位法 剪口位置應距第一個萌芽點約1釐米以上,以免剪口水分抽乾、上部枯死時波及留芽,失去萌芽機會(圖9)。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9 小葉榕應用剪口高位法修剪


二、創傷求芽法

這是利用植物自體修復機能,在設想期望點處用刀刻法做局部創傷,促使植物在愈傷時於該點發芽的方法,有一定成功率。

三、嫁接法

應用現代已較為成熟的芽接、靠接、穿孔接等嫁接技術(圖10),基本可以做到植物萌芽全由人控。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10 羅漢松嫁接效果


第三部分 促芽技法中未達預期時的選擇

修剪後,植物萌芽會有出現在預期點和不在預期點兩種情形。

一、在預期點或略有偏差時的調整

當修剪後萌發多個芽時(圖1),應先看一看已萌發的新芽是否在預期點上,在的話,抹去其他多餘的芽即可。若略有偏差,可考慮創作思路是否能稍作調整,或輾轉迂迴,或先承後起、先抑後揚,也許別出心裁反能出奇制勝,獲得意外的欣喜。

二、隨機選擇法

意外中的獲得也許是更值得玩味的藝術。

盆景的藝術美在於“師法自然”,以“取之自然,還原自然”入境並展開。但因為植物生命的“不可能全由人控”,使盆景的“造勢造景造自然”變得極富挑戰性。植物修剪了,沒有在預期點上出芽,或植物沒養好,半邊枯死了,抑或剪錯了,各種缺陷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其實辨證地看,“完美”或“不完美”是兩種相對的狀態,沒有任何“完美”是持久的,而對“完美”的追求,是人類不斷自我提升的驅動力。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因此“缺陷”的準確解讀應該是:“正因為不完美,才使得一切皆有可能。”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意指創作要先有立意,神儀在心,意在筆先,此為定式;但創作中的變化,卻可能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有可能是神來之筆,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功。這在盆景創作中屢見不鮮,層出不窮。國畫大師齊白石對此也有精闢的評述,他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凡藝術領域,不管你是什麼大師,絕對做不出一模一樣的作品,就是這個道理。

從藝術高度說開去,我們的盆景創作應不拘泥於“預期點”,更不必非得苛求只能這樣,而是允許節外生枝,另闢蹊徑,追求“化機”般的別樣風采(圖11)。

盆景創作中的修剪促芽技法淺析(2)

圖11 小葉榕右側飄枝趣在法外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