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說到韓國電影,大多數人都有個印象,敢拍。

敢拍不僅僅是光明正大針砭時弊,也在於很多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素媛》《熔爐》《辯護人》等這些高分佳作,就改編自社會真實案件。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熔爐》

由於這些電影帶來的正面效應以及引發的社會反思,韓國人對於案件改編愈發熱衷。

一些至今尚未破獲的未結懸案也被改編成電影,最知名的就是韓國三大懸案。

今天要說的正是改編自三大懸案之一的——

《孩子們》

The Children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從海報就能看出導演李圭滿一貫的暗黑風格,片子也充滿了陰鬱氣息。

影片開頭,小男孩披著紅色披風奔跑。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他和另外四個玩伴準備去山上抓火蜥蜴。

男孩對同伴們說,披風掉了我就會死

這句話似乎早就帶著警示意味。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在拍攝的時候,導演用了很多低角度的鏡頭。

這種局部化的表現手法,進一步加重了影片的冰冷與陰沉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穿披風的男孩叫忠浩,他的媽媽那天突然心絞痛,感覺有不好的事發生。

於是,忠浩媽媽打電話問另外四個孩子的父母,才發現包括忠浩,五個男孩都沒回家。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孩子家長們立馬去警察局報警。

誰料遭到警方拒絕。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因為當時正值全國公務員選舉,根本無暇顧及這件失蹤案。

況且,人口失蹤必須至少24小時才能立案。

這也是一直頗為人詬病的一點。

毒藥君想起電影《親愛的》就因為“失蹤超過24小時,警方才會立案”的臺詞引發網友熱議。

隨後,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在微博上表態澄清,稱其說法並不準確。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暫且先不討論24小時立案的合理性。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了,24小時,必然錯過了最佳搜尋時機。

果然,24小時後,根本找不到孩子們的蹤跡。

警方開始重視這個案件時,已經是4月以後了。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政府派了軍隊搜山,孩子們的家長也被請到電視臺做節目。

然而,家長們的表現,讓節目製片人姜志勝感到很不滿。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因為,媒體要的是收視率,而父母們只想著找孩子。

對於觀眾和某些媒體而言,新聞只不過是一時的談資和謀取利益的工具而已。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前段時間熱議的安醫生輿論自殺事件,媒體們隨時看準風頭推波助瀾,殺人不也有“鍵盤俠”們的份嗎?

時間久了,孩子失蹤的事慢慢被人淡忘了,唯一記得的就是他們的父母。

又過了二個月,忠浩的媽媽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媽媽認定這是忠浩的聲音。

案件又激起了媒體的關注欲。

恰巧,當時電視臺負責該新聞的姜志勝因涉嫌造假而被總部流放到大邱,想憑著這個案件翻身。

他攜手另一位一直關注該案件的心理學教授

黃祐赫一起破案。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他們懷疑案件跟忠浩家有關。

因為在去忠浩家調查的時候,忠浩父親藉口上廁所,監視同去廁所的黃教授。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並且在走訪的時候,忠浩的奶奶用奇怪的手勢暗示黃教授,並指著忠浩的父親。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忠浩失蹤當天,忠浩媽媽很早就出去找孩子,比另外四個孩子的父母提前很多。

更可疑的是,其他家長去找忠浩媽媽時,說裡屋的門莫名其妙地鎖了。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但是平時,忠浩家裡屋的門都是鎖著的。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這幾條線索疊加後,兩人認為孩子們的屍體就埋在志浩家

但最終的結果,廁所裡撈出了一隻鞋子,其餘一無所獲。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只是,忠浩父母的表現依然很可疑。面對別人的懷疑,他們沒有一絲憤怒。

他們完全沉浸在悲痛裡,好像已經知道自己的孩子死掉了。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到底怎麼回事?

在影片中,忠浩母親接到的電話,可以肯定不是忠浩的聲音。

為什麼要撒這個謊?僅僅是想喚起大家對案件的再次關注嗎?不盡然。

還有,忠浩奶奶是真瘋了還是在暗示什麼?

廁所中撈出來的鞋子又是誰的?如果真的沒事,為什麼忠浩父親那麼緊張?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影片沒有明確給出答案。

案件再次陷入了瓶頸。

11年後,五個孩子的屍骨在山上被人發現。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警方的說法是,孩子們可能在山上迷路導致凍死。

家長們否認,因為孩子們對這座山太熟悉,不可能迷路。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尋找了十多年,父母們一直不肯放棄希望,但當真正看到孩子們的屍體,所有父母都悲痛欲絕。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法醫鑑定,孩子頭上有被鈍器擊打的痕跡。初步推測:可能用尖銳的長長的釘子釘進頭顱致死。

孩子們的屍體被一種很特殊的方式繫著,證明生前被捆作一團。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即便到了這一步,案件還是毫無進展。

姜志勝決定自己去找線索,從殺死孩子們的工具到綁著孩子的系法,最終確定嫌疑人為屠宰廠的一位屠牛工人。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嫌疑人的詭異笑容,配上滿臉的血漿,差點把毒藥君嚇破膽,噩夢啊

此時的嫌疑人也沒閒著,找到了姜志勝正在幼兒園上學的女兒,繫了一條絲巾作為警示。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姜志勝一怒之下,跑到屠宰場質問嫌疑人,還跟對方扭打起來。

但嫌疑人的一句話,讓他瞬間感到無奈且無助。

“你有證據嗎?”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沒有證據,嫌疑人只是嫌疑人,這個案件也只能是懸案。

前面提到,該片是由韓國三大懸案之一改編,這裡補充科普一下,三大懸案是

華城連環殺人案、李炯浩被誘拐事件、青蛙少年失蹤案

三大懸案改編的電影,分別是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樸鎮彪《那傢伙的聲音》,以及最後李圭滿的《孩子們》。

而三大懸案影片中,《殺人回憶》的口碑最高,已經成為韓國懸疑片的經典,一度被“封神”。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同為三大懸案,《孩子們》對《殺人回憶》有很明顯的模仿痕跡。

兩者的案情推理節奏很一致,色調同樣壓抑,結構上《孩子們》跟《殺人回憶》都是三段式。

所以,觀眾在看《孩子們》時,會情不自禁將兩部電影進行對比。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從劇情的懸疑性,故事的連貫性,以及結局的設置上,《孩子們》是不及《殺人回憶》的。

在《殺人回憶》中,

人人都是兇手,人人又都沒有證據

這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拍法,與案件的未知性更契合,把探索與思考的慾望留給觀眾,讓觀眾去猜測誰是兇手。

因為,這是未解的懸案。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在《孩子們》中,每當案情有眉目時,接著急轉直下,這種設置雖然給觀眾帶來了心理落差,但其中的轉折銜接太牽強。

前半部分姜志勝和黃教授懷疑忠浩父母,導演故意製造了很多疑點,但最後調查無果,歸咎於個人的斷章取義。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後半部分,過了11年,警方在山上發現了孩子們的屍骨。

此時的姜志勝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突然良心發現,不再像11年前那樣只為自身利益考慮,這次他基於正義調查案件。

整體而言,劇情的前後承接不太合理,給人一種生拼硬造之感。

而《殺人回憶》的故事連貫性極強,一步步推進,從一個疑犯過渡到下一個。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等到最後一個嫌疑人工廠技工樸興圭的時候,再揭開開頭埋下的伏筆,讓樸興圭成為案件的唯一目擊人後死亡,將懸疑色彩帶到高潮。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這樣的連接和轉折,從一步步逼近真相到失而不得,觀眾更容易產生代入感。

再就是結局。

兩個結局,我更喜歡《殺人回憶》。

多年之後,樸警察回到案發地,無意間得知兇手也回來了,從目擊的小女孩口中,才知道兇手只是一個平常無奇的普通人。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我們以為窮兇惡極的連環兇手,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連環殺人兇手,是我們身邊隨便一個人,這種戲劇化反差帶來的痛楚,甚過《孩子們》裡憤怒的嘶吼。

樸警官轉身看向觀眾,最後的凝望讓人心悸。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相比之下,《孩子們》的導向性太強,導演在最後直接指向了“兇手”,少了開放式結局的懸念。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表現出的是永遠不知道兇手的絕望,《孩子們》則是確定對方是兇手卻無法繩之於法的無奈。

前者比後者更殘酷,導演不是為了找兇手,而是讓觀眾對人性進行拷問,自我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謎底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兇手”都能一一找到。

或許,此時正在跟你談笑風生的那個人,也曾在惡意的驅使下,成為殺人兇手。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中,在案件始終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最後一個嫌犯樸興圭的出現,讓樸警官深信他是兇手。

然而,DNA報告顯示了相反的結果,面對罪犯的猖狂與殘忍,樸警官失去了理智,成為殺死嫌犯的兇手。

借用尼采的一句話: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會以凝視。

在惡意的泥沼呆得越久,就越難以掙脫。

當心中的惡意湧出時,人人都是兇手。

比「殺人回憶」催淚的犯罪片,中國電影人就是拍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