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貿易戰下,歐盟向中國伸出橄欖枝耐人尋味

參考消息網9月5日報道 貿易戰下,中國收到了來自歐盟的橄欖枝——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歐盟委員會9月3日宣佈,終止中國進口太陽能板的5年限制令。有媒體援引歐盟委員會的表態稱,上述決定是在考慮了歐盟太陽能板生產商、用戶和進口商的利益後做出的。歐委會表示,取消限制令是對整個歐盟最有利的決定。

媒體梳理發現,歐盟委員會於2013年12月起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板徵收最高64.9%的反傾銷稅和最高11.5%的反補貼稅,為期兩年,並於2015年底延長一次。2017年3月,歐委會將雙反措施延長18個月,而不是通常的5年。取消限制措施後,如果中國進口產品不低於“最低價格標準”,就可以在歐盟市場享受零關稅待遇。

輿論指出,當前正值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期間,歐盟向中國發出的“零關稅信號”耐人尋味。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學者孫立鵬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過去幾年,美歐等國對中國光伏企業“圍剿”,自身也遭受了損失。提升了與光伏相關企業的生產成本,本來就是“雙輸”局面。歐洲研究機構預測,如果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徵高關稅,將導致歐盟在今後的3年內損失近18萬個就業崗位。因此,歐盟此舉首先是從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造就業。

孫立鵬進一步分析,歐盟做出決定的時間點耐人尋味。當前,中美經貿摩擦未見緩和跡象,美歐雖然達成“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原則共識,但特朗普政府再度威脅對歐加徵汽車關稅,因此從戰略角度考慮,不排除歐盟需要與美保持一定距離,回調政策立場,對華釋放積極善意,保持在中美間一種相對平衡。進而,反制美國的對歐貿易政策。

還有輿論認為,歐盟此舉是在美國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歐盟和中國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的跡象。毋庸置疑,歐盟此舉的確有利於促進中歐經濟合作與互信,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這也是大勢所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參考消息網說,歐盟終止中國光伏限制令在平常來說是一個孤立案件,但在貿易戰背景下,此時加強中歐之間的合作意義更加重大。歐盟很多立場與美國相近,也有立場與中國相近。所以現在歐盟的位置比較微妙,它對中國採取了比較現實的態度,這是比較明智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對參考消息網進一步表示,在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中,歐盟也是受害者。在反擊貿易戰、維護多邊主義問題上,中歐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中歐雖然也有些經貿摩擦,但是是可控的。中歐加強政策協調無論是對雙邊經貿關係還是對維護全球經濟秩序都有著重要意義。

不過,也有輿論注意到,自去年12月以來,美日歐經貿部長級會議曾多次協調立場,聲明共同應對他國產能過剩、政府補貼、強迫知識產權轉移等“市場扭曲”行為。不久前,三方再次達成一致,欲加快推進在產業政策、政府補貼、國有企業等問題上的WTO多邊改革。孫立鵬指出,因此,對歐盟的積極信號我們歡迎,且樂見中歐經貿關係向好發展。但同時,我們必須也要警惕歐洲的“兩面下注”心態,防範潛在風險。

零关税!贸易战下,欧盟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