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在恢宏的紫禁城裡,曾經居住過二十四位有著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這些帝王們中間,有兩個人卻有著一種完全相同的愛好,那就是他們都特別喜歡玩玉。據說,故宮現今存留下來的三萬多件玉器中,有二萬多件都歷經了這兩個人的把玩和收藏,他們一位是執政時間長達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簾聽政46年的慈禧太后。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正是關於這個晚清女人的故事。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1835—1908)。清穆宗的母親,滿洲鑲黃旗人。咸豐二年(1852)被咸豐皇帝選入宮,封蘭貴人,1857年封為懿貴妃。穆宗立,尊為聖母皇太后,號慈禧。於穆宗、德宗兩朝先後垂簾聽政計47年。因與慈安太后所住的宮院分東西二宮,故世稱西太后。

慈禧太后珍愛玉器與歷代帝王相比是空前絕後的,並特別喜歡翡翠,將它看得比什麼珍寶都貴重,她用過的玉飾、把玩的玉器數量多達足以裝滿3000個檀香木箱。慈禧太后愛玉為當時的滿漢官員所知曉,於是紛紛進貢獻寶來博取她的賞識。太后對玉的偏愛超過對高品質的鑽石的喜愛。

她的日常用品大多都是由翡翠製成:佩戴翡翠飾品,吃飯用翡翠筷子和翡翠玉碗,飲水用的是翡翠茶盞等,翡翠製品應有盡有。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慈禧生前最愛的國寶翡翠玉雕 --“日日茂盛”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慈禧太后翡翠龍簪

如今在存世的慈禧畫像中,我們依然能看到她當年喜愛的這些翡翠首飾的身影:綠瑩瑩的翡翠手鐲和護甲在手腕上非常顯眼,襯托的皮膚格外白皙。

慈禧六十大壽的時,上貢的貢品寶物就有六十大箱,其中就有她最喜歡的寶物翡翠西瓜。據說當時在眾多寶物中,慈禧一眼就看中翡翠西瓜,十分喜愛。翡翠西瓜,顧名思義就是一塊極為想西瓜的翡翠,又經過工匠的巧奪天工打造而成。為了防止翡翠西瓜有什麼閃失,慈禧專人24小時把守。翡翠西瓜共有兩隻,都要比翡翠白菜大,也比翡翠白菜更為珍貴。慈禧去世後,將生前所有的珍寶陪葬,最喜愛的翡翠西瓜更是入棺,分別放在了慈禧兩隻腳下面,有飛仙吉祥之意。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當一個外國人拿著一顆他們西方光彩奪目的鑽石敬獻給慈禧太后的時候,這位全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對這樣一件從來沒有見過的舶來品,同樣流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她只揮了揮手,淡淡地說了一句:“邊兒去。”也許在這位東方女人看來,這件噴射著火彩的洋人鑽石遠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頭們可愛。

慈禧太后的頭飾,全由翡翠及珍珠鑲嵌而成,製作精巧,每一顆翡翠或珍珠都能單獨活動;手腕上戴玉鐲;手指上戴 250px長的玉扳指(她還有一枚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態,雕琢成精緻逼真的黃瓜形戒飾);膳具是玉碗、玉筷、玉勺、玉盤。慈禧太后擁有13套金鐘、13套玉鍾,作為皇宮樂隊的主要樂器。玉鍾懸掛於2.67m高、1m寬的雕刻精巧的鐘架上。

慈禧太后竟是個“翡翠發燒友”

1900年,義和團起義,慈禧太后逃離北京,所帶的珍寶也主要是精美的玉器。她憑藉皇權從民間搜刮了大量的玉器供自己把玩,極大地豐富了清宮的藏品。

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開始給自己選“萬年吉地”,興建陵墓。陵址選好後,她就將手腕上的珍珠手串兒,扔進地宮當 “鎮陵之寶”。陵墓直到她死前才竣工,歷時35年,佔地 2200㎡,僅材料費就用了白銀230萬兩。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73歲的慈禧太后患病身亡。

慈禧太后在死後仍以翡翠珠寶為伴。在李蓮英的《愛月軒筆記》裡散亂地記述了慈禧入殮時的所見所聞。“老佛爺” 身穿金絲福字上衣,平金團壽緞褂,外罩串珠彩繡長袍;頭戴珍珠串成的鳳冠,上面最大一顆如同雞卵,重約4兩;胸前佩帶著兩掛朝珠和各種各樣的飾品,用珍珠 800粒、寶石35粒;腰間繫串珠絲帶,共計9條;手腕佩飾一副鑽石鑲嵌的手鐲,由一朵大菊花和 6朵小梅花連成,精緻無比;腳蹬一雙金絲彩繡串珠荷花履……口中還含著一顆罕見的大夜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