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去哪裡了?

近年來,存款增速放緩已成為銀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現象。今年6月,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長8.4%。往回看,這一數據可謂是近40年“谷底”。據《每日經濟新聞》數據顯示,自1979年至2018年這39年間,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從未跌破9%。而2018年2月以來,存款餘額增速均在9%以下。

短短三年間,各項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已從13%以上降至今年的不足9%,銀行存款增速放緩,那麼錢都去哪兒了?

究其原因,可能是這幾個方面:第一,近幾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緩,是導致居民存款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第二,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根據Wind數據,2018年上半年,流量規模前28名房企的淨利潤平均同比增幅高達80%。部分銀行存款已經固化成房子;第三,隨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在發生變化,我國消費領域發生巨大變化,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優化調整,新興業態不斷湧現,供給市場逐步完善,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除了以上三個原因外,金融市場發展帶來的多樣化投資產品: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都在搶奪客戶的存款;另外還有此起彼伏的虛假P2P網絡貸款、龐氏騙局乃至非法集資的屢禁不止,也是對居民存款增長的明顯耗損。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吸收存款困難的情況,各大銀行紛紛推出了相關政策。今年以來,銀行紛紛上浮存款利率,目前,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均超過了50%,遠遠超過了貨幣基金的收益。

據瞭解,大額存單其實算是一種理財產品,但存款門檻較高,個人認購起點是20萬。大額存單相對於普通的小定存,就像VIP一樣,享受的利率也更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存單,就有時間的限制。如3個月、6個月、1年期、3年期以及5年期等固定期限。因此,這也是大額存單的侷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