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澤瀉

從前,有一個醫徒從老醫師那裡學了紮實的理論知識後,老醫師告訴醫徒,要想更上一層樓,須到外面遊歷,積累更多的經驗,方能成為一名大醫。於是醫徒開始了他的遊醫生涯。這一天,醫徒來到一個湖區,他發現這裡的居民多患水溼之疾,當地的大夫多用茯苓、白朮治之,然效果不佳,患者多服藥之際有所好轉,但見效頗慢,斷藥後即復發,且該疾療程長,患者多因經濟或療效不佳等原因不能堅持用藥,終成頑疾。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澤瀉

醫徒認為凡是問題終有解決的辦法,他決定解決這個難題後再去他地。他想,大部分患者是因為不能承擔長期治療的經濟壓力而放棄治療的,因此必須找到一種廉價的藥材,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於是他開始研究本地盛產哪些藥材,經過數十天的收集,他發現該地盛產一種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滲溼。醫徒採了一些單獨煎水給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較輕者效果很好,而水溼症重者效果不佳。醫徒讓重症者自願買茯苓、白朮等其他利水滲溼之品一起煎服,見效頗佳,待症狀減輕後再僅用澤瀉及一些當地能採集的草藥調服,該法不僅水腫消的快,花錢也不多,患者可自行採集遍地都是的澤瀉長期煎服。這一方法得到了周圍郎中的認可,他們請醫徒為這種藥草取名,醫徒道:“去水曰瀉,如澤水之瀉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澤瀉吧。”【溫馨提示:中藥典故僅幫助記憶】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澤瀉

醫學指導——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

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廖佐芹教授說,本品甘寒滲利清洩,入腎與膀胱經。既利水滲溼,又清瀉腎與膀胱之熱,故為治下焦溼熱及水腫兼熱所常用。功效:利水滲溼,洩熱。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澤瀉

主治病證

(1)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

(2)溼盛洩瀉,痰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腎虛精滑無溼熱者禁服。廖佐芹教授說,本品有利尿、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脂肪肝、減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等作用。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澤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