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还记得2015年英国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曾展出过一件艺术作品,从远处咋一看还以为是什么有晕彩的宝石呢,近看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原来是用贝母铺成的,所以才呈现出这样斑斓的色彩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很多人对这件艺术品啧啧称奇,赞叹创作者的想象力,竟会想到用贝母镶嵌制作出这么棒的作品。

其实,这种工艺在中国古已有之,被称为“螺钿”,是一种把螺壳、珍珠贝等磨成薄片,再镶嵌在漆器上的装饰工艺。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漆凳细节图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漆器在阳光下会散发出贝壳特有的晕彩,流光溢彩

据考古发掘,螺钿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因为工艺难度、市场价值、审美变迁等原因,这种工艺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的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罍,距今近3000年

民族瑰宝:流传3000年的手工艺

螺钿兴盛于唐朝,宋元渐渐式微,明清再度发展到高峰,而后又低迷,直到近年来,才重新被重视和发扬。

1

盛唐之光,成就螺钿镜的传奇

商周时,人们只是将贝壳简单地进行切割打磨,在漆上寥作点缀,到了唐代,工匠将螺贝锯磨成片,然后在漆面上拼贴成各色花鸟、枝叶和人物,生动的形象与螺贝的色彩相映生辉。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馆藏的唐代螺钿圆漆盒

这一时期的螺钿广泛运用于各种漆盒、乐器、铜镜,在日本奈良东大寺里的正仓院内,至今依然完好保存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馆藏的唐代螺钿琵琶

不过,唐代螺钿器物中最瑰丽的不是乐器,而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的螺钿镜,它用螺蚌贝壳雕刻成各种图案,按照原先的设计要求黏贴于素镜背面,然后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河南洛阳涧西唐肃宗乾元二年墓出土螺钿人物花鸟纹镜,是国内藏镜中最为精致的一面。据考证,贝板为南海所产的夜光贝,花蕊系用云南一带的琥珀镶嵌而成,底纹敷以西亚的青金石碎粉

为了使螺钿镜更加美观,在螺片中嵌琥珀、玳瑁或绿松石等玉石,可让铜镜五彩斑斓,别具一格。2001年西安曲江新区李倕墓即出土两面这样的螺钿镜: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据统计,现存于世的唐代螺钿镜至少有18面,其中收藏品11面,出土品7面。只可惜,这11面收藏品均流失海外,1面馆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其余10面都在日本。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莲花八出葵花镜,整个纹饰由玉石、青金石、贝壳、琥珀组成,色彩艳丽,工艺精美,现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2

宋元式微,工艺却倍加精美

螺钿也是宋元时漆器的重要品种之一,但是由于南宋国力不济,高宗嫌螺钿过于奢侈,一度下令禁用,如火如荼的螺钿渐渐隐没。不过虽然不盛行,但它依然是一种奢侈品,工艺水平更是大为提高。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工艺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材质上,唐代螺钿主要选用河蚌壳,泛光高贵而清雅,却不免有些单一。

宋代出现了更薄、更小的螺钿,此前的螺钿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而这种薄螺钿厚度可以达到0.5毫米以下,它们多取自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可以折射出如霞似锦的七彩光芒。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3

明清高峰,巨匠崛起

明清时期,无论是产量、工艺还是品种,中国的螺钿漆器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到了清朝,螺钿在家具上的运用更是登上历史高峰,深受宫廷青睐。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柜子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屏风

1771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十余件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 国家博物馆藏

在过去,漆器工匠是不能在作品上署名的,但这一时期涌现出江千里、吴伯祥、吴越桢等一批名家巨匠,有他们署名的漆器便有了“活字招牌”。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江千里制嵌螺钿西厢记纹盘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的江千里,在诸多螺钿名家中声誉最高,被称为“四百年前的奢侈品缔造者”,他长期生活在扬州,开创了明代镶嵌螺钿细工的先河。《扬州府志》曾记载“杯盘处处江千里,卷轴家家查二瞻”,“千里式”漆器在当时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江千里制嵌螺钿《西厢记》纹盘 南京博物院藏

工艺之美:螺钿妆成翡翠光

“螺钿”一词中,“螺”指江河湖海中的螺蚌壳,“钿”指将金银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普通的螺贝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髹漆、抛光,形成色泽绚丽、色彩奇幻的螺钿器物。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清 螺钿金银片小方盆

难怪清代诗人刘应宾咏叹“螺钿妆成翡翠光”,螺钿的光泽堪比翡翠,可见螺钿工艺的精美。

1

螺钿的厚薄之分

按镶嵌材料,螺钿漆器可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大类。宋代以前多是厚螺钿,将产自中国近海的贝螺打磨,直接镶嵌,以粗犷朴质见胜。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厚螺钿使用的贝壳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宋初时期黑漆经函,采用的是厚螺钿

宋元明清时期流行的薄螺钿中的“七彩螺钿”,使用的是产自太平洋西岸、琉球、东南亚等地的“蝾螈海螺”。将螺贝放入锅中煮上4天4夜,用镊子将螺片层层剥离、揭取,之后再放入白醋或萝卜汁内浸泡,使之变软变柔韧,这样当它附着在曲面的漆器上时也就不会导致破裂。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加工后变薄、变软的螺钿

薄螺钿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据杨明在《髹饰录·填嵌》中记载,螺钿“点、抹、钩、条,总五十有五等,无所不足也”,足见工艺之精细。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元代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薄螺钿漆器

2

螺钿工艺:点螺与衬色螺钿

螺钿的工艺种类十分丰富,其中点螺、衬色螺钿最为独特。

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点螺产于江苏扬州,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螺钿孔雀,长尾羽毛部分,运用的是点螺

点螺多使用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的螺壳,这些蚌贝年龄越长,其螺贝结构越精密、轫性越强、色彩越缤纷且富于变幻,尤以夜光螺为最,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夜光螺

衬色螺钿,古人称之为“衬色甸嵌”,在透明的贝壳薄片下面再衬托上不同的色彩,后嵌到漆器上,即等于人工设色,所衬各种颜色是通过透明壳片的表面而显色,故呈现出色彩晶莹、温润的效果。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衬色螺钿的实物比较鲜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晚期嵌衬色螺钿团花长方盒和南京博物院的黑漆嵌螺钿圆盘是其中的代表作。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晚清衬色螺钿黑漆长方盒,故宫博物院唯一的一件衬色螺钿漆器

点螺和衬色螺钿都属于平磨螺钿,即钿片和漆面是平整的。倘取材厚贝壳,施加雕刻,嵌入漆器,花纹高出漆面,成为浮雕或高浮雕,使得人物、花鸟、建筑等图案更加具有立体感,这就是“镌钿”。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镌钿漆器也经常采用多种宝石,如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镶入,这其实就成了“百宝嵌”。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寿山石螺钿百宝嵌插屏

螺钿工艺复杂繁琐、耗时长久,历来都是供皇帝贵族使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到了现代,由于螺钿所用的原料价值并不高,但工艺繁琐,导致耗时久、工费高,市场难以接受,于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唐玳瑁嵌螺钿荷花鸳鸯八方盖盒,苏富比拍卖估价超过4000万港元

更让AI酱感慨的是,螺钿这种工艺,当年随着遣唐使带回日本后,就备受日本人推崇,日本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螺钿珍品,而且很好地传承发扬了这门工艺,并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昭和时代金漆莳绘镶嵌螺钿梳子发簪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螺钿梳,加入了七宝烧、莳绘等工艺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现代漆器艺术家山村慎哉(Yamamura Shinya)创作的螺钿漆器珠宝盒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武蔵川工房制作的螺钿漆器,镜子、首饰盒、发钗

梳子、发簪、镜子、首饰盒……甚至连手机壳上都点缀着螺钿!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日本工坊“井上”制作的螺钿首饰盒、螺钿手机壳

幸运的是,随着国人对匠人工艺的尊崇,螺钿在国内日渐受重视。而且,如今的螺钿漆器不像古代,只有富人或贵族才能享用,现在普通人也用得起,价格非常亲民,千元以内就可以买到非常精美的螺钿首饰盒。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华美富丽的螺钿首饰盒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风格淡雅的螺钿首饰盒

AI酱私语:

对比日本自制的螺钿工艺品,AI酱私以为还是中国人制作的好看,螺钿作为民族瑰宝,应该被更多的中国人所记住,让这门工艺得以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就像爱恋珠宝炽焰LAVA FLAME专利99切面珍藏级钻石,99切面,代表中国人信仰的长长久久、一生一世的爱情,值得珍藏!

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古老工艺将消失,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我们不服!

△犀皮宝相花凤凰图螺钿漆器,美的不可方物~

你好,我是AI酱。

世界这么大,很高兴与你相遇。

获取更多更好玩的时尚资讯,跟我们一起爱恋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