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句詩的意思很直白,沒有哪座山會嫌自己高,沒有哪一條河嫌自己的水不夠深,就像人一樣,沒有哪一個人會嫌自己的權利不夠大,就像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一般,這也就像這首詩的作者一樣,他永遠都在致力於尋求最高權力的路上。

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深處亂世之中,一般後來有威望權力的人都不是一開始出身官宦之家,都是跟憑藉自己的打拼而最後名揚天下,在漢靈帝光和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因為這場起義讓許多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開始有了自己展露拳腳的機會,從而一舉成名,比如劉備,在比如曹操,在平定黃巾起義之中,曹操英勇善戰,戰果累累,最後被嘉賞為濟國男的相國。

其實曹操就是在一步一步的“打怪升級之中”地位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實,曹操這個人你讚美他說他聰明機智也對,你貶低他說他奸詐狡猾也好,總而言之他是一個大軍事家,大謀略家,這一點是誰都無可否認的。我們單單列舉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

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有一句歌詞說得好“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三國時期,真的是大戰小戰不斷,在這之中,一共有三代舉世聞名的戰役,渡官之戰,赤壁之戰,武夷之戰,而其中曹操打得最漂亮的一戰也就是渡官之戰。

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渡官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戰役之中的一個著名典範,主要是講在曹操兵力極大的少於袁紹兵力的時候,他們雙方相持於渡官,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操這樣一個心思縝密,奸詐的一個人更是在與敵交戰時一定要先弄清楚敵人的性格,所以曹操深知袁紹自以為兵力強大,認為曹操肯定戰敗,然而曹操出其不意,背後突襲袁紹糧草,斷了他的生活來源,那袁紹自然損失慘重,繼而得到重創,所以渡官之戰在雙方僵持了一年之久的時間下最終以袁紹戰敗而告終。

歷史上大多數人對曹操的看法不一,有的說他是一個大奸之人,連自己朋友的家人都能殺害,他殺過太多的好人;有的人也說曹操一生功大於過是一代大軍事家,大詩人,大謀略家,從這幾點上哪一點來講他都無一不是可以被讚美的。

單單就我來講,我只是記得,曹操年輕時也是一個一心想要報效祖國的熱血青年,但可能深處亂世,所變得身不由己。

一代梟雄,一生戎馬,既能接受世人的謾罵,又能接受世人的讚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