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座塔、一座寺,帶你穿越回近千年前的宋代

生活需要激情!

讓我們背起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去哪兒?聽說在官橋有一個始建於宋代被稱為國寶的五座塔它位於官橋鎮竹口村五塔巖寺前摩崖之上

“站”在懸崖邊,看著都腿軟!

今天,帶你走進“國寶”五塔巖~

南安一座塔、一座寺,帶你穿越回近千年前的宋代

五塔巖,原名靈水巖,又名靈水寺,位於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的紫帽山西北麓,屬南安官橋鎮竹口村,始建於北宋,因南宋時在寺前興建五座石塔,便稱為五塔巖,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為五塔巖寺,不過最有歷史價值的當屬造型優美、雕工精緻的五座石塔。石塔依山就勢,前面是懸崖,後面是高山,遠遠望去,猶如一座空中樓閣。2017年3月份,其入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一座塔、一座寺,帶你穿越回近千年前的宋代

五座石塔一字排開,兩側山峰環抱,底臨深壑,頗為壯觀開闊。“五座塔均為宋代所建。”五塔巖寺的主持陳惜姑說,各塔之間距離2米,中間一座高5.5米,兩邊的均高5.3米。

五座塔都建於條石砌成的四邊形基座上。基座上置六角形須彌座,座由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等五層構成,高1米。塔身由近似圓柱狀的石頭砌成,上方有一個六角飛簷狀的塔蓋。塔蓋上為塔剎,最上端為葫蘆塔尖。整座塔造型古樸輕巧,雕刻亦拙樸。陳惜姑說,五座塔大同小異,只有塔身龕中佛像姿態不一。他們有的雙手置於腹前;有的神態莊嚴,耳垂於肩;有的屈膝而坐,手置膝上。

五座塔正前方約20米處,便是建於宋代的五塔巖寺,寺內壁上嵌有石刻佛造像,其頭戴佛冠,眉清目秀,臉部豐腴。寺依山就勢,利用上、下兩個天然石洞,建築“龍水禪樓”和“定光道場”兩個空間,猶如空中樓閣,高聳壯觀。

南安一座塔、一座寺,帶你穿越回近千年前的宋代

南安佛教自古興盛,西晉太康九年(288年),南安豐州九日山始建的延福禪寺為福建最早的兩座寺院之一。南朝梁普通年間(520年-527年),印度高僧拘那羅陀泛海來中國,在金溪登岸,駐錫九日山延福寺翻譯《金剛經》。至宋時,朱熹到泉州一帶講學時,稱“此地古稱佛國”。建於宋代的五塔岩石塔,見證了宋朝宗教建築的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