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一家四口誤食毒蘑菇中毒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風險大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食藥頭條

8月23日晚21時30分,根據市人民醫院報告:“有4名患者在下午14點左右因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就診於該院急診科,初步懷疑為食物中毒”。明光市疾控中心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採樣工作。經查,當日中午11:30時左右,明西梁山村馮某一家四口人共同在家進食中餐(雞蛋炒野蘑菇、土豆燒肉、大白菜炒乾子、西紅柿蛋湯、鹹豆角),至下午14時,4人先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其中3名成年人在送醫院後經過緊急救治,於8月27日出院,其9歲未成年的孫女症狀較重,經專家會診後立刻送往南京市兒童醫院進行治療,經治療後也出院。由於當日中午該戶中餐未留有任何標本供檢測,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患者臨床症狀體徵分析,經綜合分析判斷為一起因進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小科普

毒蘑菇知多少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目前,毒蘑菇在我國約有百餘種,常見的可致人死亡的有十多種。“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複雜,中毒表現多樣,可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和精神錯亂、幻覺等精神症狀以及肝、腎、心、腦等臟器損害。”其中以臟器損害最為兇險,死亡率較高。

毒蘑菇中毒一般可分為速髮型毒蘑菇中毒與遲髮型毒蘑菇中毒。誤食速髮型毒蘑菇後發病較快,一般在半小時至6小時之內,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明顯胃腸道症狀,症狀消失後,很快好轉、痊癒,極少有死亡發生。

而遲髮型毒蘑菇中毒後發病慢,一般在誤食10小時以上發病。常常是出現吐瀉症狀之後,似乎痊癒,即假愈,經過1~3天假愈期後,突然出現嚴重的肝、腎、腦等臟器損害的症狀,如肝腫大、黃疸、廣泛出血、尿少、無尿、煩躁不安、昏迷、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幾種常見的毒蘑菇

學名:毒鵝膏

別名:毒傘、鬼筆鵝膏

形狀特徵:菌環生柄的上部,菌托白色,大型、苞狀,菌蓋表面灰褐色至暗灰綠色。

生長環境:林中地上曾造成死亡率:極毒60%~100%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學名:豹斑鵝膏

別名:豹斑毒傘

形狀特徵:菌蓋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鱗片,菌環生柄的中下部,菌托近杯狀或呈環帶。

生長環境:林中地上曾造成死亡率:13.1%

學名:黑紅菇

別名:稀褶黑菇

形狀特徵:菌體大,灰黑色至黑褐色,菌褶寬、厚、稀疏。菌肉白色至汙白色,受傷會慢慢變為紫紅色,再變為灰黑至黑色,或立即變黑色。

生長環境:林中地上

曾造成死亡率:通常採食,但個別地方死亡率達25%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學名:毒紅菇

形狀特徵:菌蓋寬5~9cm,表面珊瑚紅色,邊緣有條紋,表皮易剝離,菌肉近表皮處紅色,菌褶純白色。鮮時味極麻辣。

生長環境:林中地上

【】明光一家四口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野生蘑菇味美食品安全风险大

夏秋季是食用蘑菇中毒高發季節,每年我省都有采食野蘑菇中毒的事件發生。從明光來看,近年來少有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但不久前發生在我市的一家四口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提醒我們,為預防中毒事件的發生,請市民不要採摘野生蘑菇食用。

溫馨

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