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商業 了解商業

當今時代,我們的生活與商業緊密相連,到處都能看到商業的影子:商業活動、商業建築、商業廣告等等,無處不在。那什麼是商業?書裡給出的答案是:商業是一種有組織的提供顧客所需物品與服務的一種行為。它最本質的內容就是通過交換實現盈利。特別是在當前人人創業的時代,創業者想要通過商業活動獲取更多財富,就必須對商業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那麼怎樣才能科學地理解商業呢?今天我們講的《認識商業》就是一本全面覆蓋商業各個環節的系統性實戰教材。

《認識商業》這本書是美國高校採用量最大的商業入門教科書,出版30多年來,先後9次修訂,被全球幾百所大專院校指定為企業管理必選教材。本書的作者有三個人,威廉·尼克爾斯、吉姆·麥克修和蘇珊·麥克修,他們既是商業界的翹楚,又是教育界的專家,其中威廉·尼克爾斯教學經驗超過30年,曾四度獲頒“傑出教師獎”,可以說基本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吳曉波曾經對這本書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他說這本書按照一個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生,從求職或立志創業開始,如何理解企業的原理與運作規則。與一般意義上的教材不同,本書拋棄了枯燥的理論與公式,以儘量幹練的文字,和大量豐富的案例組合,完成了經濟學意義上的商業普及教育。

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本書中的精彩內容很多,今天,我們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挑選三個重點內容為你解讀,這三個內容分別是找準突破口、低成本激勵和靈活變通。

第一部分

先來看看找準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進入商業的方向。創業者可以通過分析自身的優勢,從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賺錢的路子,以小企業的方式切入商業。

對那些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來說,創業很酷,但也很殘酷,並不是你腎上腺素飆升,一拍腦門,靠著三分鐘熱血去做,就可以成功的事。俞敏洪曾經說過,“現在有很多小年輕跑過來找我投資,上來談情懷,他們知道我這個人是談情懷的人,但掙錢路子都沒有摸清楚,如果想不通錢怎麼掙就意味著你沒有商業頭腦。”如果進入商業領域是萬死的情況,那麼,該如何進行理性地切入呢?在這本《認識商業》中,介紹了進入商業的正確方式。

創業首先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最好從愛好或精通的領域出發,對自己進行理性評估,在分析優勢、劣勢的同時,尋找突破口,多問問自己:“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該怎麼幹?”因為這既是創業的戰術問題,又是生死攸關的戰略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忽視,就是對自己創業行為的不負責。周圍有很多創業失敗的人,他們的想法和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賺錢、賺錢、多賺錢,甚至想“躺著就把錢賺了”。在創業之前完全沒有方向,也不瞭解市場,就輕舉妄動。比如,現在網店、微店很火,有些人看見別人天天在朋友圈裡發一些賺錢的圖片,就開始眼紅心跳,急三火四地加入到電商的隊伍中來。當你問他們“你想要賣哪種商品”“賣給哪些人”和“市場怎麼樣”之類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支支吾吾,無法作答。還有一些人喜歡盲目跟風,看別人做什麼項目賺錢就做什麼項目,跟風隨大流,缺少自己對市場的理解。這些做法完全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沒有方向,沒有做好準備,就匆匆加入創業隊伍,到頭來白白耗費了精力,還賺不到錢。在開始創業之前,一定要多問問自己:“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該怎麼幹?”在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找到自身的長處和優勢,然後再有的放矢地開始創業,這就相當於在自己的主場發揮主場優勢。

認清自己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要尋找切入商業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賺錢的路子。選好突破口,不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應該從哪裡突破呢?《認識商業》中說,成功的創業者要懂得發現身邊的問題,也就是用戶的痛點,然後把它們變成機遇。生活中的每個問題都隱藏著商機。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得出結論:凡是賺錢的項目,都是最平常的。“從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賺錢的路子”,這是創業者首先要具備的商業思維。

如何發現問題並且找到商機呢?《認識商業》就為我們提供了方法。這就是美國創新專家沃倫·貝格爾提出的“絕佳提問三階段模式”。首先問一下,為什麼用戶會有這樣的痛苦,然後再問一下自己:“假如我做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產品,用戶會滿意嗎?會有驚喜嗎?會買單嗎?”最後再問,下一步如何做才能實現這樣的設想?這個邏輯與產品設計的邏輯基本相同,都是先找到用戶痛點,然後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採取措施將設想變成現實。

在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現在WiFi應用很廣泛,很多人家裡都開始使用路由器。但是安裝路由器的時候,設置非常麻煩,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樣設置。小米公司發現了這個令用戶苦惱的問題後,就研發了創新產品小米路由器,其實功能沒有什麼變化,就是設置非常簡單,只需要進行三步傻瓜式操作,就可以輕鬆完成設置。因此,小米路由器一上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追捧。

既然你已經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創業路子,那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正式進入商業界的載體,最合適的載體就是小企業。小企業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更好地瞭解消費者,以及快速使用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船小好調頭”,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以及快速的反應。如果把市場想象成一個大瓶子,那麼大企業就像大石頭,雖然可以裝滿,但石頭之間會有許多縫隙。這些縫隙,我們就可以用沙子來裝滿,減少這些空白的空間。商業也正是如此,大企業無法滿足市場上的所有需求,小企業就可以通過填補這些空隙來獲得利潤。

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甚至跨國公司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大衛·麥克康奈爾向朋友借了500美元創立了小企業雅芳公司,改變了大公司的零售做法,採取直銷的方式,迅速贏得女性的青睞。發展至今,雅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妝品公司之一,擁有43000名員工,通過440餘萬名營業代表向145個國家和地區的女性提供兩萬多種產品,年營業額達到57.2億美元。英國軍事理論家拖·富勒說:“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那麼,一個有智慧的初創企業也一定會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競爭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快速切入,成就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今天給你講的第一個內容:找準突破點。創業之前,要通過分析自身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主場,然後使用“絕佳提問三階段模式”的方法,從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賺錢的路子,以小企業的方式進入商業。

第二部分

接下來再說說低成本激勵,用較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創企業員工的敬業意識,激發主觀能動性。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對企業中的人進行有效地激勵,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認識商業》中介紹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赫茲伯格的激勵因素以及麥格雷格的 X 理論和 Y 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方法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有形待遇,無形激勵。工資、待遇、獎金、股權,等等,都屬於有形待遇。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很難在有形待遇方面提供更多資金。畢竟發展才是第一要務,有限的資金要用在企業的未來發展之上。更何況,高工資、高待遇也未必能夠激發員工內在動力,甚至還會出現留不住人的現象。比如富士康員工的福利待遇,在當地屬於很高的水平,但仍然出現員工跳槽的現象。

初創企業雖然不能在工資待遇等有形待遇上做文章,那隻能在無形激勵上下工夫,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激勵效果。無形激勵是指利用共同願景、自我價值實現等方法,最大限度滿足員工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從而達到低成本激勵的目的。《認識商業》提到了很多低成本激勵的方法,我們把它歸納為“四激勵法”,分別是分享共同願景,實施價值激勵;給予充分授權,實施信任激勵;打通溝通渠道,實施融合激勵;及時讚美獎賞,實施榮譽激勵。

我們先看第一個方法:分享共同願景,實施價值激勵。共同願景是企業中所有人共同擁有的未來目標,是每個人都願意將精力和時間為之付出的共同景象。這個目標可以是未來發展的宏偉目標,也可以是造福人類的義舉,只要能夠得到團隊成員的一致認同即可。對初創企業來說,一支有著共同信仰的隊伍,更容易煥發出蓬勃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無需投入過多的資金。所以,初創企業的領導者一定要在創業之初,就找到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景,時刻與員工分享,讓團隊裡的每個人時刻都在願景的激勵下,願意為這個共同願景主動投入。

大家都知道 IBM 公司,它的全稱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現在非常有名,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但是在1914年剛成立的時候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它的支柱產品卻是屠夫專用秤和鐘錶。為了激發團隊的鬥志,創始人托馬斯·J·沃森毅然將公司名稱從計算—製表—記錄公司改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並總是表現出,好像這是一個“規模更大、結構更復雜、也更成功的企業”。事實上,在這一共同願景的激勵下,IBM 通過其樂觀向上的團隊堅持不懈地追求,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從1914年到1946年的32年間,IBM 的利潤增長了38倍。

說完分擔共同願景,我們再來說說第二個方法,給予充分授權,實施信任激勵。信任是加速人體自信力爆發的催化劑,比努力更為重要。只有在信任基礎之上放手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有時甚至還可超水平發揮,取得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績。不但如此,信任還能夠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每個員工從內心裡都希望得到企業的充分認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企業和老闆的賞識和重視。在企業裡,員工得到了重用,就會萌生感恩的心,才會忠於職守,忠於企業。

具體操作中,初創企業可以將具體工作進行分解,把工作指派給某個人,讓他有機會從頭到尾完成一項明確的任務,併為成功完成任務而承擔責任。讓他從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個人成就、挑戰和肯定的機會。比如,小家電製造商美太格公司重新設計了洗衣機的生產過程,讓員工可以組裝整個抽水馬達,而不是一小部分。這樣一來,每個參與組裝的員工都有了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均得到了明顯提升。克萊斯勒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頓被問及公司當年的營業額是如何增加了246%,達到37億美元時,他回答道:“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回答的話,那就是授權。”由此可見,信任激勵的巨大威力。

除了價值激勵和信任激勵之外,我們再看第三個方法:打通溝通渠道,實施融合激勵。融合激勵就是要打破組織內影響溝通的所有障礙,讓員工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在組織內部實現溝通順暢,有效融合員工創造力和執行力。員工接觸到豐富的信息,感到自己的確是公司的一分子,因而表現出色、生產效率極高。管理者通過這些工作,集中瞭解了員工們的意見和想法,並且使整個公司的內部溝通保持順暢,也才能避免因主觀武斷而導致的決策失誤。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可以採用一個房間集體辦公、擺設大餐桌讓組織成員一起就餐、舉辦公司遠足活動等等,促進管理者與員工間的深度融合。

福特汽車曾經有個臨時組織的“野馬團隊”,這個團隊雖然來自於不同部門,但是彼此之間溝通沒有任何阻礙,甚至繪圖員就坐在會計師旁邊,工程師坐在設計師旁邊。當他們面臨猶疑不決的問題時,他們會把供應商也找來,加入隊伍全天候工作,解決問題。團隊成員動力明確而且積極,都憋著一股勁,要在預算內準時完成任務,因此常常加班至深夜,甚至夜裡就睡在倉庫的地板上。最終,這支團隊比原定時間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新車一上市就成為搶手貨,銷售量不斷上升。

最後我們來看第四個方法:及時讚美獎賞,實施榮譽激勵。激勵不一定要很困難複雜,它可以從肯定員工的工作開始。當員工完成了某項工作時,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對其工作的肯定。上司的認可就是對其工作成績的最大肯定。對員工的出色工作,要進行公開的讚美。讚美能夠使員工對自己更加自信、對工作更加熱愛,同時也能夠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要通過讚美讓員工知道你欣賞他們的工作,這通常比只是表揚或發獎金效果更明顯。

給員工的讚美也要及時而有效,當員工工作表現很出色,主管應該立即給予稱讚,而且是當眾讚揚,讓員工感受到來自上司的讚賞和認可。這種讚美獎賞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像是這樣:“小王,你雖然在今天的會議上說得不多,但你的想法很有價值,我想聽聽。”除了口頭讚賞,企業管理者還可以使用書面讚美、對員工一對一的讚賞、公開表揚等形式鼓舞員工士氣。暢銷書《獎勵員工的一千零一種方法》的作者鮑勃·納爾遜說:“在恰當的時間從恰當的人口中道出一聲真誠的謝意,對員工而言比加薪、正式獎勵或眾多的資格證書及勳章更有意義。這樣的獎賞之所以有力,部分是因為經理人在第一時間注意到相關員工取得了成就,並及時地親自表示嘉獎。”

這就是今天給你講的第二個內容:低成本激勵。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效地激勵措施能夠激發員工內在動力和主觀能動性。初創企業由於資金限制,無法在有形待遇上加大力度,但可以採取低成本的無形激勵,讓初創企業一路向前快速飛奔。無形激勵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種:分享共同願景,實施價值激勵;給予充分授權,實施信任激勵;打通溝通渠道,實施融合激勵;及時讚美獎賞,實施榮譽激勵。

第三部分

上面為你講述了找準突破口和低成本激勵兩個內容,下面來為你說說最後一個重點:靈活變通,果斷決策,理性應對危機。

世界上沒有永遠正確的選擇,也沒有永遠不會虧損的項目。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創業既艱苦,風險又大,許多事情都屬意料之外。要面臨的風險不僅有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行業環境還有決策因素、管理因素,甚至還有不可抗力因素,等等。其中,對創業者來說,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市場。因為市場永遠都是風雲變幻的,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豐厚資本投資公司的創始人楊守彬曾經對創業有段精彩的評價:“我們艱辛地爬到了颱風口,可是發現那裡已經有了一堆豬,颱風根本吹不動那麼多豬。有幸有一兩隻豬吹到了天上,可是也很快就停了,大多數就跌了下來。”有數據顯示,中國創業公司的失敗率高達90%。如何成為另外10%的成功創業者,是擺在許多創業者面前的難題。因此創業時,創業者不僅要抱最大的希望,也要做最好的打算。抱最大的希望,是要時刻激勵自己朝目標前進,不達目標誓不罷休;做最好的打算,是要評估各種風險,做到靈活地變通、果斷地決策。

變通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之一。作為創業者,要時刻關注市場的最新動向,關注行業最新科技的發展,從中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時做出調整。其實,在選擇方向的時候,我們就提出,要從小企業切入,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可以做到“船小好調頭”,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經驗策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況。如果市場大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你還堅定地原地踏步,那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早晚會走向失敗。

拿上世紀末流行的 BP 機行業來說。那時候手機的價格很高,很少有人能買得起,能夠拿上一部“大哥大”,立刻就能成為眾人圍觀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便宜又方便使用的BP機就開始嶄露頭角,迅速佔領了市場。發現這一市場熱點後,大量依託 BP 機業務的公司也開始蜂擁而上,當然其中也不乏各種小企業。但是,突然有一天,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手機的技術壁壘被突破了,價格一路走低,迅速成為人手一臺的標配。這時候, BP 機一下子就從風口上掉了下來。針對這種相當於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 BP 機的生產企業和相關企業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有人就想出了降價或提供增值服務的方法,來對抗來勢兇猛的手機市場。還有一部分企業則發現市場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及時地轉變了策略,果斷放棄BP機市場,及時轉向,加入手機市場。

果然沒過多久,抓住機遇做出改變的企業都躲過了災難,獲得了新生。而那些依舊沉浸 BP 機市場的企業,則從苟延殘喘逐漸走向了最後的消亡。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一定要時刻關注市場的最新動向,關注行業最新科技的發展,始終保持彈性狀態,提前預測,提前決策。

變通是思想和動機的轉變,最終的落腳點還在於決策。決策是否正確,直接決定了變通的方向是否正確。如何在危機來臨時做出理性的決策?《認識商業》一書認為,理智的決策模式是管理者按照一定的步驟,作出符合邏輯的、明智且判斷精確的決策。這些步驟總共有7步,被稱為“7D決策法”。第一個D是定義(Define),說明問題;第二個D是描述(Describe),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第三個D是開發(Develop),找出多個可供選擇的方案;第四個D是達成(Develop agreement),需要得到參與者認同;第五個D是確定(Decide),選出最佳可選方案;第六個D是執行(Do),果斷地執行所選擇的方案;第七個D是判定(Determine),對做出的決策好壞進行評估判斷,然後持續進行。

美麗說網站的成功轉型,就很好地詮釋了“7D決策法”。美麗說原來是一家女性時尚社區導購網站,“寄生”於淘寶網,僅2013年就給淘寶帶來超過30億元的交易額。但市場風雲變幻,2013年10月份,淘寶封殺導購類網站,屏蔽了所有通向淘寶的鏈接。這對美麗說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在這種情況下,美麗說是如何做出轉型決策的呢?首先,Define,定義,對淘寶封殺的問題進行定義,認為這是生死攸關的抉擇。之後,Describe,美麗說蒐集信息對當前的形勢進行了評估:發現來自淘寶的分成收入只佔整體收入很少的比重;手中掌握上萬家長期投放廣告的合作的淘寶商家;騰迅等大公司具有強烈合作意向,等等。綜合起來看,美麗說已經具備轉型的基礎。於是第三步 Develop,美麗說找出了多條解決方案,主要有三點:一是自行開發商家交易系統,將廣告團隊直接轉型為商家運營團隊,幫助優質商戶在美麗說上開店;二是加緊與騰訊合作,對接微信,投入移動端;三是聚焦女性電商垂直領域。第四步 Develop agreement ,達成認同。在徵得管理層的同意後,果斷進行第五步,Do,也就是執行。在宣佈美麗說轉型電商平臺7天后,再進行判定: Determine 。此時的累計成交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單日訂單數突破18萬單,判斷決策有效,繼續執行。

總結

說到這兒,今天的主要內容就為你介紹完了,來回顧一下。我們分享了《認識商業》這本書中最可為創業者借鑑的三個內容,找準突破口、低成本激勵和靈活變通。

首先是找準突破口。創業之前,要通過分析自身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主場,然後使用“絕佳提問三階段模式”的方法,從最平常的生活中找到最賺錢的路子,以小企業的方式進入商業。

其次是低成本激勵。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的激勵措施能夠激發員工內在動力和主觀能動性。初創企業由於資金限制,無法在有形待遇上加大力度,但可以採取低成本的無形激勵,讓初創企業一路向前快速飛奔。無形激勵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種:分享共同願景,實施價值激勵;給予充分授權,實施信任激勵;打通溝通渠道,實施融合激勵;及時讚美獎賞,實施榮譽激勵。

最後是靈活變通。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要學會靈活地變通、果斷地決策,做到理性對待市場,理性應對危機,始終保持彈性狀態,使用“7D決策法”,果斷做出理性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