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奇石

黃河的奇石

黃河的奇石

小石頭,大世界

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只有巴掌大小,一隻手可以託著,雙手可以掬於掌心。她的整體形狀似一座巍峨的大山。山的一面凹凸不平,主色調由紅黃綠三部分組成,而紅與黃又佔著絕大部分,看上去就像深秋的紅楓漫山遍野生長於其間。山的另一面或地勢平整,儼然一片遼闊草原,或溝壑縱橫,墨綠色的山坳神秘莫測,彷彿藏著無數珍寶,又彷彿蘊含著太多故事。沒有壽山石的溫潤,缺少青田石的晶瑩,更無昌化石的纖密,她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黃河的奇石

這,又是一塊不平凡的石頭。如果稍加留意,會發現其間有一條大小粗細不一的裂隙,將三個板塊像串冰糖葫蘆一樣串連在一起,奇蹟般構成狀如黃河蜿蜒曲折的大“幾”字型。較平整的一面,裂隙的起首處紋路繁多而纖細,不借助放大鏡,肉眼很難辨析;往後兩個縫隙寬大之處,則一上一下遙相呼應,顯而易見;再往後裂隙兩邊則呈現出一片廣闊空間。這便是黃河源頭,是一碧如洗的扎陵湖與鄂陵湖,是廣袤的果洛大草原,是紅軍長征穿越過的松潘草地。如果順著裂隙拐一個彎,九曲黃河第一灣——官倉峽便會驚現目前。與之相隨的拉加峽、石羊峽、野狐峽與龍羊峽傳來的噌吰之響,又著實使人一睹黃河的神奇與壯觀。

黃河的奇石

翻轉石塊,從頂部放眼望去,還會驚訝地發現,裂隙兩邊的色彩如此絢爛而異同,一邊是雄渾的青藏高原,另一邊則是拙樸的黃土高原!至此,黃河居然盡收眼底。你瞧,它急匆匆穿過河西走廊,越過青銅峽,直奔賀蘭腳下的寧夏平原,繼而腳步舒緩地向東趟過陰山腳下的河套平原,又一路南下穿越晉陝峽谷,過潼關扎向東邁過華北平原,緩緩步入大海。

這就是黃河,這就是黃河石。

黃河的奇石

一路感動,景與人

然而喜悅與驚奇還遠不止這些,更多感動當源於飛奔在晉陝峽谷的親身體驗。當越野車駛進黃河岸邊一個名叫克虎的小鎮,滔滔黃河在腳下向前不停奔流時,當河流兩岸連綿的群峰以鵝黃與墨綠相間的大美突兀眼前時,當李家山86歲高齡的李老漢陪我們到山溝裡挑水,途中唱起地道的走西口時,當東征村老兩口挽著外國友人考林的手依依送別時,當荒涼的山腰偶爾閃出一兩孔窯洞,整座縣城都找不到一塊開闊地時,當精準扶貧具體到每一戶人家,昔日荒蕪的村莊散發出勃勃生機,人們臉上掛滿詳和與喜氣,當壺口瀑布的濤聲響遏行雲,歡快的鼓點與秧歌震盪山川……

還有那發生在我們隊友中真實的愛情故事—在石樓彎,隊友們需分成兩組,一組下山徒步沿黃河到達目的地,另一組乘車到目的地接應。隊友小宋因開車不能和愛人同行,但幾個小時的等待卻讓他煎熬難耐。

起初,他坐在懸崖邊上,雙手合掌作祈禱狀,讓人感覺他是在鬧著玩。看到隊友白總十分麻利地繞著圈子跑下山崖,他先後兩次試著往下走但都無功而返,也讓人感覺他只是想到山崖下面過一把癮而已。然而,當徒步的隊友漸漸出現在黃河岸邊的時候,他的情緒明顯激昂起來。徒步隊友愈來愈近,小宋的情緒也愈來愈激昂:一會兒手捧好吃的零食,一會兒搖旗吶喊,最後索性扛著旗子向山崖下衝去。這一次他成功了。

黃河的奇石

壺口瀑布的波濤轟鳴大作,我的心也隨之激盪不已。記者穎強這時忽然把話筒對準我,要我講一下此行的感受。我說我在乾坤彎的沙灘上撿到一塊五彩斑斕的黃河石,以後每當我看到它,就會想起我們這個團隊曾經走過的山山水水,就會想起那些有趣的故事和當地善良的百姓,同時也將鞭策我加緊工作,為我省的旅遊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落天走東海,

寫入胸懷間。

別了,黃河!我還會回來的。

攝影/文林

— end —

撰文:文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