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標全球最大物聯網訂單,紫光趙偉國霸氣懟高通!

“ 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半導體、IC、電子行業動態,原廠動態、市場行情、行業機會、政策方向等資訊不容錯過。”

中標全球最大物聯網訂單,紫光趙偉國霸氣懟高通!

昨日,紫光國微發佈半年報。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紫光國微實現營業收入105,310.6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1.5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73.5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03%。

紫光國微預計,2018年1-9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為2.56億至3.20億,同比增長20.00%至50.00%。

此外,紫光國微近日在中移物聯網“基於芯片的物聯網安全認證服務平臺採購項目(晶圓部分)”和“eSIM晶圓採購項目”的招標中拔得頭籌,成為中移物聯網安全芯片集採第一名、eSIM晶圓集採唯一候選人。

中移物聯網本次採購內容為2000萬顆安全芯片、4000萬顆消費級eSIM晶圓、1000萬工業級eSIM晶圓,是中國乃至全球迄今為止數量最大的標書。

集成電路業務

紫光國微表示,2018上半年,公司集成電路業務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在智能安全芯片及存儲器芯片營業收入增長的帶動下,整體營業收入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行業地位進一步增強。

智能安全芯片業務

2018年上半年,紫光國微的智能安全芯片業務延續了去年的高速增長,產品銷量及銷售額同比大幅增加,營業收入超4億元。報告期內,多款先進工藝的產品實現量產,綜合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此外,公司在安全芯片的射頻技術、安全算法和安全攻擊技術上有進一步的提升。

1.智能卡安全芯片

2018年上半年,紫光國微電信SIM卡芯片順利完成新舊工藝產品換代工作,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保持穩定增長。憑藉豐富的產品和廣泛的客戶資源等優勢,在中低端卡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高端卡芯片在東南亞市場表現穩定,並憑藉新產品進一步打開細分市場。此外,紫光國微憑藉產品技術優勢,在國內移動物聯網市場發力,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成為重要業績增長點。

2.智能終端安全芯片

報告期內,紫光國微在傳統POS機安全模塊市場佔據主要份額,新型的mPOS主控芯片的銷量也快速增長。 公司的非接觸讀寫器芯片產品在二代證讀卡器芯片市場仍保持領先地位,穩定出貨,並在金融POS領域逐步擴大份額。此外,公司積極佈局安全生物識別、安全物聯網等領域,不斷拓展創新合作業務,全力推動高性能安全芯片成為智能終端芯片業務新的增長點。

特種集成電路業務

紫光國微的特種集成電路業務的主要產品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可編程器件、總線、接口驅動、電源管理和定製芯片類。報告期內,該業務整體保持穩定發展,市場開拓工作進展順利,大客戶數和合同量均實 現快速增長。

可編程系統集成芯片(SoPC)產品已實現批量供貨,新一代產品也在持續開發推廣中;高性能電源 類產品不斷推出新品種,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應用領域持續擴大;3D封裝集成存儲器產品中,SDR產品推廣效果良好,其他產品也在研發中。上述新產品的持續推出,為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保證。

存儲器芯片業務

報告期內,行業景氣度持續,紫光國微DRAM存儲器芯片和內存模組系列產品繼續在服務器、個人計算機、機頂盒、電視機等方面穩定出貨,保持了國產DRAM存儲器供應商的領導地位。此外,內嵌ECC DRAM存儲器產品,在有安全和高可靠性要求的工控、電力、安防、通訊和汽車電子等領域實現了批量穩定供貨。

紫光國微新開發的DDR4及LPDDR4等產品的開發進展順利,質量認證和優化設計穩步推進中。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和測試服務業務的核心客戶需求穩定,公司積極拓展集團內部客戶,業務規模增長迅速。

可重構系統芯片業務

報告期內,紫光國微在不斷優化完善Titan系列可編程系統芯片(FPGA)PGT180H芯片的同時,持續豐富產品線,並加大市場推廣工作,重點開拓通信、工業控制、音視頻等領域客戶。新推出的Logos系列PGL22G 芯片,面向工業控制、通信等應用領域,客戶試用情況良好,已經實現訂單銷售。

Compact系列CPLD產品 的首款芯片PGC2400G已經完成研發並已流片,預計三季度向市場提供工程樣品。此外,公司繼續推進新 一代Titan2系列可編程系統芯片的研發,已取得大部分關鍵技術的突破,力爭儘早推出產品。

半導體功率器件業務

紫光國微的半導體功率器件產品主要包括高壓超結MOSFET、IGBT、IGTO等先進半導體功率器件以及相關的電源管理集成電路等產品。新一代高壓超結MOSFET具有低導通電阻、低開關損耗的優點,可廣泛應用於新型照明應用及各類電源、適配器和充電器等,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報告期內,完成了多款超結MOSFET、 中低壓MOSFET的開發和客戶認證工作,為未來進一步拓展新業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晶體業務

紫光國微晶體業務的主要產品包括石英晶體元器件和藍寶石襯底材料。報告期內,受國內壓電晶體行業擴張產能釋放的影響,SMD3225產品出現供過於求,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滑。另外,國際貿易摩擦也對石英晶體產品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紫光國微加大自動駕駛用壓控頻率模塊(FCXO)、5G通訊用OCXO1409高穩產品、5G終端用VCXO3225等新產品的開發,積極開拓5G移動通訊、車用電子、工業控制、智能電錶等新市場領域,加強集團內部合作(協作)及外部OEM合作,推動業務的健康發展。

趙偉國懟高通

同樣就在昨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又向高通公司開炮。在一段1分鐘長的演講視頻中,趙偉國如是說:

“紫光集團去年營收約600億元,研發投入200億元,今年也會在200億元左右。從研發佔收入比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中國佔比最高的公司。但是無論如何,還是咬緊牙關往前挪。

高通就不喜歡,高通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瓴盛,我們的芯片針對50到100美元的手機,高通成立的瓴盛,專門做100美金的手機。中國的情況非常複雜,你們成立了瓴盛,行業因素變複雜了,也影響了高通收購恩智浦,我想外國公司應該更有遠見,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

中標全球最大物聯網訂單,紫光趙偉國霸氣懟高通!

看起來趙偉國本次懟高通,還是挺客氣的,甚至帶有“求饒”的意味,“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都說出來了。要知道一年多前瓴盛剛組建時,趙偉國罵的可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不知道是不是罵聲太響,傳到了政府決策層耳朵裡,瓴盛一直未得到監管部門的放行,所以也沒有展開實質性的業務。一直到今年5月,才有外媒報道稱瓴盛成立已獲批,正式開始運營。

那麼,本次這番表態,趙偉國是服軟了?未必。答案就藏在這段話的細節中。可以從幾個方面解讀:

第一,高通組建瓴盛,是奔著紫光展銳而來嗎?這個很值得商榷。

高通的競爭對手,一是臺灣省的聯發科,在中端市場讓高通非常頭痛,甚至威脅到高端市場;

二是客戶,華為、三星、蘋果等手機巨頭均有自研處理器或者相關計劃,從而減少了採購量;

三是行業趨勢,手機廠商經過洗牌,馬太效應凸顯,對高通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紫光展銳主要做低端市場,對高通的業績可以說毫無影響。可能是高通拿點小錢出來遏制潛在競爭對手,也有可能是展銳的借勢營銷太出色。

第二,成立瓴盛,和高通收購恩智浦失敗,這其中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嗎?

高通收購恩智浦,那是400億美元的生意,可能造成行業壟斷的風險,對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組建瓴盛,高通才拿出了1億美元多點,這點影響力可以說微不足道。高通收購恩智浦失敗的確存在複雜的因素,中興禁令事件,這段時間的經貿大環境,大家都懂,但和瓴盛的關係真不大。

第三,這番邏輯不通的話,更有可能是對高通赤裸裸的威脅。

有些話不用說的很明白。紫光集團在地方省區動輒能夠簽署上千億的投資,很顯然在中國擁有強大的資源,對當前在中國處境尷尬的美資科技巨頭高通來說,是很大的威懾力。如果你不讓我好過,我就有能力不讓你好過。

話說到這個份上,就不是市場意義的競爭了。紫光展銳想要做大做強,有錢有人有政策支持,還有領導人的雄心抱負,這些已經足夠,犯不著把高通拎出來說事了。打嘴炮不如用產品說話,高通的5G處理器已經達到了商用水準,這才是紫光展銳需要追趕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