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現狀總結

2018年上半年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現狀總結

特色小鎮 • 前期總結

2017年是特色小鎮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我國國家級特色小鎮共兩批,累計超過400個,地方級特色小鎮建設(規劃)1000餘個,遍地開花,各地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有效吸取成功地區經驗,取得巨大的建設成果。然而各個部門地區相繼發佈文件推動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某些地區沒有注重客觀現實、認真準確理解中央精神,盲目建鎮,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同質化、地產化等等。

國家通過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逐步把特色小鎮建設拉回正軌,可以說這些怪相是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是前期經濟發展的探尋和訴求,是缺乏指導和經驗的結果,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深入開展和經驗累積、制度完善,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將會逐步形成具體可操作標準。

2017年是特色小鎮由淺水區逐步走向深水區探索發展的一年,而2018年將是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一年。

經過近2年的發展,中國127個第一批特色小城鎮和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兩批國家特色小鎮項目階段性成果總結

吸引人口,增加就業,促進增收

整體特色小鎮帶動新增就業人口近25萬人,平均每個小鎮新增工作崗位近1000個,居民人均純收入較全國平均水平高 1/3。

功能分類多側重文旅,但逐步改善

第一批特色小鎮中文旅類小鎮佔據80%以上比例,在第二批中改善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使之趨於平衡。

分佈均勻

無論從地理條件上,產業區位上還是近城市區域上,組成都相對合理。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機制上創新

資金來源方面來看,約一半的小鎮採用了 PPP模式,有近 3/4的小鎮採用購買市場化服務項目的模式進行運營;約 90%以上的小鎮建立了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和“一站式”綜合行政服務,大大縮短了行政管理的鏈條並提升了效率,同時約 80%的小鎮設立了綜合執法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