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

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等到茅塞頓開之後,

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

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

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

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

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

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

三個人一起抬樹,

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

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一個人獨坐的時候,

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

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

所以說“獨坐莫憑欄”。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

也總有人不喜歡你,

要為懂自己、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丟掉了快樂,

然後在喜歡自己的人這忘記了快樂。

所以“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世間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

曾國藩給自己的房子取名“求闕齋”,

用意是持滿戒溢,居安思危,

因為他明白“盛極必衰,樂極生悲”,

若真想得到精神上的圓滿,

最好先在物質上有些欠缺。

所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調整好心態對健康至關重要,

有了好心情、好心境,

也就有了健康身體的基礎。

最好的心情是寧靜,

一顆平常心,勝過靈丹妙藥。

所以,“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養形不如養神,調身不如調心。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對比出以前甜,

所以甜中總有苦,福中總有禍的人,

才最能感受到幸福,感恩才能惜福,

我們總是忽略已經得到的與擁有的,

所以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秀才餓死不賣書,

壯士窮途不賣劍。

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

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羊,

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

不為五斗米折腰,不低三下四求人,

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

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

安貧樂道,享受人生的歡樂。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富日子有富日子的麻煩,

窮光景有窮光景的開心。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擁有大量財富,

就要為如何保護、使用錢財而操心;

窮人有窮人的快樂,省了很多煩心事。

“窮”“富”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有的人是物質上“富”,精神上“窮”,

過日子也少不了麻煩;

有的人是物質上“窮”,精神上“富”,

在“窮光景”裡“窮開心”。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能大能小是條龍,

只大不小是條蟲。

龍作為神物,可變大可變小,

善於變化,則可以飛到天上,

蟲只大不小,不能低調隱忍,

不善於變化,只能留在地上。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劈柴劈小頭:

凡是有劈柴經驗的人,

都知道劈柴要從小頭開始,

因為劈大頭會劈歪,

甚至不小心劈到自己。

問路問老頭:

老人的閱歷較為豐富,

並且說話“丁是丁,卯是卯”,

所以,問路問老人不容易出錯。

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

老人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痴人。

人只有在生活中,能吃得了苦,

吃一塹長一智,才能眼睛發亮,

看清生命的真諦和生活的意義。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清代鄭板橋,

留下兩句四字名言:

一個是“難得糊塗”,

一個是“吃虧是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