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文 | Saigon

圖 | Emilie Garnier

“要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校招季,很多應屆生會面臨這樣的窘境,感覺自己的專業競爭大、門檻高、沒前途、索然無味……又或是不甘寂寞,想做有趣青年。

“於是,憑著一腔熱情,毅然決然地把自己那半桶水的興趣領域作為了自己的擇業方向。”

不可置否的是,也有那麼一部分人以興趣為工作,並且做得很成功。但是少數派的成功容易被無限放大,而更多的人,只會淪為陪襯。

這和大學生創業熱潮一樣,媒體當然不會去宣揚失敗者,而滿屏「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報道又混淆視聽,誤導大家,「大學生創業真容易,大環境好,政策扶持多。」

其實這本也應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題設。拿興趣當工作不是壞事,但是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1

職場上是以結果為導向

而興趣則在於過程體驗

首先,何為興趣。

很多人對這個興趣這個概念模稜兩可。簡歷上最頻繁的興趣關鍵詞無非就這幾個:運動、繪畫、書法、攝影、音樂、閱讀。

但是不說多數,一定有一部分人,這些所謂的興趣也只不過留於簡歷之上。

興趣不是空穴來風,而需要時間和經歷積澱之後,慢慢形成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

一個從未攀巖過的人,說愛好攀巖,一個連構圖光圈快門感光都分不清的人說興趣是攝影,一個年閱讀量幾乎為0的人說自己喜歡閱讀。

這樣的興趣,只不過是你以為的興趣。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獲得知識的興趣是直接的,為了獲得知識而學外語的興趣則是間接的。興趣由個體在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對的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發出來的。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興趣是享受過程,結果對於個人的影響微乎其微。結果是好的,會有些許成就感,或是意外驚喜,結果不盡人意,也會下意思地將心態擺在過程的享受之中。鮮有人因興趣的結果不好而煩惱。

而在職場之中,沒人會在意你經歷了什麼。你負責一個項目,煞費苦心幾經波折熬了多少個通宵,若項目順利,皆大歡喜,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項目出了問題,你就是失敗者,你所謂的過程,也不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的過程。

若是以興趣為工作,除了要有本應有的投入和享受之外,你的重心更應該傾向於結果。對待工作,要有對待工作的原則,不僅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企業負責。

而這樣,卻失去了興趣本應有的美好。

2

對待興趣就像對待你的孩子

你要拿錢培養她,而不是想著用她賺錢

職業是用來養活自己的,興趣用來提升自己或是豐富自己的生活。兩者的目標不一樣,雖然不衝突,但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興趣帶給人的更多是心理愉悅,而工作帶來的是物質愉悅。獲取物質愉悅需要付出勞動成本和大量時間成本,獲取心理愉悅則需要物質成本以及碎片化、零散的時間成本。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對於那些想培養一個興趣,然後把興趣當成工作的人,想法很美好,但有一點需要斟酌的是,你的興趣,對於其他人來講可能是專業,是職業,與其相比,你的競爭力弱了不止一星半點。就好比兩個人面試文案崗,一個985醫學專業,愛好寫作,一個普通一本漢語言文學專業。這時候可能這不會再糾結於985這個關鍵詞了。

興趣會對人的認知和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工作,直白一點說就是為了生存。如果通過興趣緩解生存的壓力,固然是錦上添花,但是把握不好這個度,本末倒置之後,很容易兩者都失去。

迴歸現實之後,再與人談及自己,便說什麼年輕就該放縱之類的難懂的話。

3

拿興趣當工作

你要放棄更多,付出更多

不乏將興趣當成工作的人,但卻很少有人可以協調得好。

「希望未來能和自己最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相信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卻忽視了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之後的柴米油鹽,自己喜歡的事能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將工作作為興趣,出發點是好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肯定越幹越有勁,既有了興趣,又有了收入,一舉兩得!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這是慵懶的的本性,而不是效率。通過一份付出獲取雙份回報,想想都美滋滋。

但不要忘了,付出與收穫必然是正比關係,想要一份付出,兩份收穫,那麼這份付出的量會是平常的兩倍,或者更多。

如之前所說的,除了享受過程,你還要對結果負責。

這樣你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過於注重結果,可能會失去過程的愉悅,太沉溺於過程,結果會難以把控。稍有不慎,便丟了興趣。

就如有點繪畫天賦的孩子,被家長慫恿著去學了畫畫,本來是好事,結果後來,看不到進步就會被批評,時間久了,孩子也厭倦了。

有了壓力之後的興趣,會慢慢抹掉你的耐性。

4

末了

還是最開始那句,拿興趣當工作不是壞事,但是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想做「少數派」的人固然多,但獨木橋太窄,沒有天時地利人和,就別搶著去落水。

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興趣,拿對待興趣的心態去待工作,感受或許會不一樣。

-END -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拿興趣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